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士伟,李现林
(1.河南中医学院2012 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450046; 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日常型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1]。目前,医学界已认识到大多数腰痛合并下肢症状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且该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造成较大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病情易反复,缠绵难愈,临床中治疗较为棘手。2012 年12 月—2013 年10 月,笔者采用中药热奄包联合艾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 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取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二区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 例,男16 例,女14 例;年龄最小20 岁,最大72 岁;病程最短4 个月,最长7 a;临床表现为腰腿同时出现疼痛者11 例,双侧腿疼痛者5 例,单纯一侧腿麻木疼痛者8 例,单纯腰部疼痛者6 例。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腰椎X 线、CT 检查提示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排除颅内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折、感染性关节炎和风湿性疾病,无骨性椎管狭窄、神经根广泛粘连、黄韧带肥厚等干扰因素。
给予中药热奄包治疗,操作方法:将大黄5 g,侧柏叶5 g,黄柏10 g,泽兰5 g,薄荷4 g,栀子10 g(由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饮片),粉碎或研磨为粉状,均匀混合,加入适量蜂蜜调和为膏团状,置于无菌纱布上,均匀涂抹成厚约0.5 cm 圆形膏药状(大小可根据患者压痛点范围调整),冷藏存放,使用时用汽锅或微波炉加热,取出后待温度降至患者可耐受的温度外敷于患者腰背部压痛点,后用医用胶布固定,1 d 1 次。联合艾灸,选穴:依据CT/MRI 结果及患者腰背部、下肢疼痛部位取穴。主穴:腰阳关、命门、肾俞、夹脊穴[3]。配穴:热奄包所外敷压痛点,即阿是穴。操作方法:选取传统艾条、木质艾灸箱(中号/大号)、火柴、粗制面布若干块、外科治疗床。选择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外科治疗室,患者自然俯卧于治疗床,舒适体位,尽量暴露腰背部疼痛部位。将传统艾条分为长约4 cm 的艾条段,均匀排列铁圈固定于艾灸箱内,两端点燃,将艾灸箱放于患者腰背部所选穴位处施灸,可根据情况调节灸箱通气孔大小,以便控制箱内温度及施灸时间。根据情况可覆盖数块粗制棉布于艾灸箱顶部及灸箱四周,避免烟雾直接逸出,并集聚艾灸热量,保持箱内温度恒定。同时嘱患者不可大幅活动,以免烫伤皮肤。施灸温度一般控制在40~45 ℃之间,时间以20~30 min 最佳。待艾灸燃尽,取下艾灸箱,可见患者局部皮肤潮红、汗出,此时应注意患者局部保暖,防止受凉,1 d 1 次,10 d 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标准。治愈:腰腿痛等自觉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达70°以上,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痛等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约70°,基本恢复工作。有效:症状部分消失,活动轻度受限,可担任较轻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不能胜任工作。
治愈17 例,显效7 例,有效4 例,无效2 例,有效率为93.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人体在腰椎间盘生理性退变的基础上,一系列外力诱因造成椎间盘内髓核破裂,突破纤维环的围箍与后纵韧带的束缚,挤压或进入椎管压迫椎管内神经组织而发病的。结合近年科研报道,笔者认为:在20 岁后,人体局部组织开始出现退变现象,椎体间盘较为明显,即椎间盘中髓核含水量下降,造成椎间盘的韧性、弹性,及抗压能力出现减退,加之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体脊柱反复承受伸屈、负重、扭转、挤压等压力,受累最大的腰椎间盘受到外界应力反复作用时,出现纤维环的后部由里向外产生裂隙,从而使此处纤维环变薄、包箍力下降。在此基础上,人体承受外力,即可造成退变的髓核突破退变产生裂隙的纤维环、相对窄而薄的后纵韧带的围箍,向后方突出(尤其多见后外方),从而造成突出物压迫后方椎管内容物,重则压迫硬膜囊、脊神经根、马尾神经等组织,引起神经放射痛,加之纤维环自身破裂引起的腰痛感,造成临床中常见的腰痛及放射性下肢痛,或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和体征[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发病人群主要是青壮年最为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这与劳动强度与外界应力损害关系密切。临床总结发现:绝大多数患者有典型劳损史、风寒湿热外邪侵袭史,在这些诱因下发病,出现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率增高。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发病是人体在外因和机体内气滞血瘀、风寒湿阻、湿热下注、劳损肾虚等相应病理改变,导致腰痛、下肢腿痛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的出现[1]。
现代医学角度认为:中药热奄包局部热敷可以活血解毒、疏经通络、消肿止痛,再通过艾灸的强效热力,起到温经散寒、祛风胜湿、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症状,取得疗效。中药热奄包热敷配合艾灸法在治疗时,要求热奄包中药药力借助艾灸热力向内传递到椎体周围软组织、椎间盘纤维环、椎管受压神经组织等病变部位,此疗法时患者可感到腰部的热感药力强。这种热感药力可以传导扩散到肌肉、骨膜、神经根组织中,有效地增加局部病变部位的血液运输、促进组织代谢、营养供应,进而改善全身血流状态以及局部病变组织的微循环,加速炎症的消散吸收以及神经根水肿的消退。临床观察证明:两者配合运用可提高人体局部组织温度,促进血运,有效解除病变组织对神经根、马尾组织的压迫及刺激,改善局部症状。局部受累肌肉组织得到松弛,减轻了椎间盘突出对椎管内容物的压力,利于椎间盘纤维环营养供应和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5]。中药热奄包联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此疗法符合现代绿色健康物理疗法理念,且临床复发率较其他单纯外治法低。
[1]史洁.小针刀松解法联合腰背肌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6 例[J].中医研究,2013,26(6):58-5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201-203.
[3]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23.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042.
[5]高希言,薛洋.透灸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3,28(10):1594-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