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凉茶最新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2014-01-22 19:02鄢晓琳朱美晓鄢连和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腊梅凉茶挥发油

鄢晓琳朱美晓鄢连和

1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丽水 323000 2浙江省丽水市畲族医药研究所

·综 述·

食凉茶最新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鄢晓琳1朱美晓2鄢连和2

1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丽水 323000 2浙江省丽水市畲族医药研究所

食凉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食凉茶为腊梅科腊梅属植物,有6个种和1个变种。浙江省丽水市和温州市的食凉茶原植物主要为腊梅科植物柳叶腊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 S. Y.Hu和浙江腊梅Ch.Zhejiangensis M.C.Liu的干燥叶,与1977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山腊梅叶(毛山茶)同科属。它与《江西省中药材标准》以山腊梅叶的名义收载的品种相同。2005年,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写的《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首次收载了11个畲药品种,食凉茶为其中之一,且以药材标准形式收载[1]。食凉茶在整个畲医药系统中具有独特性和民族特性。鄢连和等[2]对目前从民间收集到的处方和实际状况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认为该药使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是一个值得研究开发的品种。笔者在食凉茶现有研究基础上,汇总2005—2013年间食凉茶活性成分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活性成分研究进行归纳分析,综述如下。

1 食凉茶本草学概况

食凉茶在浙江、江西等畲族地区分布广泛,药用历史悠久,是一味畲族民间常用的药材,曾被誉为江西四大著名药材之一。食凉茶有食凉餐、食凉青、食凉昌、山腊梅、酸腊梅和石梁撑等别名。畲民主要使用食凉茶治疗伤食所致的痞满证和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胀、胃痛、泛酸等,及防治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食凉茶主要为野生,栽培资源量少。野生柳叶腊梅,主要生长于海拔400~800m之间的山坡、谷地及林缘地带。野生浙江腊梅,主要生长于海拔900m以下的丘陵山地灌丛中,在岩石裸露、土层浅薄的灌丛中也能生长。柳叶腊梅喜阳,浙江腊梅喜阴。在丽水市的景宁、青田、遂昌、松阳、云和、龙泉、缙云、庆元等地分布广泛[3],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2 食凉茶的活性成分

食凉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测定,其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2.0%(mL/g)[1]。此外食凉茶含有生物碱、黄酮类等多种有效成分,铁、钙、锌、镁、硒等微量元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18种氨基酸[4]。李建良等[5]采用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测定不同月份及不同产地的食凉茶中挥发油含量,结果显示11月份为食凉茶的最佳采收期。

2.1挥发油成分 欧阳婷等[6]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浙江蜡梅叶中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库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出33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1,4-桉叶素(46.2%)、(Z)-2,6,10-三甲基-1,5,9-十一烯(9.71%)、1,1-二甲基-3,4-二异丙烯基-环己烷(7.42%)、三辛胺(6.44%)、α-丙酸萜品酯(4.01%)、α-蒎烯(3.92%)等。

贺建云等[7]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气质联用技术对食凉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并鉴定了68个挥发性化合物。其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烯烃类和有机酸类,分别占提取出挥发油总量的39.90%和4.24%。用该法提取出的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是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黑蚁素)(19.33%),其次为4-(3,7-二甲基-3-乙烯基-1,6-辛二烯)-苯酚(5.09%)、喇叭烯氧化物(4.94%)、α-松油醇乙酸酯(2.88%)、n-十六烷酸(2.09%)、白菖烯环氧化物(2.04%)、异香橙烯环氧化物(1.75%)、亚麻酸(1.44%)等。

魏慧珍等[8]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山蜡梅叶中桉油精和芳樟醇的含量,所测品种中桉油精含量均比芳樟醇含量高,但均低于2.0%。聂鹏等[9]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山蜡梅叶中β-CD包合物中桉叶素的含量,认为桉叶素的含量可用作为山蜡梅叶挥发油β-CD包合物质量控制指标。

舒任庚等[10]分析不同采收月份(4~7月份)、不同提取方法(热回流、超声-热回流联用及微波-热回流联用)对山蜡梅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山蜡梅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共鉴定4~7月山蜡梅挥发油成分110种,不同采收月份提取的挥发油主要成分相同,其主要成分有桉油精、石竹烯及氧化石竹烯、S-依兰油醇、α-杜松醇、α-蒎烯、β-蒎烯、莰烯、α-水芹烯等,其中桉油精含量在6月份达到最高值为42.02%。采用3种方法提取的山蜡梅挥发油共鉴定成分95种,其中有36种相同成分,包括其主要成分桉油精、石竹烯及氧化石竹烯、樟脑、5-甲基-4-苯基-异噁唑、龙脑等。挥发油总得率及桉油精含量均以热回流提取为最高。该实验结果显示采收时间对成分含量影响较大,而提取方法对成分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王明丽等[11]比较贵州产山蜡梅不同部位(器官)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异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蜡梅根、茎、叶、果皮的挥发油,并用气质联用仪鉴定各化合物,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含量。结果从山蜡梅根、叶、茎和果皮中共分离鉴定了76个化合物,其中共有化合物8个,分别占各器官挥发油总量的43.08%、7.87%、57.55%、66.72%。根中挥发油以桉树脑、4-萜品烯、芳樟丙酸为主;叶中挥发油以榄香脑和β-桉叶油醇为主;茎中挥发油以龙脑、α-杜松醇、桉树脑为主;而果皮中挥发油则以石竹烯氧化物和葎草烯氧化物为主。贵州产山蜡梅果皮和茎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基本一致,但与根、叶中挥发油组成存在差异。

