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4-01-22 14:50:15张咏梅
种业导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

张咏梅

(河南商贸集团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咏梅

(河南商贸集团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以农产品物流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对“海岛模式”、“大陆模式”物流模式的分析,总结农产品物流模式特点,在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提出完善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对策建议。

农产品;物流;模式;借鉴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产品物流重要性日益显现。物流成本、运输损耗,对农产品价格有着直接影响,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不可忽视的环节。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环节。研究和借鉴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对于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和效率、减少损耗和节约成本,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比较典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美国的超市主导型,另一种是日本农协组织下的批发市场主导型。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形成及其特点与该国家或地区农产品生产流通组织模式和特点是分不开的。杨顺江、彭鹰曾分析了国际上上述两种典型的蔬菜流通组织模式,并将其称为“海岛模式”和“大陆模式”。

1.1 “海岛模式”

“海岛模式”以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典型代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发展普遍存在小生产与大流通的矛盾,大量依靠进口来满足区域内农产品需求是其共有特征。该模式运行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农产品物流“海岛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通过培植和建立农民合作组织,解决农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人多地少,多数农户拥有耕地不多,种植规模小、生产分散、品种多样、个体管理精细、生产效率高,但对市场供求信息难以准确把握,往往反应滞后,导致“过量”生产,谷贱伤农、菜贱伤农、肉贱伤农、蛋贱伤农,市场风险大。同时,农产品分散进入市场运销成本也高。为化解农户分散生产与市场对接难题,这些国家和地区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建立、培植各具特色的“农协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二是通过建立和形成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共同运输体制”,统筹解决农户分散生产存在的差异化问题。通过农户合作组织这个平台,能够比单个农户收集和掌握更广泛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并通过“订单”形式,由合作组织制定农产品生产计划,组织农户按标准生产,建立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并对农产品统一进行质量检测、归类筛选、分级包装、打印条码,然后统一储藏、运输、配送和销售。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采取了这种将农户生产的农产品通过“农协”或“合作社”统一组织标准化生产和“共同运输体制”,有效解决了农户分散生产在农产品品种、质量、规格、品牌、包装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降低了农户分散生产存在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

三是通过建立以销售地为依托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有效保障大中城市居民的农产品供应。由于日本等海岛国家和地区耕地面积有限,农产品生产总量小,而城镇化率又高,人口聚居相对集中,很多地区农产品供应紧张,有的甚至需要大批量进口。为保障农产品持续、均衡、充足供应,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大中城市设立比较健全的批发市场体系,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运销渠道和集散地。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和其他批发市场三层等级。其中,中央批发市场是为了确保大宗进口农产品的有效分货、紧缺农产品供给的区域平衡,以及重要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鲜食品的合理流通而设立的批发中心,由政府兴建。地方性市场和其他市场的设立目的则是保证小范围区域内农产品的均衡供应,该类型批发市场体系采用竞价成交的交易原则,即批发方和采购方同时见面,亮出牌价,通过竞争当场定价。

1.2 “大陆模式”

“大陆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典型代表。在这些大陆国家,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布局使其农产品生产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从而成为出口大国。该模式运行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

农产品物流“大陆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基于生产规模化程度高的特点形成以产地为依托、农场主为主体的批发市场体系,促进大量农产品的出口和流通。与“海岛模式”国家不同,像美国、加拿大等“大陆模式”国家,地广人稀、耕地充足,农产品生产实现了区域化布局,形成了玉米、小麦、大豆等产业带,同类农产品产区集中,总量巨大;农场主成为农产品生产销售主体,大都拥有大面积耕地,生产经营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农产品生产分工很细,有的农场只生产一类农产品,甚至只生产某一个品种,专业化程度很高。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农产品拥有很强的出口趋势和竞争优势,客观上需要市场信息机制、抗风险机制和信誉保障机制完备,集货、分货能力很强的产地批发市场。在交易方式上,这种以出口产地为依托的市场体系也有其不同特点。以美国为例,农场主交易活动比较固定,大多采用“定单交易原则”,采购商与批发商建立了较为稳固的交易关系,因而能更好地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交易效率。

