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化疗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进展

2014-01-22 16:24:15劳永聪综述江锦芳审校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血栓性置管静脉炎

劳永聪 综述 江锦芳 审校

作者单位:530021 南宁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三科

综述

PICC置管化疗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进展

劳永聪 综述 江锦芳 审校

作者单位:530021 南宁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三科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容易发生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甚至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就PICC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进行综述。

肿瘤;化疗;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经外周浅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PICC置管因操作简单、易于护理,有效减少患者反复行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近年来,在彩超及B-Flow技术引导下行PICC置管,大大提高了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血栓发生,对外周静脉状况差的患者,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和优越性[1]。但如果护理不当,易造成导管血栓形成、感染甚至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2]。目前已有大量对PICC置管应用与护理的临床研究,现综述如下。

1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

1.1 局部渗血、水肿

局部渗血、水肿是PICC置管后24~72 h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主诉疼痛,表现为穿刺点局部隆起,皮肤呈青紫色。主要与穿破血管、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使用抗凝剂等有关。护士在PICC置管前应先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选择粗、直、弹性较好的血管,避开关节穿刺,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置管后常规按压穿刺点10~15 min。凝血功能较差者,应延长按压时间,防止局部渗血。24 h内局部加压止血,限制置管侧上肢过度活动;置管后第1天更换贴膜并观察局部出血情况。如穿刺时出血,应立即按压针眼,出血停止后更换敷料并予加压止血,局部用冰袋冷敷15~20 min。

1.2 导管相关性感染

由静脉插管引起的感染称为静脉导管感染或导管相关性感染[1]。静脉的选择、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力、导管材料、置管时间及各项无菌操作是否规范[3]、敷贴潮湿、松动后是否及时更换、患者是否按时来院维护以及维护是否规范等都与感染的发生有关。程乐梅[4]报道,对护理人员进行PICC插管与维护、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导管感染相关内容的系统培训可使导管相关性感染显著降低。护理人员应做到:①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加强手卫生、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②正确选择留置导管静脉和导管类型,严格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硬结等炎症表现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出现高热且不能排除导管感染,应果断拔管并将导管前端0.5~1.0 cm做细菌培养,为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如发现敷贴不紧、局部渗血或渗液应及时更换,无渗血、渗液者可每周更换1次。③加强患者治疗间歇期导管维护的教育。每次维护导管应在护理手册上做好记录,嘱患者如发现贴膜潮湿或翘起应及时来院维护[5]。互留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沟通、指导。如发生感染,应积极采取抗感染措施,轻者可用微波治疗仪对穿刺点进行局部照射,每次10 min,以改善感染部位局部血液循环,重者应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

1.3 导管相关性静脉炎

导管相关性静脉炎分为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化学性静脉炎,这些都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6]。机械性静脉炎常在PICC置管后2~3 d出现。导管型号不适宜、材料过硬、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导管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内膜损伤及患者紧张致血管痉挛等均是造成机械性静脉炎重要原因。血栓性静脉炎与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及封管不规范有关。化学性静脉炎与滑石粉、消毒液等异物的化学刺激有关,多在PICC置管1周后出现[7]。

当穿刺点上方顺血管走向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或伴有条索样硬结,可确诊为静脉炎[8]。如患者PICC置管侧臂围较置管前明显增大、皮肤温度升高,建议做深静脉血管彩超确诊是否血栓形成,一旦确诊应立即拔管,停止PICC导管输液。拔管时切忌用力按压穿刺点,同时采用其他静脉通道行抗凝、溶栓、抗炎等治疗;指导患者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禁止压迫和按摩患肢,以免血栓脱落[5]。若患者同时伴有发热,应抽血做细菌培养,为用药提供依据。此外,应选择与人体组织相容度好、型号适宜的导管,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9]。白桦等[10]报道PICC置管后立即外涂喜疗妥并辅助TDP灯照射,可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秦秀丽等[11]报道在PICC置管早期预防性应用栀黄止痛散贴敷,可明显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刘莉等[12]采用中药四黄粉外敷治疗PICC置管引起的静脉炎,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1.4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分为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血栓性堵塞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返流,或从导管抽取血液标本后未彻底冲管、输液结束后未正压封管,致血液在导管腔内形成血凝块或血栓所致[13]。非血栓性堵塞是由于药物配伍不当或使用血液制品、脂肪乳剂、静脉高营养液时未彻底用生理盐水冲洗,致药物沉淀阻塞导管而引起[14]。

