治病求本法治疗乙型肝炎经验

2014-01-24 00:32:09张国平
中医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方药乙型肝炎机体

张国平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河南 郑州450000)

目前,现代医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和治法。经过几十年中医学家的艰苦探索,虽不无收获,但疗效总体不尽人意。《素问·俾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乙型肝炎之论治准则亦不外扶正祛邪和驱邪安正。笔者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和实践,认识到若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对乙肝病毒抗御的潜能,激发患者的自愈能力,就必须治病求本。现将拙拟数法及所治案例列举如下。

1 益元固本法

根据中医藏象学说,体虚免疫功能低下而致乙型肝炎病毒入侵,损伤正气,可出现虚实兼见各种复杂病象,治宜益元固本。

例1 患者,女,32 岁,2000 年7 月12 日初诊。主述:间断性右胁不适6 个月。患者形瘦骨立,身困畏寒,肝区时痛,胃胀纳呆,口苦不欲饮,小便黄少,大便时干时溏,闭经1 年余,心烦而躁,疑虑重重,叨语无序,舌暗红微润,脉弦细无力。实验室检查示病毒HBV-DNA 2. 0 ×104,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 和抗-HBc 均为阳性。肝脏超声检查示:肝实质弥漫性回声改变。自述患乙型肝炎已13 a,多处治疗无效。遂以益元固本之法,但治其虚,不问其余。处方以人参养荣汤[1]加附子、麦冬、肉苁蓉等,服药40 余剂;继以异功散[2]送乌鸡白凤丸[3],2 个月,各种症状消失,月经渐通,实验室检查示肝功能无恢复正常、乙肝抗原转为阴性。患者面色红润,体质量由原来的43 kg 增至51.5 kg。

2 隔治截断法

机体在阴阳对立统一和五行生克制化规律作用下,维持着动态平衡的正常生理活动。一旦病邪入侵,这种关系将遭到破坏,病邪循气血、经络、脏腑相传而致病,因此应按“治未病”的法则,积极防其传变。正如张仲景所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当代有学者提出之“截断疗法”亦寓此意。清代医学家徐大椿之《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论》立意甚超,亦堪足师法,其所谓“先夺其未至”,即用隔一隔二脏腑的药物,从而阻断病邪之深入。同时根据脏腑关系和各脏腑阴阳、五行属性及其生理病理特点,亦可采取诸如补母泻子、泻南补北、扶弱抑强等法以治之,使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阴平阳秘,创造出乙型肝炎病毒不能生存的前提条件。

例2 患者,男,28 岁,2009 年5 月8 日初诊。主述:间断性右胁不适3 个月,加重1 d。患者自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3 a,每年都有几次因发烧病情加重而住院,此次住院经中西医治疗半月但发烧不退,前来就诊。患者面色暗滞,身困乏力,肝区隐痛,纳差便溏,舌淡而腻,脉浮无力,体温37.8 ℃,转氨酶偏高,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示HBsAg 、HBeAg和抗-HBc 3 项均阳性,超声检查提示肝大、肝实质弥漫性回声改变。治宜健脾升清,温阳化湿,以三仁汤[4]合调中益气汤[5]加减。服药2 剂后,体温即恢复正常。因病本在脾肾,又继温肾健脾,养血疏肝之法调治3 个月,乙肝抗原转阴(HBsAg、HBeAg、抗-HBc 3 项均转阴),乙肝表面抗体产生(抗-HBs 呈阳性),转氨酶亦降至正常水平,超声检查肝脏体积大小正常,临床诸症状消失。

