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2014-01-22 08:07谢会章魏安银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肌麻痹头痛海绵

谢会章 魏安银

(1.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066100;2.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066104)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谢会章1魏安银2

(1.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066100;2.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066104)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2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发病情况、头痛性质及颅神经受累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2例患者中,眼肌麻痹治愈11例,好转1例;头痛多在激素应用后24~72 h缓解。结论 眼肌麻痹综合征可根据头痛性质及眼肌麻痹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特效。

头痛;眼肌麻痹;激素治疗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多认为病因与海绵窦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有关,临床较少见,以头痛及颅神经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需与伴头痛及眼肌麻痹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回顾分析2010-07—2013-07我科收治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38~ 66岁,平均(54.83±9.96)岁。其中38~50岁3例,51~55岁3例,56~60岁3例,61~66岁3例。急性起病8例,亚急性起病4例。起病前有劳累病因5例,感冒病史3例,情绪波动2例,无前驱症状2例。既往患高血压5例,糖尿病4例。首诊症状眼眶疼痛,眼球后疼痛,放射至同侧额、颞部,呈持续性胀痛、钻顶样或烧灼样疼痛。本组12例患者中,4例头痛与眼肌麻痹同时出现;2例先出现眼肌麻痹,2 d后出现头痛;6例于出现头痛后次日出现眼肌麻痹。颅神经受损情况,右侧8例,左侧4例;动眼神经单独受累5例,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第一支同时受累6例,外展神经受损1例。3例出现视力下降。

1.2 辅助检查 本组均行头颅MRI或CT检查,3例海绵窦区不规则扩大,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其他9例无异常;5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压力、常规、生化均正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10.0×109个/L共3例,ESR增快4例,血糖增高4例。

1.3 治疗 本组患者均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首先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15 mg/d,视病情需要连续应用3~7 d,然后改服泼尼松口服,并逐渐减量,同时辅以B族维生素,改善血液循环药物。3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情况加大胰岛素用量。白细胞计数偏高者加用抗生素。

2 结果

头痛24 h缓解者2例,24~72 h缓解者8例,2例用药后头痛逐渐减轻,于1周左右缓解。眼肌麻痹缓解较慢,6例1周内缓解,4例2周后缓解,1例症状1个月后逐渐缓解,1例长达2个月眼肌麻痹仍未全恢复。3例视力下降者,其中2例2周内逐渐恢复,1例视力未恢复。

3 讨论

疼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于1954年首先由Tolosa报道,1961年Hunt等又报道数例,1966年Smith和Taxdal将其命名为Tolosa-Hunt综合征。目前认为本病是因海绵窦及其附近非特异性炎症引起[1]。表现为以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合成纤维细胞为主要组成的肉芽肿样病变[2]。主要表现眼眶疼痛并导致动眼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滑车神经功能障碍。本病的诊断标准首先由Hunt等于1961年提出,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进步,国际头痛协会曾先后于1998、2003年对疼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进行修改,经修订后提出如下诊断标准[3]:①单次发作或多次发作的单侧眼眶疼痛,未经治疗平均持续数周。②Ⅲ、Ⅳ和/或Ⅵ中单支或多支颅神经麻痹,和/或经MRI或活检证实的肉芽肿。③颅神经麻痹与疼痛同时或在疼痛发作2周内出现。④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72 h疼痛和颅神经麻痹缓解。⑤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损害。

本组病例以中老年为主,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全部患者均有头痛,表现眼眶疼痛,眼球后疼痛,放射至同侧额、颞部,呈持续性胀痛、钻顶样或烧灼样疼痛。颅神经受损情况,动眼神经单独受累5例,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第一支同时受累6例,外展神经受损1例。本组病例均无偏头痛家族史,血糖、脑脊液、头颅MRI等检查排除了海绵窦附近其他疾病,起病时间,头痛性质,颅神经受损情况,激素治疗特效,符合痛性眼肌麻痹诊断标准。虽然本组2例先出现颅神经受累,后发作头痛与诊断标准不一致,国内也见较多报道[4-6]。本组仅有3例MRI检查出现海绵窦不规则扩大,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考虑MRI较CT敏感,CT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差有关。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进展,认为MRI是诊断该病最敏感的神经影像学检查方法,增强MRI应作为首选[7]。

