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云 丁银银
明珠饮是洪氏眼科第3代传人洪宜成老先生的经验方,由枸杞子、沙苑子、何首乌、当归、菊花、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等药物组成,功效补肾益肝明目。洪老认为玻璃体混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内障眼病,均可用明珠饮加减治疗。现将笔者临床运用体会介绍如下。
玻璃体混浊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可单眼或双眼发病,以眼前黑影飘动为主要症状,多由玻璃体液化、变性、后脱离或眼内炎症、出血等引起。本病属中医学云雾移睛〔1〕范畴,中医认为其总的病机为“玄府有伤,络间精液耗涩,郁滞清纯之气而为内障之证”,常见的病因包括肝肾亏损,气血亏虚,目窍失养;痰湿内蕴,郁久化热,湿热浊气上扰;气滞血瘀,血溢络外,滞于神膏等。治疗以补益肝肾,养血明目,清热除湿,行气活血为法。
基本方:枸杞子10 g、沙苑子10 g、制何首乌10 g、当归 10 g、白芍 10 g、菊花 6 g、夏枯草 10 g、决明子 12 g、珍珠母 24 g、丹参 12 g、红花 10 g、川芎 10 g。单纯的玻璃体混浊者,加软坚化痰散结的药物,如龙骨、牡蛎、海藻、昆布、僵蚕、贝母、生山楂等;有后脱离者,加利水渗湿之品,如茯苓、薏苡仁等;有玻璃体积血者,按照血证治疗原则,早期凉血止血,中期活血止血,后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典型病例:患者浦某,男,73岁,主诉双眼前黑影飘动1 d,于2014年7月29日前来就诊。查视力:右眼0.4(小孔镜矫正至0.8),左眼0.4-1(小孔镜矫正至0.6)。双眼外眼未见明显异常,晶状体轻度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见双眼视盘色泽及边界正常,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射(-)。查眼B超:双眼玻璃体混浊。患者平素睡眠较差,食纳尚可,二便调,舌质黯,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双眼玻璃体混浊。中医辨证:老年患者,肝肾亏虚,神膏失养,治以养血平肝明目滋肾,处方:珍珠母30 g,决明子10 g,夏枯草10 g,菊花 6 g,煅牡蛎 15 g,紫贝齿 15 g,当归 10 g,南北沙参各10 g,枸杞子10 g,夜交藤 10 g,茯神 10 g,丹参10 g,红花10 g。服用半个月后,患者自觉眼前黑影较前明显减少变淡,检查裸眼视力为右眼0.5,左眼0.5-1。原方继服以巩固疗效。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以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暗影、阅读和近距离工作困难,甚至中心视力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可致盲性眼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本病属中医学视瞻昏渺〔1〕范畴,患者老年发病,肝血肾精不足,精血不能上荣于目,虚久而郁,郁久而瘀,而见诸证。因此,肝肾亏虚是病变之本,血瘀络阻是病变之标,临床上以虚中夹实或本虚标实多见,治疗上常用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法。
基本方:枸杞子10 g,制何首乌10 g,菊花6 g,丹参12 g,决明子12 g,珍珠母 24 g,煅牡蛎 12 g,煅紫贝齿12 g,白芍10 g,赤芍10 g,当归10 g,红花 10 g,茺蔚子 12 g,川芎 10 g,生山楂 15 g,生甘草 3 g。方中枸杞子、当归滋补肝肾、养血活血,为君药;丹参、红花、川芎、茺蔚子、生山楂活血化瘀,为臣药;辅以制何首乌、白芍、赤芍补肾养血,决明子、菊花清肝明目,珍珠母、煅牡蛎、煅紫贝齿潜肝明目,甘草调和诸药,共成滋阴养血、活血明目之功。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枸杞子、何首乌对过氧化物的生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有延缓衰老作用;丹参、红花、川芎、当归、白芍具有抗缺氧、抗氧化、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消除自由基作用,药物作用与AMD的病理变化相吻合。临床体会,该方对干性及部分湿性AMD有效,对新生血管面积较大伴严重水肿者的效果较差,更适于疾病早期应用。
