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2014-01-22 14:50
种业导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皮棉荚果黄萎病

2014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导 语:2014年4月26日,第七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郑州召开第七次会议,审定通过了玉米、水稻、大豆、棉花、花生、西瓜和马铃薯7种主要农作物53个新品种,本刊自9期起陆续刊登。

棉 花

品种名称:sGK中156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4001

转基因生物名称:sGK中156

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育种人员:袁有禄、翟学军、李俊文、李悦有、石玉真等

品种来源:(中棉所41×53)×中棉所12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18~121天。植株塔型,稍松散,株高92.2~99.9cm,茎秆毛稀;叶片掌状,大小适中,叶色深绿;结铃性好,铃卵圆型,中等大小;第一果枝节位6.7~7.1节,单株果枝数12.5~13.3个,单株结铃21.6~22.9个,铃重5.7~6.2g,衣分38.5%~41.6%,籽指10.3~11.0g,霜前花率91.4%~94.2%;吐絮畅,易收摘,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2011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13.9,黄萎病指20.6,耐枯萎耐黄萎病;2012年抗病鉴定:枯萎病指11.8,黄萎病指21.4,耐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3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8%,Bt蛋白表达量710,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5mm,断裂比强度28.74cN/tex,马克隆值5.13,整齐度86.06%,伸长率6.49%,反射率73.00%,黄度8.53,纺纱均匀性指数142.50;2012年检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00mm,断裂比强度29.00cN/tex,马克隆值5.50,整齐度84.60%,伸长率4.10%,反射率77.50%,黄度7.70,纺纱均匀性指数130.40。

产量表现:2011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Ⅲ组),7点汇总,皮棉6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1.5kg、104.8kg、98.6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1.1%、9.8%、12.4%,皮棉增产极显著,均居春棉Ⅲ组13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12年续试(Ⅰ组),8点汇总,皮棉7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3.9kg、98.1kg、89.4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0.7%、8.8%、5.6%,皮棉增产极显著,分居春棉Ⅰ组12个参试品种的第2、4、7位。

2013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生产试验,10点汇总,皮棉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68.5kg、103.6kg和97.6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0.3%、8.4%和9.3%,分居常规春棉8个参试品种的第1、5、5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品种名称:sGK中3017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4002

转基因生物名称:sGK中3017

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种人员:王红梅、陈伟、赵云雷、李云海、龚海燕等

品种来源:中棉所35×sGK9708优系(中棉所41)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19.6~122天。植株筒型,松散,株高101.0~113.8cm,光秆;叶片大小适中,叶片绿色;结铃性好,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7.3~7.5节,单株果枝数12.8~14.1个,单株结铃20.0~22.4个,铃重6.1~6.3g,衣分39.2%~42.2%,籽指11.1~11.5g,霜前花率92.5~94.3%。吐絮畅,易采摘,纤维色泽白。

抗病鉴定:2011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12.4,黄萎病指22.4,耐枯萎耐黄萎病;2012年抗病鉴定:枯萎病指18.1,黄萎病指21.6,耐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3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1%,Bt蛋白表达量455,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69mm,断裂比强度29.65cN/tex,马克隆值5.23,整齐度85.95%,伸长率6.44%,反射率72.54%,黄度9.20,纺纱均匀性指数139.25;2012年检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00mm,断裂比强度31.20cN/tex,马克隆值5.30,整齐度84.50%,伸长率4.20%,反射率77.30%,黄度7.90,纺纱均匀性指数132.30。

产量表现:2011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Ⅲ组),7点汇总,皮棉5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39.9kg 、101.4kg、94.2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6.0%、6.3%、7.3%,皮棉增产极显著,分居春棉3组13个参试品种的第2、3、3位。2012年续试(Ⅰ组),8点汇总,皮棉5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45.2kg、95.8kg、89.8kg,分别比对照增产6.9%、6.2%、6.0%,皮棉增产极显著,均居春棉Ⅰ组12个参试品种的第6位。

