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黄汤内外兼治治疗白塞氏病

2014-01-22 13:13杨德才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德才肝经黄汤

魏 璐 杨德才

1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5

2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430061

贝赫切特综合征又名白塞氏病,是1937年土耳其眼科医师Behcet首先报道的一组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复发性疾病,有时增剧及缓解。早期文献均局限在眼、口及生殖器方面,现已知本病是侵犯多器官的全身性疾患。而中医所讲的狐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综合征,一种与肝脾肾湿热内蕴有关的口、眼、肛(或外阴)溃烂,并有神志反应的综合征。

1 病因病机

1.1 现代医学对白塞氏病的阐述

病因尚未确定,可能与病毒、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缔组织病、环境因素、微量元素改变(病变组织内,多种微量元素增高,有机氯、磷及铜增高)均密切相关,与遗传因素也密切有关,如与HLA-B5有关者可达61%~88%,与HLA-D亦有一定关系,故认为有遗传免疫因素参与,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近年有纤溶系统缺陷学说,基本上认为本病患者的纤溶系统处于低下状态,容易使多组织器官发生血管炎或血管栓塞。

1.2 传统医学对白塞氏病的认识

相似于《金匮要略》所述之“狐惑病”症状,狐惑病首载于《金匮要略·百合病狐惑阴阳毒篇》,文内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临床多见于虚中夹实,阴阳不济,湿热邪毒蕴结心肝脾经,上熏下迫所致。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心脾积热上蒸,即出现口唇舌溃疡,肝经开于目,肝经湿热循经上越,则双目红赤;肝脾两经湿热下迫,出现二阴溃烂,二阴为肝经循行之部位[1]。其中《医学汇略》所阐述:“湿之为病最多,人多不觉湿来,但知避风避寒,而不知避湿者,因其害其最缓最隐而难以查也”,强调了湿邪致病的隐蔽性和缠绵性。夫湿为阴邪,易阻碍气机,其性重浊黏腻,来去徐缓,病势缠绵,一旦侵犯人体,深入脏腑,隐匿经隧,化为湿毒,则伺机作变。故《诸病源候论·伤寒病诸候下·伤狐惑候》论述狐惑的病因时云:“皆湿毒气所为也”。

1.3 杨德才教授经验

湿毒蕴结是白塞氏病发病的病理基础,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湿、热、毒为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病位主要在肝、肾、脾[2]。湿为重中之重,应紧抓其主因,为其治疗紧抓其源。疾病在演变过程中,必衍生其他致病因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中正气不足,不能驱邪外出。病邪存于内,虽症现于外,必体内有毒蕴已久。

2 治疗原则

2.1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以休息为主,增加营养,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C等。在急性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强的松)口服。但在血栓性静脉炎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使用激素时常需同时应用抗生素。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减少激素剂量。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等与激素联合应用,也有一定的疗效。

2.2 传统医学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所载甘草泻心汤为正治方。在慢性期,可用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燥湿、祛风、止痒和止痛为主。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等。

2.3 杨德才教授治疗心得

杨德才教授认为该病以现代西药治疗,虽然短期起效快、疗效好,但是其毒副作用较大,尤其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育龄人群。所以在应用免疫抑制剂同时,加以中药内服外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强西药疗效,减轻毒副作用,中药本身具有治疗效果,有一举两得之用。应及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控制此疾病的进展,以免造成脏器不可逆的损害。所以杨德才教授继承古代“中土安则四脏皆安”原则,在治疗上主要以健脾祛湿、清热解毒为主,病久辅以祛风祛瘀。故治病应探本求源,《素问·标本病传论》云:“知标本者,万事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在治疗选药上,避免过度苦燥劫阴伤正,而多以甘淡平各、味轻气薄之品,不急不燥,缓缓调之,师者结合临床经验,拟以八黄汤加减内服外洗,药简、效宏,灵活加味寓于其中。八黄汤主方为黄芩10 g,黄柏10 g,黄连10 g,生地黄15 g,黄芪15 g,二花10 g,连翘15 g,菊花10 g。