2.2黄酮类 于鑫州等[12]认为山蜡梅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与外界条件有关。其以芦丁为参照,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提取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等4个主要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超声波作用下,乙醇浓度为50%,料液比为1:4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h。陈亮等[13]以柳叶蜡梅叶为原料,以芦丁为评价依据、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3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柳叶蜡梅叶总黄酮的工艺。

舒任庚等[14]为了阐明食凉茶药效物质基础,利用柱色谱等方法从其体积分数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有槲皮素、山奈酚。白会强等[15]采用HPLC法测定5批山蜡梅中槲皮素,其含量为1.12%~1.52%。

2.3生物碱类 山腊梅生物碱主要是腊梅碱和山腊梅碱及其衍生物。肖炳坤等[16]对山蜡梅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山腊梅中生物碱含量约0.1%,主要为d-夏蜡梅碱、1-蜡梅碱及其衍生物。舒任庚等[10]从山蜡梅中分离得到1-洋蜡梅碱、小檗碱等生物碱。白会强等[15]采用HPLC法测定5批山腊梅中夏腊梅碱,其含量均<0.15%。

2.4其 它 食凉茶含铁、钙、锌、镁、硒等微量元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18种氨基酸。胡长玉、唐昕昀[17]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及其他常规分析技术测定产于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的野生柳叶蜡梅中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证实,柳叶蜡梅中含有蛋白质27.86%、粗纤维11.7%、粗脂肪31.2%、可溶性总糖7.26%、游离氨基酸1.12%、维生素B1为0.1001mg/100g、维生素B2为1.301mg/100g、维生素C为33.6mg/100g,矿物质元素Mg为340mg/ 100g、Ca为300mg/100g、Zn为8.11mg/100g、Fe为15.37 mg/100g、Se为0.0135mg/100g、水分7.467%和灰分7.15%。

3 小结与展望

笔者查阅了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外没有关于食凉茶的相关文献报道,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分布、种植加工、民间药用、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等方面。食凉茶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含挥发油、黄酮类物质、生物碱、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目前,有关食凉茶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油部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食凉茶的开发利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食凉茶不仅具有清凉解毒的功效,而且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抗炎、镇咳、祛痰、降脂、降压、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临床上已有以食凉茶为原料的制剂,但是缺少有具体起效成分的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尽管目前对食凉茶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药效学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与其临床病症的关系还不明确。可见,有关食凉茶的研究整体上处于初级阶段,有必要加强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别,指标成分的分离、纯化等研究。此外,食凉茶的质量标准水平较低,尚需进一步建立食凉茶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指标性成分测定方法及指纹图谱,以期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为产品检测提供依据。

畲药多为野生植物,以鲜采即用为主,并有其炮制技艺,注重药引和辅料等用药习惯。食凉茶是畲民享用了数百年的保健饮品,也被畲族同胞称为“神茶”、“圣茶”。在畲族人眼里,食凉茶早已经不是什么秘方,而是家喻户晓的“良药”。食凉茶作为我国东部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的代表性民族药物,以其长期的药用经验及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正逐步走出畲乡为人们所广泛接受。但因其开发研究较为薄弱,仅干燥叶作为药用资源开发,一定程度地制约其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通过科研、推广、生产、加工等实践工作,生产有效成分医药用品及开发保健食品等,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局.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M](2005年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10-311.

[2]鄢连和,鄢琛尹.浙西南畲族557个民间药方用法初探[J].中国药业,2009,18(22):67.

[3]朱文佩,刘丽华.浅谈畲药食凉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5(7):40.

[4]贺建云.食凉茶的化学成分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 2010:6.

[5]李建良,赵宏伟.畲药食凉茶质量标准的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7):60-61.

[6]欧阳婷,麦曦.浙江蜡梅叶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J].中药材,2010,3(33):385-386.

[7]贺建云,王斌,杨天鸣.食凉茶中挥发油成分分析[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27(4):85-86.

[8]魏慧珍,饶毅,陈燕军,等.气相色谱法测定山蜡梅叶中桉油精和芳樟醇[J].中草药,2010,41(7):1190-1192.

[9]聂鹏,孙萍,刘旭海,等.气相色谱法测定山蜡梅叶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含量[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5):49-51

[10]舒任庚,李莎莎,张普照.采收时间及提取方法对山蜡梅挥发油成分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9):761

[11]王明丽,王道平,杨小生,等.贵州产山蜡梅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5):577-582.

[12]于鑫州,陈巳红,沈秋仙.山蜡梅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4(29):493-494.

[13]陈亮,张润民,王玉全,等.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柳叶蜡梅叶总黄酮工艺的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7):258-259.

[14]舒任庚,李莎莎,胡浩武,等.山蜡梅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5):1134-1135.

[15]白会强,蔡少华,徐亮,等.HPLC法测定山腊梅中东莨菪素、槲皮素、夏蜡梅碱[J].中草药,2010,41(3):486-487.

[16]肖炳坤,刘耀明,冯淑香,等.山蜡梅叶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5,36(2):187-189.

[17]胡长玉,唐欣昀.野生柳叶腊梅叶营养成分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7,9(3):91-93.

2014-05-12

修回日期:2014-06-10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2BAI27B06-7);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计划(No.2011ZA115);浙江省丽水市医学重点建设学科科技项目(No.2011007)

朱美晓,Tel:0578-2780165

猜你喜欢
腊梅凉茶挥发油
凉茶降火要先辨“虚实”
GC-MS法分析七十味珍珠丸中挥发油、脂溶性成分
一枝腊梅伴冬
暑天上火,自制金银花凉茶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腊梅
腊梅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为什么腊梅在冬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