二是批发商特别是大型批发商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主导作用,确保农产品供需衔接。像美国、加拿大这些农产品生产、输出大国,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体系,要顺利实现与国际国内、五湖四海众多消费市场的对接,化解这种集中农产品产出与分散消费体系的矛盾,必然要依赖于批发商的大量存在。批发商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内进行交易,也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外进行交易;可在现货市场交易,也可在期货市场交易,这取决于批发、采购双方的经济实力、信誉程度和经营水平。例如,1992年,美国有6000个大型果菜批发商,其经营额达到370亿美元,平均每个批发商的经营额超过600万美元,这些批发商结合批发市场的信息传递机制能迅速、快捷地将农产品运销到各地,保证农产品产销的地区衔接和供求均衡。

三是构建大型农产品配送中心,发展“超市直销”,形成由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便捷供应链。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消费观念变化,消费者更加喜好到超市购买干净果蔬、成品半成品食品和方便食品,居民外出就餐增多,从而催生出大量的大型农产品配送中心,推动了“超市直销”业务的发展。一些有很强经济实力的农场主,抓住机遇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由农产品生产规模化逐渐向产加销一体化方向发展,有的直接发展食品加工、储藏、配送、直销业务;有的建立大型农产品配送中心,直接为加工业、大型零售业供货;一些餐饮和服务业也纷纷构建自己的农产品配送中心,从生鲜农产品流通市场抢占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从而促进了农产品物流业的繁荣发展和农产品消费方式的深刻变化。

2 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1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对农产品物流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我国政府应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应充分发挥农产品物流宏观调控作用,主要应用在以下领域: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企业改革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为物流和配送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行为,制定法律法规;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强与国际农业物流领域在物流、配送技术、教育、管理咨询等方面的联系和合作。

2.2 引进先进农业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

美国成立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农业信息技术、储运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物流技术体系,荷兰建立了电子虚拟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我国应引进先进农业物流技术,逐步实现农产品物流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

2.3 培育和完善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

我国应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农民、农业系统企业、商业系统企业、国内外物流企业介入农产品物流市场,促进物流领域竞争,完善物流服务。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尤其应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4 建立高水平农产品物流中心

我国农产品集散市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管理水平低,综合服务能力差,拥有储藏、加工和信息开发利用能力的市场为数不多,可借鉴荷兰、日本建立综合型、专业型物流中心的经验,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建立各种农产品中转站和综合型配送中心,积极推动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立。

2.5 培育和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

我国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的引导和推广,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贸易中介机构,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鉴于鲜活农产品的保鲜存活时间,决定了农产品流通半径有一定限度。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尤其要抓住配送这个关键环节,建立范围更大的农产品绿色通道,扶持一批农产品流通企业,特别在区域外建立的绿色食品专营销售市场企业,培育一批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生产流通组织化水平、专业化、信息化水平。

2.6 加强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

据调查,美国物流管理者中约92%的人有学士学位,41%的人有硕士学位,22%的人有正式的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资格证书。荷兰的物流操作人员都必须具备经过考核的就业资格证书。因此,我国一方面要在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上赋予物流教育一定的地位;另一方面要鼓励发展多层次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实行物流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积极发展农产品物流职业教育。

3 结论与讨论

针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重点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促进连锁超市物流发展、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产品规格化和标准化、加强农产品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等建议,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发展提出了依据和参考。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的研究是一个新课题,不同类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特点各异,农产品加工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不同对策和措施有侧重的进行强化和采纳。

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虽然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我国整体农产品物流模式仍然存在着不足,往往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成本过高、物流技术人员缺乏(尤其是冷链物流技术人员),以及利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因此,我国发展农产品物流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特色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才能走出我国农产品附加值低的困境,以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产品物流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需要得到更多实践的充实、提炼和完善,尤其是有必要紧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结合农业产业化及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深入地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模式进行实践总结和理论归纳。

[1] 黄贝,李诗珍,刘富超.美国、日本农产品物流模式对湖北省的借鉴[J].世界农业,2011(12):14-17.

[2] 张敏,余劲.农产品物流模式探析[J].中国市场,2008(41):55-57.

[3] 杨顺江,彭鹰.中国蔬菜流通模式构建:一个比较分析的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4(4):52-57.

F253.9

B

1003-4749(2014)11-0022-03

2014-09-17

张咏梅(1975-),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经济师,主要从事国际物流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