2013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生产试验,10点汇总,皮棉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68.0kg、105.0kg和99.1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0.1%、9.8%和10.9%,分居常规春棉8个参试品种的第3、2、2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品种名称:sGKz中929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4003

转基因生物名称:sGKz中929

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种人员:严根土、黄群、苏桂兰、许庆华、王宁等

品种来源:中513×中2304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17~124天。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101.4~113.1cm,茎秆中毛;叶片掌状,中等偏大,叶色深绿;结铃性较好,铃卵圆型,中等偏大;第一果枝节位5.7~6.7节,单株果枝数13.3~14.9个,单株结铃数20.8~24.3个,铃重6.4~7.0g,衣分38.7%~41.2%,籽指10.5~11.8g,霜前花率85.3%~95.8%;吐絮畅,易收摘,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2011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10.6,黄萎病指20.7,耐枯萎耐黄萎病;2012年抗病鉴定:枯萎病指2.4,黄萎病指20.6,高抗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3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713,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4mm,断裂比强度30.0cN/tex,马克隆值5.0,整齐度85.3%,伸长率6.2%,反射率76.0%,黄度7.9,纺纱均匀性指数146.5。2012年检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1mm,断裂比强度30.0cN/tex,马克隆值5.4,整齐度85.2%,伸长率5.1%,反射率75.7%,黄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35.3。

产量表现:2011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区域试验(Ⅳ组),8点汇总,皮棉6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14.5kg、88.8kg、75.7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6.4%、6.7%、7.6%,皮棉增产极显著,分居杂交春棉Ⅳ组12个参试品种的第5、2、2位;2012年续试(Ⅰ组),7点汇总,皮棉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05.6kg、 123.1kg、 117.9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8.0%、20.0%、19.3%,皮棉增产极显著,分居杂交春棉Ⅰ组12个参试品种的第2、1、1位。

2013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生产试验(Ⅰ组),8点汇总,皮棉7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3.7kg、98.8kg和92.4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1.0%、8.3%和10.4%,分居杂交春棉Ⅰ组7个参试品种的第5、6、5 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瓜棉等多种间作、套作种植,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品种名称:汴棉516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4004

转基因生物名称:汴棉516

申请单位:河南省顺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育种人员:楚宗艳、张留平、张晃晃、张展源、刘克峰等

品种来源:汴44-1×X559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19-128天。植株塔型,松散,株高105.6-116.3cm,茎秆毛少;叶片掌状,较大,叶色较深;结铃性较强,铃卵圆型,较大;第一果枝节位6.3~6.7节,单株果枝数13.9~14.9个,单株结铃20.7~26.8个,铃重5.9~7.3g,衣分37.2%~42.5%,籽指10.9~12.1g,霜前花率85.0%~97.1%;吐絮畅,易收摘,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2010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5.4,黄萎病指21.6,抗枯萎耐黄萎病;2011年抗病鉴定:枯萎病指12.4,黄萎病指22.4,耐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2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8%,Bt蛋白表达量1043,高抗棉铃虫。2013年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8%,Bt蛋白表达量749,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0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7mm,断裂比强度29.3cN/tex,马克隆值4.9,整齐度83.9%,伸长率5.3%,反射率78.7%,黄度7.9,纺纱均匀性指数135.5。2011年检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7mm,断裂比强度30.0cN/tex,马克隆值4.8,整齐度85.1%,伸长率6.3%,反射率72.0%,黄度8.4,纺纱均匀性指数145.5。

产量表现:2009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区域试验(Ⅲ组),8点汇总,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0.0kg、102.8kg、98.2kg,分别比对照豫杂35增产9.1%、7.5%、8.4%,皮棉增产极显著,均居杂交春棉Ⅲ组14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2010年续试(Ⅰ组),7点汇总,皮棉6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37.0kg、88.7kg、76.5kg,分别比对照豫杂35增产20.7%、20.2%、15.8%,皮棉增产极显著,分居杂交春棉Ⅰ组12个参试品种的第4、5、8位。2011年续试(Ⅱ组),8点汇总,皮棉5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06.1kg、83.1kg、71.5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8.3%、7.2%、7.6%,皮棉增产极显著,分居杂交春棉Ⅱ组12个参试品种的第5、7、8位。