由于本病临床少见,表现复杂多样,好发于中老年人,且中老年人为动脉瘤、糖尿病、三叉神经痛及恶性肿瘤高发人群,因而本病容易误诊或漏诊。常需要与以头痛和颅神经受累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鉴别。①眼肌麻痹性偏头痛:两者都有眼肌麻痹和头痛,但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常有家族史,青年多见,累及颅神经以Ⅲ、Ⅵ多见,而第Ⅳ颅神经少见,一般不累及三叉神经。颅神经麻痹一般在头痛缓解期发生,皮质激素治疗无效。②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多以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起病急,瞳孔不受累,疼痛程度较轻。同时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血糖、餐后血糖、糖耐量试验结果、影像学阴性,营养神经,控制血糖治疗后好转等有助于鉴别。③鼻咽癌所致的痛性眼肌麻痹:起病较为隐匿,常逐渐加重。有眼肌麻痹,但常有鼻咽癌的其他症状。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④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临床上有眶部肿胀,闻及血管杂音,眶上静脉曲张明显,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MRI对海绵窦的显示有一定的临床价值。⑤眶部假瘤:可伴结膜、眼睑充血及轻度突眼,可累及单个或多个眼肌,易复发,超声、CT可显示眶内容物肿胀,主要累及肌肉而区别于痛性眼肌麻痹的特定病变部位。因此,在确诊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之前,需详细询问病史,完善必要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目前已达成共识痛性眼肌麻痹是一个排他性诊断[8]。应该在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和原因所致的痛性眼肌麻痹。对临床疗效欠佳者,应定期随访防止误诊,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不等成像序列方法,增加了海绵窦区域病变特别是微小病变的检出,提供了痛性眼肌麻痹的影像学证据,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本组患者通过皮质类固醇治疗后,疗效肯定,同时给予抗生素、营养神经剂、B族维生素药物治疗,可加快症状缓解,联合高压氧可达到协同、增进疗效[9]。应注意使用激素时用量以个体情况及病情而定,遵循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原则,以防复发,对复发病例应再用原治疗方法。若有感染病史,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开始时常规加用抗生素,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史,首先在控制好血压、血糖的基础上使用激素,并注意用量,以免血压、血糖波动太大。总之,本病的预后是令人乐观的,仅少数患者遗留颅神经受损的后遗症。

[1]Tessitore E,Tessitore A.Tolosa-Huntsyndrome preceded by facial palsy[J].Headdche,2000,40(5):393-396.

[2]DelToro M,Macaya A,Vazquez E,etal.Painfulophthalmoplegia with reversible carotid stenosis in a child[J].Pediatr Neurol,2001,24(4):317-319.

[3]InternationalHeadache Society.The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2nd edition[J].Cephalalgia,2004,24 (suppl 1):9-160.

[4]杨俊红.痛性眼肌麻痹综合症25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1):974.

[5]林仕芳,陈滢,林艾羽.老年痛性眼肌麻痹11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2):1119-1120.

[6]潘英芬,孙梅,于青云,等.痛性眼肌麻痹综合症10例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9,17(3):252.

[7]陈萍,孔岳南.5例Tolosa-Hun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MRI表现[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5(5):365-366.

[8]杨红燕,邹静,李焰生.痛性眼肌麻痹19例的鉴别诊断与治疗[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6):862-863.

[9]高志国.高压氧联合激素治疗痛性眼肌麻痹综合症的临床观察[J].工企医刊,2012,25(1):9-10.

2014-03-10)

1005-619X(2014)08-0718-02

10.13517/j.cnki.ccm.2014.08.031

猜你喜欢
肌麻痹头痛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头痛怎样保健
海绵是植物吗?
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病因的研究进展
神经科疾病与眼外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临床特点研究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