3 辨证分型

3.1 脾经湿热型

以口腔溃疡与眼睑病变为主,伴有轻度或无二阴溃疡,伴有口臭、口黏,头身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以八黄汤加泻黄散加减,取泻黄散“不清之清,不泻之泻”之妙。加用桅子清三焦之湿热,藿香、佩兰以除湿和中,蝉蜕祛风除湿。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伍口服中药加一味苦参煎汤外洗阴部。

3.2 肝经湿热型

口腔、二阴、眼部溃疡严重,且反复发作,伴有口苦,胁肋胀痛,易怒,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以舒肝解郁,清热利湿,主方为八黄汤,加用丹桅逍遥散,以丹皮、薄荷、当归、白芍、茯苓、车前子等清肝络,除湿热,射干、马勃、玉蝴蝶以清肺利咽[3]。同时配伍口服中药加一味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煎汤外洗阴部。

3.3 肝肾阴虚型

患者反复发病多年,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均有不同程度眼、口、外阴病变症状,伴盗汗,五心烦热,脉细数。治以清热养阴,导泄郁热,取“滋水涵木”之意。药以八黄汤为主方,加用沙参、麦冬、乌梅、百合以养肝阴,清内热。亦同时配伍口服中药加一味苦参煎汤外洗阴部。诸药相伍,滋阴降火,水火相济,再兼外洗外敷等法配合治疗,故取得良好效果[4]。

3.4 外治法

杨德才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复杂,病因不明,症状变化反复,缠绵难愈,且湿邪熏蒸于外,每有皮肤黏膜损伤之外症,临证用药宜内外兼治,缓以图之。也可给予淡盐水漱口,或者冰硼散涂于患处。

4 体会

白塞氏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目前多以与某一型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或亢进相关。基于上述原因可能与激活了补体系统异常,造成了免疫复合物在机体血管沉着,产生自身抗体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其病理基础是血管炎,以小血管和静脉为主的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和淋巴细胞渗出,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管壁增厚,狭窄最终破溃出血坏死,主要表现为口腔、舌、外阴溃烂等[5]。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发病部位在于肝经循行和络属之处,经络循行部位和脏腑都可以反应脏腑病证,故从肝脾论治为主。杨德才教授拟八黄汤,直切该病病机之源,治其根本。白塞氏病缠绵难愈,西医多以糖皮质激素类及免疫抑制剂药物维持,此类药物类似于中药中偏燥性药物,易助阳伤阴,随着激素撤、停,可呈现湿热、瘀热等证。临床辨证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拟方八黄汤,方中黄芩、黄柏、黄连清热燥湿,泻三焦之火热,导热下行,使三焦之火得降;二花、连翘、菊花清热解毒;黄芪甘温补虚,益气扶正,以驱邪外出;生地清热凉血活血;其中黄芪与二花配伍托毒外出,标本兼治。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之功。内服与外洗同时并进,双管齐下以利于更好控制疾病。根据患者疾病阶段的不同,灵活应用加减。张景岳谓:“夫意贵圆通,用嫌执持,则其要也,圆通宜从三思,执持须有定义。既能执持,又能圆活,其能方能圆之人乎。”圆活和执持是辨证的统一,即辨证紧扣其病机,治疗上又寓有较大的灵活性,亦必须随证加减。

[1] 马武开.白塞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3,24(7):7-8.

[2] 张丰川,崔晓光.从肝脾论治白塞氏病23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6):57-58.

[3] 崔光革.土苓百合梅草汤加味治疗白塞氏病28例临床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6,26(11):31-32.

[4] 胡启梅.内服外洗治疗白塞氏病2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1):30-31.

[5] 刘荣荣,王敏莉,王粉荣.白塞氏病62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925-926.

猜你喜欢
德才肝经黄汤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中药自拟方清肝健脾退黄汤药浴对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画家 孙德才
孙德才·美术作品欣赏
参芪地黄汤联合沙格列汀治疗降糖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身体出现这些不适,疏通一下肝经
侧卧养肝气 仰卧和五脏
躬耕教苑 德才双馨
平阳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