3 统调斡旋法

乙型肝炎病毒入侵机体后,如油如面,胶结难解,病情缠绵,使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虚实错杂,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更加低下。若简单采用攻毒灭澳之法治疗,效果往往不会显著。参《壶天散墨》中关于特殊病情立法治方之意,拟整体统调之法,疏肝养血,补肾滋阴,温阳益气,健脾升清,祛湿导滞,消痰逐瘀等多法并施,相成互济,从全方位、多层次斡旋,以图显效。因乙型肝炎之病变重点在肝、脾、肾3 脏,且古人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肝为罢极之本”和“厥阴不治,求诸阳明”等理论,故治疗亦以3 脏为主,使脾精血充足,肝疏脾健,升降有序,五脏和调,则体内可得“天下大治”,乙型肝炎无入膏肓之虞,亦正所谓求本之治。

例3 患者,女,53 岁,2001 年3 月15 日初诊。主述:间断性右胁不适伴口苦2 个月。患者面色黧黑,烦躁易怒,腹胀纳差,肝区隐痛,四肢瘦削,舌暗红无苔,脉弦涩。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示HBsAg、抗- HBe、抗- HBc 3 项阳性,肝功能检查异常,B 超检查提示早期肝硬变、脾脏稍大。自诉患乙型肝炎20 余年,曾多处医治未得显效。遂施以统调斡旋之法,同时兼以舟车丸[6]研为细末,调以白酒装入猪脬内扎口,外敷脐部以消胀利水。内外结合调治8 个月,HBsAg 转阴,抗-HBs 转阳,肝功能恢复正常,B 超检查提示脾脏大小正常,疼痛消失,胀消纳馨,二便和调,取得满意疗效。

4 分治澄源法

乙肝病毒侵入机体,虽因正气本虚,但由于个体素质有异和病理阶段不同,病性亦有寒热虚实等不同的转化,因此在治法方药方面亦应有所权衡机变。然无论其温、补、清、汗、吐、下、和或单治兼疗,而最终纠其所偏,复其正气,以正胜邪这个大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如患者素体阳虚有寒者,邪毒多从寒化,治宜温振脾肾之阳,辅以理气活血,方药以肾气丸和理中丸加减;素体阴虚有热者,邪毒多从热化,治宜滋养肝肾之阴,佐之理气活血,方药以六味地黄汤合一贯煎加减化裁;素体湿热偏重者,邪毒与湿热相合症状尤甚,治宜清热化湿,佐以理气活血,方药以三仁汤合柴胡达原饮加减化裁;久病不愈者,多属正虚或痰瘀互结,治宜扶脾助运、化痰逐瘀,方药以人参养荣汤、苍白二陈汤合大黄虫丸加减化裁。总之,治求其本,医患结合,持之以恒,则可望治愈。

例4 患者,女,15 岁,2012 年3 月12 日初诊。主述:间断性右胁不适1 个月,加重3 d。患者口苦,大便干燥2 ~4 d 一行,其他无明显不适,舌质红,苔微黄,脉弦滑,重取有力。实验室检查示HBsAg、HBeAg、抗HBc 3 项均为阳性。患者自述患乙型肝炎已8 a,经多处治疗,上述3 个指标一直未变。治宜滋阴清热、理气活血,方药以丹栀逍遥散[7]、清营汤[4]和增液汤[4]加减。服药40 剂后,检查乙肝E抗体转阴;继续给药1 个月,上述3 个指标又逆转为阳性;询其大便仍干燥,舌仍红,脉仍滑,即于原方加大黄、紫参二味以助其清热通腑解毒之力。调治月余,大便1 d 1 次,口不再苦,舌转淡红,脉亦和缓,查HBsAg、HBeAg 均由阳性转为阴性,且抗- HBs、抗-HBe 转为阳性,嘱再服六味地黄丸[2]和牛黄解毒丸[1]1 个月,以善其后。

