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放血疗法初探

2014-01-23 20:12额尔敦桑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赫依蒙医希拉

额尔敦桑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集宁 022000)

蒙医放血疗法是指在一定的脉道使用专门的放血器械将浅部脉道(静脉)切开或穿破,进行手术放血,借以引出病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为蒙医临床外治法中的峻疗法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理论依据,是蒙医学宝贵文化遗产。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不被条件所限。

1 放血的适应症

蒙医认为血、希拉引起的热性疾病均可用治疗。例如伤寒、扩散热、骚热、疫热、疥肿、疮疡、痛风、索日亚(结核)、丹毒、黄水病等热症及萨病失语、口眼歪斜、高血压等病,巴达干与赫依引起的寒证,若与血和希拉合并时,亦可采用放血疗法。

2 放血的禁忌症

放血疗法不宜用于正精耗竭、孕产妇、浮肿、大疥痛疾、胃火衰败等寒性疾病以及由巴达干赫依所转化的疾病,体虚、儿童和老年人及已用过其它疗法如催吐法、鼻药法、泻下法、灌肠法治疗后的病人均禁用。

另外,对血、希拉热邪引起的疾病,虽大多可用放血疗法施治,但下列热性病,其临床表现虽为热象,亦不可过早采取本疗法,如对未成熟之热性病及疫热,过早放血则易使其浑浊而紊乱;对疫热过早放血则易使热邪内陷脏器;对骚热在病血与正血尚未分离之前放血则易使正血过失,导致赫依增盛,煽散热邪,病血滞留于体内,余热未尽易于反复;对空虚热采用放血疗法,则促使赫依穿行而引起疼痛或刺痛;对黏热施以放血疗法,则易使热邪扩散于全身,火滞留于体内不除;对体弱患者使用放血疗法则有危及生命之虞。

3 放血时机

蒙医认为放血一般视病情分早、中、晚期。早期放血宜于发病初期,例如体腔出血侵及脏腑,流血过多而不止者以及扩散热、骚热、食物中毒等起病急骤,不循常规成熟,掌握时机及时放血治疗。中期放血一般在无恶寒现象,身体沉重麻木,疾病的正血与病血已充分分离,血液无混杂现象时宜于放血施治。晚期放血时要注意病血与正血是否充分分离。否则服用三籽汤,疾病己成熟正血与病血充分分离后放血。凡血和希拉热邪或病血散布于脉道时易于转化为其它疾病,因应用不当之饮食引发余热放血治疗。

4 放血部位

据蒙医《四部医典·论述本》上记载有77 处可放血的脉。而《四部医典·秘诀本》上记载有90 处,其中头颈部有21 处,上肢有34 处,下肢有18 处,躯干有4 处,耳前后4处,肺肝合脉有2 处,肝胆脉有4 处,黄水脉有2 处,短尾脉有1 处。还有一些古书记载有更多处放血部位。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头部放血,前额脉位于前额正中线发际下0.3 寸;金柱脉位于右眼瞳孔直上,发际下0.5 寸;银柱脉位于左眼瞳孔直上,发际下0.5 寸。以上3 个穴位放血主治血热性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面部痊疮及对高血压性头痛亦有一定疗效。舌脉位于舌系带两旁的两条脉之间的正中,主治偏瘫失语、舌咽困难、口舌干燥、舌体蜷缩、心热等症。

5 放血方法

5.1 术前准备: 首先鉴别病血与正血是否已经分离,可以从口腔、鼻腔和肛门三处之血去诊察,正血色鲜红,而病血则不然,如不出现病血和正血相混杂迹象时即为已达放血时机,否则须用汤药以分离之。如热病未成熟时,可给予口服三子汤,促使病血与正血分离;促使赫依之热方为苦参汤;巴达干与血之分解药为苦木香汤与苦参汤;寒热交杂症与聚合症的分解药为栀子汤;血与希拉分解药为木通与苦参汤;引导病血出脉者应用荜茇单味汤;促使迅速成熟者,则以苦参为最佳。分解成熟时间最好是5 天前,其次为3天前服药,若不用汤药分离,而行放血时,会导致正血流失而病血不出,造成余热不除而遗病为患。如果出现急需放血,未服分离汤者必须晒太阳或烤火取暖,不使受凉。