2012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生产试验(Ⅰ组),8点汇总,皮棉7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69.2kg、107.5kg和104.4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9.0%、 6.3%和7.7%,分居杂交春棉Ⅰ组8个参试品种的第2、3、2 位。2013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Ⅰ组),8点汇总,皮棉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57.6kg、 101.0kg和93.4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2.7%、10.7%和11.6%, 分居杂交春棉Ⅰ组8个参试品种的第2、1、2 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品种名称:冀1518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4005

转基因生物名称:冀1518

申请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种人员:张香云、崔瑞敏、刘存敬、张建宏

品种来源:冀228×冀567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16~117天。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102.3~116.7cm,茎秆毛多;叶片掌状,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结铃性较强,铃卵圆型,中等大小;第一果枝节位6.6~7.7节,单株果枝数13.2~15.0个,单株结铃数22.3~24.3个,铃重6.4~6.6g,衣分39.6%~40.9%,籽指10.6~11.5g,霜前花率82.6%~95.6%;吐絮畅,易收摘,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2011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16.7,黄萎病指21.0,耐枯萎耐黄萎病;2012年抗病鉴定:枯萎病指7.1,黄萎病指17.0,抗枯萎抗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3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8%,Bt蛋白表达量737,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mm,断裂比强度29.8cN/tex,马克隆值5.1,整齐度85.7%,伸长率6.5%,反射率73.3%,黄度8.1,纺纱均匀性指数145.3。2012经检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8mm,断裂比强度30.0cN/tex,马克隆值5.5,整齐度83.8%,伸长率4.2%,反射率78.0%,黄度7.7,纺纱均匀性指数129.3。

产量表现:2011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区域试验(Ⅲ组),9点汇总,皮棉7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09.5kg、84.4kg、69.7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9.8%、6.6%、5.0%,皮棉增产极显著,分居杂交春棉Ⅲ组12个参试品种的第7、6、9位;2012年续试(Ⅰ组),7点汇总,皮棉6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01.5kg、118.5kg、113.2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6.4%、15.5%、14.6%,皮棉增产极显著,分居杂交春棉Ⅰ组12个参试品种的第4、3、4位。

2013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生产试验(Ⅰ组),8点汇总,皮棉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3.4kg、100.5kg和93.4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0.9%、10.1%和11.5%, 分居杂交春棉Ⅰ组7个参试品种的第6、2、3 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品种名称:科林杂5886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4006

转基因生物名称:GKz69

申请单位:河南科林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人员:李修立

品种来源:GK44-68×科林98-18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14-120天。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96.6-114.7cm,茎秆中毛;叶片掌状,中等大小,叶色浅绿;结铃性较强,铃卵圆形,中等大小;第一果枝节位5.9~6.9节,单株果枝数13.4~15.0个,单株结铃数22.0~23.8个,铃重6.0~7.1g,衣分37.5%~41.9%,籽指10.8~11.4g,霜前花率82.4%~95.7%。吐絮畅,易收摘,纤维色泽白。

抗病鉴定:2010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11.1,黄萎病指22.5,耐枯萎耐黄萎病;2011年抗病鉴定:枯萎病指7.8,黄萎病指20.5,抗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2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1042,高抗棉铃虫。2013年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6%,Bt蛋白表达量744,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0年农业部棉花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1mm,断裂比强度30.1cN/tex,马克隆值5.4,整齐度84.9%,伸长率5.3%,反射率78.2%,黄度7.4,纺纱均匀性指数138.0;2011年测定(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6mm,断裂比强度29.6cN/tex,马克隆值5.1,整齐度85.8%,伸长率6.2%,反射率73.4%,黄度8.0,纺纱均匀性指数145.8。