典型病例:江某,男,78岁,2010年8月10日,左眼视力下降半年,加重20 d,在外院检查诊断为“眼底出血”转来我院就治。查:视力右眼0.5,左眼0.04,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右眼底后极部玻璃膜疣,部分融合;左眼黄斑区大片出血,色暗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右眼后极部多灶性透见荧光,部分融合成小片状,晚期着染。左眼后极部见大片与出血相一致的遮蔽荧光;黄斑区早期环形弱荧光灶,随背景荧光增强逐渐增强、轻度扩大,晚期呈高荧光;颞侧多灶性不规则荧光着染。西医诊断:双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右眼干性,左眼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医辨证:患者古稀之年,肝肾虚损,目失所养,血脉郁滞,久郁成瘀,证属阴虚血瘀。治拟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处方:枸杞子10 g,制何首乌10 g,菊花 6 g,丹参 12 g,决明子 12 g,珍珠母 24 g,煅牡蛎12 g,煅紫贝齿 12 g,白芍 10 g,赤芍 10 g,当归10 g,红花10 g,茺蔚子12 g,川芎10 g,生山楂 15 g,生甘草3 g。2个月后复查,视力右眼 0.6,左眼0.1。眼底检查:右眼未见明显变化,左眼黄斑区出血明显减少。原方继续口服治疗。半年后,视力右眼0.6,左眼0.3,眼底检查:右眼未见明显变化,左眼黄斑区出血基本吸收。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以外眼端好,但视物模糊、发暗、变形等为特征的眼病。多见于20~50岁的中青年男性,可由精神紧张、情绪异常、疲劳、烟酒刺激等诱发,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与脉络膜循环异常及脉络膜血管渗透性增高相关〔2〕。 本病属中医学视瞻有色〔1〕范畴,临床以阴虚阳亢,气血失和者多见,因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或阴虚不能制阳,致肝阳上亢,气血失和而见诸症。肝肾阴虚是本,阳亢血郁是标,故以滋阴平肝、活血行水为主要治则。
基本方:枸杞子 10 g,沙苑子 10 g,菊花 6 g,夏枯草10 g,决明子12 g,珍珠母 24 g,当归 10 g,红花10 g,车前子 15 g,泽泻 10 g,茯苓 10 g,生甘草 3 g。方中枸杞子、沙苑子滋养肝肾;菊花、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清热平肝;当归、红花养血活血;车前子、泽泻、茯苓利湿行水。加减法:若水肿轻、渗出多者,原方去车前子、泽泻,加冬瓜子、浙贝母以祛湿化痰;水肿消失、渗出少、黄斑区结构紊乱、伴色素沉着者,原方去车前子、泽泻、生甘草,加牡蛎、昆布、海藻以软坚散结;如系脾虚湿困、水湿上犯者,原方去枸杞子、沙苑子、车前子,加太子参、白术、山药以健脾利湿。笔者体会,上述方药对本病初次发作者疗效显著,一般疗程2个月左右;对迁延反复,特别是烦劳过度、嗜烟好酒、生活起居无常者,疗效欠佳。
典型病例:夏某,男,43岁,主诉右眼视物模糊、发暗5 d,于2014年3月10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查:视力右眼0.5,左眼1.2。双眼外眼未见明显异常,晶状体、玻璃体无明显混浊。眼底检查,右眼黄斑区水肿、渗出,中心反光消失;左眼未见明显异常。FFA检查:右眼造影早期可见黄斑区上方点状荧光灶,随造影时间延长范围逐渐变大,晚期呈墨渍样扩散。既往史:无特殊,抽烟,偶尔饮酒,常年夜班,工作压力较大。西医诊断:右眼CSC。中医辨证:患者常年夜班,休息不好,精血暗耗,目失所养,乃致视物发暗、模糊;虚久而郁,郁久化热,灼伤脉络,血行不利,“血不利则为水”,故眼底检查可见黄斑区水肿、渗出等。证属阴虚络损,治拟滋阴平肝、活血行水。处方:枸杞子10 g,沙苑子 10 g,菊花 6 g,夏枯草 10 g,决明子 12 g,珍珠母 24 g,当归 10 g,红花 10 g,车前子 15 g,泽泻10 g,茯苓10 g,生甘草3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并嘱注意休息,心情舒畅,戒烟忌酒。服药1个月,复查:右眼视力0.6,黄斑区水肿减轻,渗出(+),原方去车前子、泽泻,加冬瓜子15 g、浙贝母10 g。又服半个月,复查:视力0.8,黄斑区水肿消失,渗出少许,原方去生甘草,加煅牡蛎12 g、昆布10 g、海藻10 g。再服半个月后,视力1.0,黄斑区色素紊乱,渗出基本吸收,改服石斛夜光丸,每次6 g,每日2次,以巩固疗效。