另外术前患者注意保暖,不宜受凉,准备好布带、净水、熏药、止血药,并保持诊室内安静,医者应态度和蔼,解说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安慰患者,解除其恐惧心理。

5.2 放血器械: 为特制的小刀。《四部医典·五械放血法》: “第一用具锐柔之金属,高艺铁匠制如管翎针,弯尖犹如月升初二三,以及厚背直刃凸胸针,形如斧刃大般长六指”。在后来的有些注释著作中对此还做了补充说明。比如《金光注释集》中记载: “放血器的形状是……又柄为圆形,中间持手恰当,不易滑动。”

5.3 放血手法: 有大脉纵切、细脉斜切、微细脉横切、喉脉复切、舌脉侧切等5 种不同操作手法。

5.4 操作方法: 为了浅静脉充分暴露,放血部位的上方3~4cm 处用止血带或细绳结扎,使血管鼓起、固定,脉位不易移动。头部血脉放血时,用细绳在颈部结扎。在舌脉放血时用竹片夹住舌体上卷,使血管暴露等。常规消毒放血部位及器械、医生的手等。用手指揉擦鼓涨之血管,使肌肉麻木,减少疼痛。然后术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拿刀,置于距离结扎处的三指以下,用右手拇指和中指力度均匀的弹击刀针即开始放血。放血疗法以泄出血气为宜,故进刀时要注意切口的大小及脉管与皮肤切口对称。切口过小或脉管与皮肤切口不对称易发生肿胀,血气出不来,达不到放血目的。

如果放血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给予及时处理。例如无病血时找原因后可另换血管放血。出血不止时立即止血。伤口肿胀一般是切口过小造成的,可给予局部按摩或服药。昏厥主要是过度紧张,赫依作崇引起,应立即止血后相关处理。放血后诱发赫依性病,按赫依病治疗。血不出者原因较多,故查清原因后治疗。为切口稍大、过小则容易发生肿胀,血气出不来,最好脉管与皮肤切口要对称。

5.5 术后护理: 放血完毕后,把结扎绳缓慢解开,处理刀口,敷以消毒纱布包扎,防止感染。为了避免恶血再生,应忌油腻、葱蒜、酒等热性饮食,减少剧烈运动,并避喧闹、调情志、忌房事。

6 放血量

放血量的多少,取决于病情、患者体力状况和血色改变的时间。放血疗法以泄出病血为宜,所以放血时要注意观察血色、血液的压力,病血与正血是否分离。正血为鲜红色,而病血为血质稀薄黄色,气味浓,有白泡沫,上结黏液、浓汁样物。如果正血与病血尚未分离,需立即止血服分离汤后再放血。一般以黑紫色血出尽、出现鲜红色正常血为准。原则上坚持应多次少量放血。但为制止五脏的疼痛、血症的刺痛以及使逆溢之血纳入脉道等3 种情况,正血可放出一些。体质虚弱及合并赫依之患者,虽为病血也应截断流血。如扩散热、骚热、关节肿胀等,多由病血或热性黄水病引起,故应大量放血,以杀病势。

7 讨 论

放血疗法是根据蒙医学理论,经过针刺、刀割放出病血及病气治疗热邪的一种传统疗法。其可使血液呈稀释状态,促进新鲜血液的生成和循环,降低血液黏度、血脂而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祛除病气、通脉活血、止痛消肿、祛腐生新、清洁血管、调节气血循环的优点。亦有对胖者减肥、瘦者肥胖和强身的作用。为了发扬和光大民族医学的独特疗法,首先要掌握动脉与静脉的循环、走行、分布及血管与组织间的解剖知识。要严格遵循放血的原则、部位、操作、适应症、禁忌症;不及、太过、逆行、过失等都会引起病血不出,余邪遗留,导致其脏器甚至全身性疾病,亦或操作过猛,刺破肌肉,损伤筋腔切断动脉及要害部位,危及生命。要注意规范操作,严格消毒,预防感染及传染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赫依蒙医希拉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赫依证的证期标准化研究
蒙医赫依病变时间与抑郁症发病时间关系探讨
金玉教授治疗妇赫依症学术思想整理
爷爷还是希拉?——读《希拉的晚餐》
《希拉的晚餐》创作谈
希拉的晚餐
基于赫依理论的蒙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模式的构建
蒙医在治疗蜱传播性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