产量表现:2010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区域试验(Ⅲ组),6点汇总,皮棉5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44.6kg、92.2kg、76.1kg,分别比对照豫杂35增产19.3%、22.2%、17.5%,皮棉增产极显著,均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2011年续试(Ⅰ组),8点汇总,皮棉7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15.1kg、88.2kg、77.5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1.7%、12.1%、11.0%,皮棉增产极显著,均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2012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生产试验(Ⅱ组),8点汇总,皮棉7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61.1kg、106.6 kg和102.1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5.9 %、5.2%和6.3%,分居杂交春棉Ⅱ组7个参试品种的第3、4、3 位;2013年续试(Ⅱ组),8点汇总,皮棉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2.1kg、100.3kg和94.5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7.3%、6.9%和7.3%, 均居杂交春棉Ⅱ组5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品种名称:星杂1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4007

转基因生物名称:星杂1号

申请单位:河南世纪星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省中创种业短季棉有限公司

育种人员:李长体、买继军、龚文萍

品种来源:D88(邯685选系)×WmR-66(zc-178单系)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15~123天。植株塔型、偏松散,株高100.9~117.2cm,茎秆茸毛多;叶片掌状,中等大小,叶色绿色;结铃性强,铃卵圆形,中等大小;第一果枝节位6.4~8.1节,单株果枝数13.1~14.9个,单株结铃21.6~24.6个,铃重6.3~7.0g,衣分36.3%~41.0%,籽指10.6~12.2g,霜前花率84. %0~95.4%。吐絮畅,易收摘,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2010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8.5,黄萎病指30.6,,抗枯萎耐黄萎病;2011年抗病鉴定:枯萎病指14.9,黄萎病指20.7,耐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2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1056,高抗棉铃虫。2013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6%,Bt蛋白表达量616,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0年农业部棉花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9mm,断裂比强度30.7cN/tex,马克隆值5.5,整齐度85.0%,伸长率4.6%,反射率77.7%,黄度7.3,纺纱均匀性指数139.0;2011年测定(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4mm,断裂比强度28.6cN/tex,马克隆值4.8,整齐度84.7%,伸长率6.5,反射率72.5%,黄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37.5。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Ⅳ组),6点汇总,皮棉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32.1kg、84.6kg、71.9kg,分别比对照豫杂35增产13.5%、11.0%、9.5%,皮棉增产极显著,分居杂交春棉Ⅳ组13个参试品种的第5、7、8位;2011年续试(Ⅱ组),8点汇总,皮棉5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05.9kg、82.9kg、71.7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8.3%、7.0%、8.0%,皮棉增产极显著,分居杂交春棉Ⅱ组12个参试品种的第6、8、7位。

2012年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8点汇总,皮棉6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9.2kg、106.8kg和101.8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5.1%、5.3%和6.0%, 分居杂交春棉1组7个参试品种第4、3、4位。2013年续试(Ⅱ组),8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67.4kg、106.2kg和99.5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3.8%、13.0%和13.0%,均居杂交春棉Ⅱ组5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花 生

品种名称:安花0017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4001

申请单位: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人员:华福平、申为民、张毅、李晓亮、张志民

品种来源:豫花15号/鲁花11号

特征特性:属直立疏枝型,连续开花,生育期122~129天。主茎高40.6~44.5cm,侧枝长44.8~50.9cm,总分枝7.0~7.2条;结果枝5.6~5.7条,单株饱果数8.3~11.3个;叶片绿色、椭圆形、中;荚果普通型,果嘴微锐,网纹粗、稍深,缩缢较浅,百果重239.5~244.8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96.1~104.4g,出仁率69.0%~71.7%。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网斑病(2级),感叶斑病(7级),中抗病毒病(发病率22%),抗根腐病(发病率18%);2012年鉴定:抗网斑病(2级),中抗叶斑病(5级),中抗病毒病(发病率24%),抗根腐病(发病率15%)。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脂肪含量52.83 %,蛋白质含量21.24%,油酸含量40.2% ,亚油酸含量37.3%,油酸亚油酸比值(O/L)1.08;2012年测试:粗脂肪含量54.60 %,蛋白质含量21.37%,油酸含量50.3% ,亚油酸含量30.6%,油酸亚油酸比值(O/L)1.64。

