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永芳
大理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大理 671000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一类综合病症,是因为各类原因导致的心脏病终末阶段,此病的发病几率以及对患者的致死几率都比较高,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平均为4~5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为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缓解患者的症状,起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增强生存率的效果[1]。以往的心力衰竭治疗侧重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需要实施正性肌力药物来提高患者的心肌收缩力,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及利尿剂缓解患者的心脏负荷,最近几年由于心力衰竭出现的机制得到了阐明,很多可以改善患者心肌重构的拮抗剂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及β受体阻滞剂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2月的5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患者全部进行常规治疗,为患者口服或者是实施静脉滴注洋地黄类以及利尿剂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没有出现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动过缓的前提之下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效果并且进行统计,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报道汇报如下。
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2月的5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全部按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得以确诊,其中男29例,女21例,患者的年龄在66~91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9±1.4)岁,患者的病程时间为 1~17年,平均病程时间为(4.9±2.2)年。50例患者中属于冠心病的为29例,属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为4例,属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为3例,属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为12例,属于酒精性心肌病的患者为2例。50例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4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17例,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有10例。按照心功能分级显示为Ⅱ级患者的有5例,为Ⅲ级患者的为38例,为Ⅳ级患者的为7例。50例患者中左心衰的患者有35例,右心衰的患者有10例,全心衰竭的患者有5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时间方面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50例患者全部进行常规治疗,为患者口服或者是实施静脉滴注洋地黄类以及利尿剂药物,1次/d,每次0.25mg,观察组(25例)患者在没有出现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动过缓的前提之下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3次/d,每次25 mg,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全部为6个月。
在患者实施治疗前以及用药15 d、3个月、6个月之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心脏功能指标并且加以统计。
在患者用药15 d之后进行心功能检查显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患者的心功能与治疗之前比较获得了显著的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3、6个月之后和治疗15 d之后患者的心功能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5例)患者治疗之后3、6个月的心功能改善显著,详细数值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对比情况
充血性心力衰竭指的是患者心脏在进行静脉回流的时候不能够泵出正常血量,不能够满足患者机体所需要的一类病理情况,属于多个因素引起的心功能失调[2]。最近几年以来,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得出心力衰竭和多个机制相关。以往的心力衰竭治疗侧重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需要实施正性肌力药物来提高患者的心肌收缩力,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及利尿剂缓解患者的心脏负荷[3]。最近几年由于心力衰竭出现的机制得到了阐明,很多可以改善患者心肌重构的拮抗剂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及β受体阻滞剂受到了广泛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属于针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对于没有禁忌症的患者都可以使用,特别是没有症状心力衰竭阶段的患者,早期使用能够使患者的死亡几率显著降低,β受体阻滞剂属于一类作用较强的负性肌力药物,在初期对患者的心功能起到抑制的效果,如果患者没有心动过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都需要从小剂量使用,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提高剂量,避免出现心力衰竭恶化情况[4]。通过本文选取的5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患者全部进行常规治疗,为患者口服或者是实施静脉滴注洋地黄类以及利尿剂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没有出现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动过缓的前提之下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全部为6个月,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效果并且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患者用药15 d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与治疗之前比较获得了显著的改善,在治疗3、6个月之后和治疗15 d之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比较没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3、6个月的心功能改善显著,由此可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针对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长期使用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住院几率以及病死几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5-6]。
[1]Cucchini F.Chronic treatment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 bybeta-blocking agents:Clinical and hemodynamic follow-up[J].Eng Abstr,2009,18(6):835-83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30(12):1112-1117.
[3]施仲伟.血管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仍需加强[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4(27):771-773.
[4]吴学思.正确掌握β受体阻滞剂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时机[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4(30):769-771.
[5]林荣,郭继鸿.心血管疾病的现代观点[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2(22):477-482.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30(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