5 怡情坚志法

临证所见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数兼有情志不舒之突出表现,或忧于自身;或忧于子女;或忧于婚姻;或唯恐不愈于治前;或抱怨效缓于治后;或因病日久而失去信心,性暴者,动则易怒;性格内向者,总难释怀,便肝气郁结,气机紊乱而加重病情,或久治而无功。有关研究资料[8]示:从唾液化验得知,如果人心情舒畅,体内就能分泌免疫抗体;反之就不分泌免疫抗体,免疫力就会降低或减弱。可见情志因素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和病情转归影响之大,不可等闲视之。无独有偶,验之临床,常见患者性情和悦,诚挚而气机顺畅者,治疗则易于奏功;执拗、多疑或过度忧虑者则殊难见效。发人深思,探微索隐,究其所以然之故,可知乙型肝炎病毒之蠲灭,实有赖于神宰制之力,即机体抗御病毒之潜能在欣欣然之氤氲氛围中得以正常地充分发挥所致。因此,为了提高疗效,临证除了要注意医德,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障碍要耐心地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使其尽可能消除顾虑,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时,在遣方用药方面亦应有所兼顾和侧重。如善怒多郁者,应着重滋阴疏肝;善悲易怒者,则着重于补肾益气;忧思多虑者,应重以健脾养心。总之情志和调,元气抗振而无所不可为,则疾病无不可愈者。

6 戒食蠲毒法

中医学和民间习俗常强调某些患者须要“忌口”,但部分医生和患者却不以为然,认为如忌口不增加营养就满足不了机体的各种需求,怎么能治好病?故往往莫衷一是。根据大量临床实例及国内外有关资料[9]报道:对于恶性肿瘤,就必须严格忌口。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戒绝一切肉类和脂肪类食品。能做到这一点的患者,病情就易减轻,有向愈之可能,否则将适得其反。因此,笔者认为,忌口与否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部分奇难大病和缠绵难愈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之类的特殊病种,其作用万万不可轻视。当今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医生一般都知告戒患者不能饮酒,这无疑是正确的;但需要指出的是,戒绝肉食和动物脂肪类食品对乙型肝炎患者来说则更为迫切。笔者曾治疗2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转为肝癌的患者,在给其用药治疗的同时,嘱其戒绝肉食和动物脂肪类食品,瘤体很快缩小,各种症状均有好转,乙肝病毒标记物亦转为阴性。然因其本人难耐口欲和家人怂恿,开戒,食带腥之物,病情迅即转重,终至不可治,全功尽弃,其家人憎悔不已。究其原因,从中医学的角度而论,一方面带荤腥之品易生湿热,影响机体清升浊降和恢复元气,并有碍其抑制病邪之潜能;另一方面,肉食和动物脂肪等荤腥之物可助邪毒之恐横,实利小而弊大,故应彻底戒绝之。而以其他如植物油、豆制品、各种蔬菜等来调节饮食,在保障机体正常需求的同时,净化内部环境,充养正气,可使邪毒馁而自灭,或易于被彻底清除。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2]刘会杰.浅谈钱乙脾胃观及其方药特点[J].河南中医,2008,28(1):24 -25.

[3]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中国中药成药处方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

[4]雷云霞,刘新.《温病条辨》邪正合治观溯源[J].中医药学刊,2002,20(9):50.

[5]刘洪.《脾胃论》用药规律探讨[J]. 河北中医,2011,33(8):1235 -1236.

[6]李涌健. 养生主阴,治病重气——朱丹溪学术思想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20(12):37 -38.

[7]秦庆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5):52 -53.

[8]陈慰峰.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9]离铭云,梁桂花,韦燕萍.消化道肿瘤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心理因素调查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2012,25(6):94 -95.

[9]吴库生,李克,于萍. 营养素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1):870 -874.

[9]Johnson IT.New approaches to the role of diet in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J].Mutat Res,2004,511(1 -2):9 -28.

猜你喜欢
方药乙型肝炎机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0:46
家庭解酒方药集锦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12
中医药抗癌应重视扶正方药的应用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36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体-量-效”方药关系应用探讨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治法方药研究进展
中医研究(2014年11期)2014-03-11 20:29:5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体内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及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