产量表现:2011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9点汇总,荚果全部增产,籽仁4点增产,5点减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330.3kg,籽仁产量229.0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6.9%和5.2%,荚果增产极显著,荚果、籽仁分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3、4位。2012年续试,6点汇总,荚果全部增产,籽仁5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399.1kg,籽仁产量286.5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9.6%和7.6%,荚果增产极显著,荚果、籽仁分居6个参试品种第5、3位。

2013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7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荚果394.1kg、籽仁278.9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9.6%和9.5%,荚果、籽仁分居7个参试品种第4、3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春播或麦垄套种。

品种名称:开农1715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4002

申请单位: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育种人员:谷建中、任丽

品种来源:开农30/开选01-6

特征特性:属直立疏枝型,连续开花,生育期122~123天。主茎高35.7~38.6cm,侧枝长40.8~42.8cm,总分枝7.1~7.6条;结果枝6.3~6.5条,单株饱果数10.8~11.2个;叶片深绿、长椭圆形;荚果普通型,果嘴无,网纹浅、缩缢浅,百果重194.7~214.9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74.6~84.1g,出仁率67.5%~72.6%。

抗病鉴定:2011年经山东花生研究所鉴定:中抗网斑病(相对抗病指数0.40),易感黑斑病(相对抗病指数0.24);2012年鉴定:中抗网斑病(相对抗病指数0.48),易感黑斑病(相对抗病指数0.27)。

2013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网斑病(2级),抗叶斑病(3级),耐锈病(5级),高抗颈腐病(发病率6.7%);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粗脂肪含量51.95 %,蛋白质含量25.73%,油酸含量73.4% ,亚油酸含量9.6%,油酸亚油酸比值(O/L)7.65;2012年测试:粗脂肪含量51.53 %,蛋白质含量24.48%,油酸含量77.8%,亚油酸含量5.5%,油酸亚油酸比值(O/L)14.15。

产量表现:2011年国家北方区小花生区域试验,15点汇总,荚果12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250.0kg,籽仁产量169.4kg,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1.2%和1.7%,荚果增产极显著,荚果、籽仁分居13个参试品种第4、8位。2012年续试,15点汇总,荚果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荚果325.9kg,籽仁219.0kg,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24.4%和12.6%,荚果增产极显著,荚果、籽仁分居6个参试品种的第1、2位。

2013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7点汇总,荚果全部增产,籽仁5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每667m2荚果386.7kg、籽仁265.6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7.5%和4.3%,荚果、籽仁分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5、4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春播和麦套种植。

品种名称:开农172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4003

申请单位: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育种人员:谷建中、任丽

品种来源:开农30/开选01-6

特征特性:属直立疏枝型,连续开花,生育期122~127天。主茎高41.9~43.1cm,侧枝长45.9~46.2cm,总分枝8条;结果枝6~6.9条,单株饱果数8.92~12个;叶片深绿色、椭圆形;荚果普通形,果嘴微钝,网纹中,缩缢浅,百果重222.0~237.8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91.6~97.1g,出仁率69.6%~72.5%。

抗病鉴定:2011年经山东花生研究所鉴定:高感网斑病(相对抗病指数0.00),高感黑斑病(相对抗病指数0.15);2012年鉴定:高感网斑病(相对抗病指数0.06),易感黑斑病(相对抗病指数0.25);2013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花生网斑病(2级),耐花生叶斑病(5级),抗花生锈病(3级),抗颈腐病(发病率20.0%)。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粗脂肪含量51.77%,蛋白质含量25.02%,油酸含量44.4%,亚油酸含量33.6%,油酸亚油酸比值(O/ L)1.32;2012年测试:粗脂肪含量54.56%,蛋白质含量23.18%,油酸含量45.4%,亚油酸含量32.6%,油酸亚油酸比值(O/L) 1.39。

产量表现:2011年国家北方区大花生区域试验(大粒二组),16点汇总,荚果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297.8kg、籽仁产量207.2kg,分别比对照花育19号增产10.8%和9.7%,荚果增产极显著,均居14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2012续试(大粒一组),16点汇总,荚果15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376.4kg,籽仁产量272.7kg,分别比对照花育19号增产12.6%和11.9%,荚果增产极显著,均居16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2013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7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397.2kg、籽仁产量280.1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10.4%和10.0%,均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春播和麦套种植。