视神经炎是以突然视力急剧减退,或伴有眼球运动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眼病,多由局部或全身炎症、脱髓鞘疾病、代谢失调、中毒等引起〔2〕。该病属目系暴盲〔1〕范畴,与内伤外感所致的肝经火热灼伤目系,或肝失条达,玄府郁滞,或气血不足,目系失养等有关。治疗上以平肝养血,滋肾明目为主要治则。
基本方:菊花 6 g,夏枯草 10 g,珍珠母 30 g,决明子10 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生地黄10 g,赤芍10 g,当归10 g,川芎6 g,车前子15 g,生甘草3 g。方中菊花、蒲公英、夏枯草、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赤芍、当归、川芎通络养血,决明子、珍珠母平肝清肝,车前子以利湿。视盘充血明显者,酌加丹参、红花;视盘、视网膜水肿明显者,可加茯苓、泽泻以淡渗利湿〔3-4〕。体会:对于视神经炎目前一般常用激素治疗,当患者对激素治疗不敏感或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不能大剂量使用激素时,应用本方治疗效果明显,视力及视野等多有明显好转。
典型病例:吴某,女,26岁,因双眼视力突降,右眼20 d,左眼17 d,于2006年1月8日入院。患者双眼先后视力突降,左眼发病时至外院诊断为“双眼急性视神经炎”,予地塞米松、地巴唑、维生素B1等治疗半个月,效果不佳。入院时双眼视物模糊,眼球胀痛,头昏,夜寐不安,口苦咽干,二便自调,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既往史无特殊,惟平素情志抑郁。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数指/20 cm,左眼0.06。双眼瞳孔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迟钝,屈光间质透明,眼底双侧视盘充血,边界模糊,静脉充盈、迂曲,A∶V=1∶3,视盘周围视网膜轻度水肿,黄斑区未见异常。视野检查,右眼不能测出,左眼可见中心暗点,伴有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西医诊断:双眼急性视神经炎。中医辨证:患者平素情志抑郁,气机滞塞,目系郁闭,乃致视力骤降、眼球胀痛;头昏,夜寐不安,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火内盛之象;肝之经脉与目系直接相连,肝火内盛循经直灼目系,故眼底可见视盘充血、边界不清。证属肝火亢盛,治拟清泄和络。处方:珍珠母 24 g,决明子 12 g,菊花 6 g,夏枯草 10 g,蒲公英 15 g,紫花地丁 15 g,生地黄 15 g,赤芍 10 g,当归 10 g,茯苓 10 g,车前子 15 g(包),生甘草 3 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逐渐减少激素用量至停药。1月31日(药后第23天),双眼视物改善,眼痛好转,头昏已除,夜寐安实,口不干苦,舌偏红,苔薄微黄,脉弦不数。查:视力右眼0.2,左眼0.6。右眼瞳孔对光反应稍有迟钝,左眼对光反应灵敏。眼底视盘充血明显改善,边界较前清楚,静脉略充盈,迂曲,视网膜后极部反光略强。视野右眼颞侧尚缩小,左眼基本正常。即以原方去蒲公英、紫花地丁,加丹参12 g,益母草15 g,继进7剂。2月7日(药后第30天),双眼视物清楚,别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查:视力右眼0.6,左眼1.0。双眼瞳孔对光反射灵敏。眼底视盘边界清,色如常,右眼静脉略充盈,但不迂曲,A∶V=2∶3,视盘周围网膜无水肿,视野基本正常,即以原方去生地黄、赤芍,加女贞子10 g,党参10 g,黄芪 10 g,白芍 10 g,连服 5 d,至双眼视力1.5,共治疗37 d痊愈出院。
[1]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医中医药出版社,2007.187,204,200,194.
[2]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35,476-477.
[3]王彤云.洪宜成辨治眼病经验撷萃[J].江苏中医药,2004,25(6):9-10.
[4]王彤云.清泻和络法为主治疗视神经炎15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