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分析

2014-01-23 16:30饶克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脑室神经外科脑脊液

饶克成 高 飞 李 琳

河南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南阳 473012

对我院2010-06—2013-06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06—2013-06共收治颅脑手术患者1 200例,其中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74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5~76岁。其中颅脑损伤4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34例,其中伴有脑脊液漏26例,多发面颅骨骨折21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2例);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4例,脑室-腹腔分流术7例,神经系统肿瘤17例(脑膜瘤2例,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胆脂瘤10例,胶质瘤5例)。

1.2 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高热(38~39.8℃)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在术后3~5d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恶心、呕吐;精神状态进行性恶化,出现躁动、嗜睡或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实验室动态监测血常规、脑脊液常规+生化、脑脊液细菌培养+药敏。

1.3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1](1)临床表现: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2)脑脊液常规+生化:WBC(>1 180×106个/L),糖定量<1.9mmol/L,蛋白定量>2 200mg/L;(3)脑脊液或颅内引流管头细菌培养阳性。具有潜在性颅内感染的标准:(1)具有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颅底骨折脑脊液漏,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时间>4h,>2次手术(因多发或迟发血肿);(2)脑脊液:WBC(100~1 000)×106个/L,WBC/红细胞(RBC)>1:500;(3)脑脊液中WBC呈上升趋势。

1.4 治疗方案 所有病例一旦明确颅内感染,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全身加强营养支持的基础上,早期根据临床经验静脉给予足量抗生素,尽早送检脑脊液细菌培养+药敏。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同时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敏感抗生素,必要时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使脑脊液引流量保持在200~350mL,并每天更换引流袋,避免逆行感染。另外,对于存在脑脊液切口或引流管穿刺道漏的情况,及时关闭漏口。待患者颅内感染症状、体征消失,连续3次脑脊液检测指标正常,考虑停用抗菌药物。

1.5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2]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2004年联合公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1)痊愈: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头痛消失,脑膜刺激征阴性,脑脊液检查的白细胞数、蛋白、糖定量及氯化物定量连续3次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脑脊液漏口消失,CT或MRI提示颅内感染消失;(2)显效:患者症状有所好转,但各项指标未完全达到正常指标(至少有50%检查达到正常指标);(3)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及各项检查指标均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4)无效:治疗3d后患者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未好转,甚至有持续恶化趋势。

2 结果

74例颅内感染患者中,出现高热71例,头痛35例,呕吐13例,脑膜刺激征(+)68例;脑脊液常规+生化:WBC>1 180×106个/L57例,糖定量<1.9mmol/L 42例,蛋白定量>2 200mg/L 38例;脑脊液或颅内引流管头细菌培养阳性18例,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肺炎链球菌2例,屎肠球菌6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肺炎克雷伯1例。治疗效果:痊愈62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5例,治疗期间死亡3例,自动出院4例。

3 讨论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开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6%~30.0%,本组患者中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为6.2%。对本组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创口污染严重,清创不彻底,急诊手术相对无菌条件差;后颅窝手术暴露相对困难,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容易发生脑脊液漏等,造成术后感染率高;手术操作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到位导致污染;术后脑室内、手术腔内及皮下引流管放置时间长及周围环境污染;不及时更换引流袋,以及更换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糖尿病类患者机体免疫力功能低下,且高血糖利于细菌繁殖,使用胰岛素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带菌率升高,增加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另外患者存在基础性疾病、机体衰竭、不适当应用激素等因素成为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易感因素。

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这些高危因素,提醒并要求神经外科医师加强患者围手术期临床预防工作。择期手术术前给予必要的营养补充,提高机体免疫力,肿瘤、糖尿病、贫血、放化疗、营养状态差等因素都可降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增加颅内感染的几率。合理使用激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并可限制白细胞向炎症区域游走,使炎症区域的多核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数量减少,吞噬作用减弱,增加颅内感染的机会,尤其是长期大剂量使用可使术后颅内感染率明显增高。熟练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时间>5h者可增加感染机会。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器械、植入体严格灭菌、减少人为感染因素。正确放置引流:引流管应于皮下潜行3~5cm,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引流口预留缝线,拔管后严密结扎引流口,必要时加缝一针,引流管的存在导致颅内与外界相通,使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放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严密缝合皮肤,避免脑脊液瘘的发生。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患者,术中应尽可能清除异物及无活力的脑组织,脑挫伤后液化坏死的脑组织是细菌繁殖良好的培养基。术前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一般在术前30 min给药1次,如手术时间超过5h,在手术过程中追加1次。

对于颅脑术后已经发生的颅内感染,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全身营养支持、使用有效合理的抗生素、防治并发症、尽早行腰穿脑脊液置换、必要时鞘内给药等[3]。

患者营养状态直接决定了本身的免疫功能,另外,较长时间未进食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移位,这都增加了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因此,对于身体虚弱抵抗力差的患者,需要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胃肠道营养及静脉营养,必要时可给予白蛋白等提高患者免疫力药物,提高患者抗感染能力,促进机体康复,避免术后颅内感染。

正确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是提高术后颅内感染治愈率的重要措施。病原菌未明确前,可根据临床经验并结合病史判断可能病原菌,选用相应的或广谱抗生素。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致病菌,选择适合的抗生素。对于严重的细菌感染或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可采取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颅内发生感染时,血脑屏障相对开放,可使一些原本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在颅内浓度得以提高,但仍未能达到有效浓度,故应选择分子量小或脂溶性高、易通过血脑屏障或血-脑脊液屏障且耐药率低的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

目前颅内感染的给药途径主要以全身给药、腰椎穿刺鞘内给药和腰池及脑室外引流三种方式为主。全身给药:以静脉给药为宜,给药前可先给予甘露醇,使血脑屏障相对开放,易于一些对致病菌敏感、又不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在颅内达到有效浓度,控制感染。腰椎穿刺鞘内给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适用于轻度颅内感染。腰池及脑室外引流:可引出脓性脑脊液,减轻对脑室的刺激与损害,降低颅内压,给药方便,避免反复腰部穿刺,减少患者疼痛。

[1]周强,邢俭,任铭,等.万古霉素脑室内灌注治疗儿童脑室感染[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9):838-839.

[2]岑明,李普阳.开颅术后颅内感染62例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0):113-114.

[3]宋琦,王永和,曹培成,等.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3):3.

猜你喜欢
脑室神经外科脑脊液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脑子也是水做的
脑脊液切口漏的修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