品种名称:开农69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4004

申请单位:河南顺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育种人员:张留平、谷建中、任丽

品种来源:开农30/开选01-6

特征特性:属直立疏枝型,生育期123~129天。主茎高39.1~43.1cm,侧枝长42.5~47.1cm,总分枝7.6~8.0条,结果枝5.9~6.0个,单株饱果数8.7~10.3个;叶片绿色、椭圆形、中大;荚果普通形,果嘴钝,网纹细、稍深,缩缢稍浅,百果重234.3~246.2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94.2~102.1g,出仁率69.8%~70.4%。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感花生网斑病(3级),中抗花生叶斑病(5级),中抗病毒病(发病率24%),感根腐病(发病率23%)。2012年鉴定:感花生网斑病(3级)。中抗花生叶斑病(4级),中抗病毒病(发病率为21%),抗根腐病(发病率为13%)。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测试中心(郑州)测定:粗脂肪含量51.60%,蛋白质含量23.33%,油酸含量42.0%,亚油酸含量35.2%,油酸亚油酸比值(O/ L)1.19。2012年测定:粗脂肪含量54.24%,蛋白质含量21.75%,油酸含量37.0%,亚油酸含量42.6%,油酸亚油酸比值(O/L)0.87。

产量表现:2011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9点汇总,荚果全部增产,籽仁7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334.8kg,籽仁产量234.1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8.3%和7.6%,荚果增产极显著,荚果、籽仁分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1、2位。2012年续试,6点汇总,荚果全部增产,籽仁5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414.5 kg,籽仁产量290.9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13.9%和9.3%,荚果增产极显著,荚果、籽仁均居16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2013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7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402.9kg,籽仁产量283.9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12.0%和11.5%,荚果、籽仁均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各地春播和麦套种植。

品种名称:豫花27号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4005

申请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种人员:张新友、汤丰收、董文召、臧秀旺、张忠信等

品种来源:远杂9711-13 /豫花9620

特征特性:属直立疏枝型,连续开花,生育期124~129天。主茎高35.9~45.6cm,侧枝长38.8~48.9cm,总分枝6.5~7.4条;结果枝5.0~5.9条,单株饱果数7.2~7.4个;叶片浓绿色、椭圆形、中;荚果普通型,果嘴微锐,网纹细、稍深,缩缢稍浅,百果重266.5~279.5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114.2~119.8g,出仁率70.8%~72.4%。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网斑病(2级),感叶斑病(6级),中抗病毒病(发病率30%),抗根腐病(发病率13%);2012年鉴定:抗网斑病(2级),中抗叶斑病(5级),中抗病毒病(发病率24%),抗根腐病(发病率16%)。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脂肪含量53.99%,蛋白质含量20.91%,油酸含量43.2%,亚油酸含量35.2%,油酸亚油酸比值(O/L)1.23。2012年测试:粗脂肪含量57.59%,蛋白质含量19.13%,油酸含量41.2% ,亚油酸含量37.4%,油酸亚油酸比值(O/L) 1.10。

产量表现:2011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9点汇总,荚果8点增产,1点减产,籽仁7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332.1kg,籽仁产量235.4kg,荚果、籽仁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7.5%和8.1%,荚果增产极显著,荚果、籽仁分别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2、1位。2012年续试,6点汇总,荚果6点全部增产,籽仁5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391.5kg,籽仁产量283.9kg,荚果、籽仁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7.5%和6.6%,荚果增产极显著,荚果、籽仁分居16个参试品种的第8、5位。

2013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7点汇总,荚果全部增产,籽仁6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394.1kg、籽仁产量278.9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9.6%和9.5%,荚果、籽仁均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春播或麦垄套种花生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豫花31号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4006

