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宇明 马琼芬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颌面外科,云南曲靖 655000
五常法是常组织、常规范、常整顿、常自律、常清洁的总称,是各个机构用以改善工作环境,督促工作人员遵守规则、坚持自律、减少失误、提高效率,提升机构形象与声誉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1]。由于耳鼻喉科手术室所对专科疾病的特殊性,所属器官承担着听觉、嗅觉、发音、呼吸及吞咽等生理机能,这些器官的结构、生理机能和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器官发生病变常常会波及其他重要的器官组织,且急症较多,来势凶猛,严重时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如气管内异物、喉水肿、喉梗塞、鼻出血及化脓性扁桃体炎等,这些患者都需要进行紧急的抢救,需要手术室的人、设备、仪器及急救药品等随时处于应急备用状态。在此,因耳鼻喉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比较多,手术室使用率也比较高,治疗护理的工作量大又繁琐,为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必须将五常法管理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及流程中。
我院耳鼻喉科与颌面外科一共设置床位60张,每年收治患者约1560例,在本科手术室完成手术的患者为1200例。耳鼻喉颌面外科具有住院时间短,床位周转较快,急诊多,工作量大,专科治疗技术操作较多的特点,也存在一部分刚参与到工作中的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在学历层次、业务知识、资历与技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年龄的结构不太合理,一些人员的责任意识与集体观念不强,容易发生差错及操作失误,如医疗设备仪器与用品放置的位置不固定,用品分类不清楚,设备仪器的管理不到位等,以至延误抢救的时机[2]。
在耳鼻喉专科手术室中实施五常法时,我们首先组织手术室骨干人员学习理解五常法的含义,制定出实施方案,然后针对相关人员进行动员、培训、考核,对五常法的内涵及实施方法进行充分的解读认识。根据手术室的工作特点,按照五常法的原理与要求制定出工作制度、工作规范及手术室质量的检查标准,修订岗位职责,优化流程环节,成立“五常法管理实施小组”把每一项工作考核落实到每一个班每一个人的具体工作中。主任、护士长积极组织参与,开始以日查、周查、月查的形式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及时讨论、分析、提出整改、做好反馈、及时追踪落实,经过1~3个月的运行,逐一创造出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与环境,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管指标后,将督查改为月查、季查的形式进行,经过一年多来不断的持续改进,五常法在耳鼻喉专科手术室已成为习惯化、常态化的工作,为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的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最现实的医疗服务。
1.2.1 常组织 运用常组织办法结合消毒管理制度,把手术室的物品分为设备类、贵重精密仪器类、器械类(手术个性的、共性的)、药品、物品及文件等,将同类物品或同类文件统一存放或统一处理。常用物品与非常用物品、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并把常用物品放置在方便容易拿到的显眼地方,非常用物品就可以相对的放止远一点的地方,完全用不到的物品则可以放置在库房或报废丢弃处理,为了不占据手术室的空间只允许少量私人必须物品进入更衣柜放置[2]。
1.2.2 常整顿 运用常整顿的办法把工作的范围明显划分区域,清晰标识无菌区、清洁区及污染区,常用的医疗物品、急救物品及药品实行“四定”,定量、定位、明确标示名称、定专人保管,在每天下班之前按照五常法的管理规定,保证手术室的物品与医疗设备仪器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并做好当班记录与检查记录。
1.2.3 常清洁 运用常清洁的办法对进行手术的各个场地做到每人每班及时清理清洁,保证环境、设备仪器与物品处于洁净状态,以减少室内污染的发生;对手术室的各个区域进行定期的清扫与消毒,设备仪器使用过后要及时的清洁与保养,保证手术室内的所有物品都处于清洁的状态,以防止交叉感染。
1.2.4 常规范、常自律 运用常规范与常自律的办法,不断的重复上面的三方面工作,坚持按照五常法所制定的管理措施,积极接受监督检查,运用制度化来维护手术室的管理,要求每个员工都参与到其中,并按照规定办事,从而养成认真严谨、遵守规则的工作习惯。
从2012年8月开始实施五常法,现将耳鼻喉专科手术室实施五常法的管理前后,医护人员、患者对于手术室环境的满意程度进行观察分析,对过期的无菌物品数量与产生治疗护理缺陷的现象以及手术室设备仪器完好率进行观察分析。
采用SPSS 17.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运用(±s)表示,计数对比运用χ2进行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实施五常法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室的医疗质量评分
“五常法”是各种机构(单位)中用来提高安全、改善品质环境、增加效率、减少故障、提升企业形象及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管理技术,是医院机构各科室及部门都可以借鉴或采纳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3]。耳鼻喉科手术室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讨,通过了从形式化→行事化→习惯化推进的过程[3]。“五常法”管理理念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形成了互帮互学,遵章守规,乐于奉献的自律氛围;进一步加深了医务人员对清洁的理解,清洁不仅仅是打扫卫生,而要用心来做[4],以此规范了各区域的清洁管理制度,责任到人,人人以标准为准则,以自律为中心,制定了各类流程及指引,使医护配合默契;明确了各项奖罚制度,并与季度和年终考评挂钩;已将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全员参与管理,层层监督、指导,使医疗管理由监督型管理向自律型管理模式转变;做到了将必需品降低到保证使用的最低限度,真正实现了零库存管理,避免了资金积压和浪费,节约了开支。坚持定期检查、先入先出原则,避免了物品过期、重复消毒,减少了耗损,器械设备的保养维护延长了使用寿命,有效地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降低了医疗成本,为医院和科室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5]。
[1]李倩华,伍玉琴.五常法在门诊注射室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14(6):488-489.
[2]张荣.五常法在耳鼻喉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2):1671-1673.
[3]李小兰,伦丽芳,钟婉崧,等.五常法用于手术室规范化管理[J].护理研究,2004,2(18):1009-1010.
[4]林荣瑞.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209-223.
[5]吴捷娣.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4(9):1672-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