预防及处理导管堵塞的措施有:①采用正压脉冲式冲管、封管。②输入分子量大、黏稠性高的药品或血制品时应加强巡视,勿让液体滴空,输血、输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用肝素液封管,避免发生导管堵塞。③接肝素帽应松紧适宜,对于血黏度高或长期留置PICC的老年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每日1次皮下注射,可减少血凝后堵管[15]。导管堵塞表现为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推注时阻力加大,回抽时不出现回血。如发现输液速度减慢或不畅,应检查导管是否打折、受压;如为血栓性栓塞,早期可注入5~10 ml(125 U/ml)肝素钠稀释液,停留20 min后抽回血,反复操作2~3次。如果经上述处理无效,可改用5 000 U/ml的尿激酶,停留5 min后抽回血,反复操作2~3次,若不成功则应拔除导管。药物配伍不当发生导管阻塞时,可通过改变pH值溶解清理阻塞的导管,切忌用力强行推注溶栓药物,以免导管破裂或血栓脱落引起脏器栓塞等严重后果。

1.5 导管脱出

导管固定方法不正确、输液管长度不够、导管插入过浅、患者缺乏自我保护导管方面的知识等均是导致导管脱出的常见原因[16]。防止导管脱出的主要措施是妥善固定,掌握正确固定导管的方法,呈“S”形或“C”形固定外露导管,可避免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意外拔出。做好相关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减少穿刺侧肢体活动等可有效减少导管脱出。如导管脱出长度小于25 cm,仍属深静脉置管,可保留外露长度6~7 cm,裁剪导管,连接肝素帽,重新消毒固定后继续留置导管。

1.6 敷贴过敏

敷贴过敏与敷贴透气性差或患者高过敏体质有关。如发现皮肤过敏,应增加换药次数并避开有炎症及破损的部位;有渗液时,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口,并用弹力绷带妥善固定纱布,防止因固定不牢而致导管脱出;局部使用抗过敏软膏或皮肤保护剂;皮肤过敏痊愈后应再次采用敷贴固定导管[17]。

2 小结

PICC置管操作简单、易于护理,但易发生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掌握正确的置管方式、导管维护技能,提高患者自我维护能力,积极探索预防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提高护理质量,让更多的患者受益,达到治疗目的。

[1] 胡君娥,龚 兰,唐运香,等.彩超及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39-741.

[2] 杨方英,谢淑萍,余元明,等.肿瘤内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892-895.

[3] 郑 立,李义贤,陈洁红.经胸前区腋静脉置管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天津护理,2004,12(2):63-64.

[4] 程乐梅.加强护理培训对降低肿瘤病人PICC导管长期留置相关性感染的意义[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65-67.

[5] 张 璟,曹志平,刘 力.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J].求医问药,2011,9(10):61.

[6] Loewenthal MR,Dobson PM,Starkey RE,et al.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a prospective study of its natural history after cubital fossa insertion[J].Anesth Intensive Care,2002,30(1):21-24.

[7] 国继霞.PICC在临床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3):396-397.

[8] 汤雯倩.妇科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医学,2013,8(12):262-263.

[9] 刘志敏,刘丽华.PICC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2):8-10.

[10]白 桦,秦 英,王关芬,等.喜疗妥及TDP照射防治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肿瘤预防与治疗,2008,21(4):427-428.

[11]秦秀丽,王松慧,王 红.栀黄止痛散贴敷防治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8,23(2):203-204.

[12]刘 莉,周晓琼,温 明,等.四黄粉对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9(3):227-228.

[13]刘雨村,何海燕,郑建平,等.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常拔管的原因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1):32-33.

[14]杨 卉,李俊杰,李 燕.PICC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5,13(6):362-363.

[15]胡君娥,吕万丽,陈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54-555.

[16]陈冬莲,叶新梅.中心静脉导管脱出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8):755-756.

[17]孙 华,张潮文.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08,29(24):2409-2410.

[2013-10-06收稿][2014-03-24修回][编辑 罗惠予]

R473.73

A

1674-5671(2014)02-03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29

广西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Z2013431)

猜你喜欢
血栓性置管静脉炎
血液滤过患儿置管后短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西南军医(2016年6期)2016-01-23 02:21:28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研究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