申请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种人员:张新友、汤丰收、董文召、臧秀旺、张忠信等

品种来源:豫花9807-0-0-5-1 /豫花9327

特征特性:属直立疏枝型,连续开花,生育期114~115天。主茎高39.8~41.8cm,侧枝长41.7~45.8cm,总分枝6.9~7.2条;结果枝5.4~5.5条,单株饱果数8.6~11.6个;叶片浓绿色、椭圆形、中小;荚果普通型,果嘴钝,网纹粗、稍浅,缩缢稍浅,百果重198.2~214.9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81.5~89.1g,出仁率68.9%~71.6%左右。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感网斑病(3级),感叶斑病(6级),中抗病毒病(发病率23%),抗根腐病(发病率15%);2012年鉴定:抗网斑病(2级),中抗叶斑病(5级),中抗病毒病(发病率22%),抗根腐病(发病率17%)。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脂肪含量53.97%,蛋白质含量20.78%,油酸含量40.6%,亚油酸含量37.0%,油酸亚油酸比值(O/L)1.1。2012年测试:粗脂肪含量55.97%,蛋白质含量19.49%,油酸含量39.3% ,亚油酸含量38.6%,油酸亚油酸比值(O/L) 1.02。

产量表现:2011年河南省夏播花生区域试验,8点汇总,荚果7点增产,1点减产,籽仁7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338.0kg,籽仁产量234.0kg,荚果、籽仁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7.4%和6.7%,荚果增产极显著,荚果、籽仁分别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1、2位。2012年续试,7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360.3kg,籽仁产量258.5kg,荚果、籽仁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7%和7.7%,荚果增产极显著,荚果、籽仁均居9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2013年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373.8kg、籽仁产量264.0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7%和10.8%,荚果、籽仁均居3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麦垄套种或夏直播花生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漯花4087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4007

申请单位: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人员:周彦忠

亲本来源:漯花6号/徐州402

特征特性:属直立疏枝型,连续开花,生育期114~121天。主茎高28.4~31.5cm,侧枝长31.5~35.1cm,总分枝6.0~6.7条;结果枝5.5~6.1条,单株饱果数8.8~11.3个;叶色绿色、椭圆形;荚果斧头形,网纹深,无油斑,无裂纹,百果重174.1~178.6g;籽粒三角形,种皮深红色,百仁重74.8~76.0g,出仁率71.0%~73.9%。

抗病鉴定:2009年经山东花生研究所鉴定:中抗叶斑病(相对抗病指数0.61);2010年鉴定:抗网斑病(相对抗病指数0.76),感黑斑病(相对抗病指数0.39)。

品质分析:2009年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粗脂肪含量53.34%,蛋白质含量22.38%,油酸含量40.4%,亚油酸含量37.3%,油酸压油酸比值(O/ L)1.08。2010年测试:粗脂肪含量53.48%,蛋白质含量22.46%,油酸含量38.8%,亚油酸含量38.9%,油酸压油酸比值(O/L) 1。

产量表现:2009年国家北方区小花生区域试验小粒一组,15点汇总,13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277.3kg,籽仁产量204.9kg,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17.4%和19.3%,荚果增产极显著,荚果、果仁均居9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10年续试,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292.2kg,籽仁产量209.4kg,荚果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和花育20号增产24.7%和20.1%,籽仁分别比鲁花12号和花育20号增产19.2%和 12.4%,荚果增产极显著,荚果、果仁均居11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2011年国家北方区小花生生产试验,9点汇总,荚果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253.9kg,籽仁产量184.5kg,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9.3%和19.2%,荚果、籽仁均居8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13年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每667m2荚果产量370.0kg,籽仁产量262.6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和 10.2%,荚果和籽仁均居3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夏播花生区。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皮棉荚果黄萎病
花生荚果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浅析影响皮棉清理机清理效果的因素
基于Workbench LS-dyna的花生荚果脱壳受力仿真研究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基于EDEM的发散带式花生荚果分级机的仿真与试验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一种新型皮棉加湿工艺的应用
温室条件下中棉所96B 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
吃苦大干加紧生产优质棉
花生除杂(清选)分级机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