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启示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2014-01-21 22:17波,余
关键词:人本主义理论课基础

柳 波,余 喜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启示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柳 波,余 喜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作为现代三大思潮,人本主义曾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也不例外。同时这种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在人本主义的引导下,相比较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错位与缺失。通过梳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观点,探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与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匹配度,可以发现人本主义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氛围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人本主义、思政理论课、教学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重要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主要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实践性。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基础”课教育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而人本主义思想对近现代教育的影响重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主要观点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越来越极大地关注教育领域,他们总结了目前教育的两大弊端:注重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人的培养;追求背诵记忆而不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思考,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教育方面的主要理念与观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主 张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人本主义思想代表人物马斯洛在关于潜能论的阐述中把自我实现(需要层次的最高层次需要)当作教育的终极目标,在马斯洛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开发个体潜能、促进人格完善、形成人性完美。[1]而另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教学把学生转变为“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人”,也就是说罗杰斯的教育观就是为了培育能满足社会适应需求的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个体。

2.倡 导内在学习和意义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提出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力的内在学习模式。“理想的大学将使一种教育的隐退……主要目标将使自我同一性的发现,同时也是使命的发现。”[2]另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则提倡意义学习,他认为,人天生就有自我主动学习的潜能,意义学习是将增长知识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将逻辑和直觉、理智和感情、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等相互融合学习的过程。这种意义学习可以说是一种以智德结合教育为基础的人格完善教育理念。有意义的学习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内在动力性、个人参与性、渗透性与自我评价性。

3.构 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在对教育论述过程中专门反思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建构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模式,指出学生中心教育实质上就是重视人、尊重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明确提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在具体的教学形式上,罗杰斯提出学习自由模式,坚持师生双方的自由自主性,提倡建构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具备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设身处地地理解和信任等基本素质。教师不再是权威,不起组织、指示和评价的作用,而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和学习如何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合作者和朋友。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错位与缺失

“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五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全面提升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集科学性、思想性、政治性、实践性于一体,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成长成才。教育意味着价值引导,虽然经过几年的课程教育改革,[3]“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升,但其教学实效低下确仍是不争的事实,这与当今人类普遍重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在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的自由与解放中的作用的趋势是很不协调的,分析目前的教学情况,“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 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都注重将既定的价值规范灌输给学生,而没有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生活的拓展和品德的提高,从而造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学生生活实际的脱节。“基础”课教材从出版到现在的2013年新版,教材所涉内容广泛,教师一方面由于知识结构单一,难以有效整合“基础”课两部分内容;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涉及面宽,学时有限,教师将教材转化为教学的能力欠缺,教学中无视学生具体的生活环境,内容上落后于变迁的社会实际,执着于空洞教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难以激发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内化的动力,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教 学形式多样化不足,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面教育为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之一,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师主要是通过灌输将道德与法律相关理论传输给学生,因此,课堂讲授法,“我讲你听”的教学形式是最主要的也最重要的方式。但这种全方位灌输使学生感受不到课程生动性和趣味性,无法激起其学习的兴趣与欲望。道德教育“唯有促进本人的觉悟才能凑效,别无他途。”[4]。即使是灌输教育的方式,部分教师也存在为理论而理论的现象,忽视了学生主体的需要,忽视了教育的根本是满足学生实际成长这一目的。

3.偏 重理论教学,造成知性教育片面化,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高校“基础”课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强调知行统一,是一门面向现实的如何做人的课程,因此突出强调的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只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只有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同时重视实践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现实的情况是,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强调道德知识、规范和条目的灌输以及法律知识、法律条文的解读,常常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当成了“基础”课教学的全部,而忽视了道德知识内在的道德意义,造成学生道德知识与道德观念的脱节、法律知识与法律素养的分裂。加上国家和学校各种保障资源有限,缺乏有效的考评体系,实践教学基本仍处于个别教师单兵作战、分散开展为主,整个实践教学就出在一种教师走过场和被动应付,学生参与性不高,积极性也不足的状态。

可见,“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该课程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而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三、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基础”课的启示与借鉴

1.重 视思想政治教育中“个人价值”,树立人本德育的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主张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人格,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是不谋而合的。“基础”课以提升人的道德情操和法律素养为主要使命,这就要求其必须以人为本,把人、人的道德生活、人的道德发展、人的法律素养作为其教育教学的核心,确立起“人”的中心地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所决定的,最终也是对人的终极关怀的体现。袁本新在《人本德育论》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人本德育就是指德育应以人为本”。[5]也就是说个体的德育教育应该基于对个体人的深刻理解和研究,反对以集体或者群体的理解形式为基点,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人本思想和人本关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中所强调的最终的教育目标即自我实现与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即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两者在教育目标上是殊途同归的,都是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中心。

因此,在人本德育理念下,“基础”应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目标地位,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广泛、积极地参与道德实践与法律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目中无人”的观念。[6]只有在“基础”课教学中深入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关怀学生的精神需求的层次,该课程的教学才能取得实质性实效。

2.教 学内容关注学生需求,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主张意义学习、学以致用,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指导和帮助学习寻找、发现我们所学的行为规范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因此“基础”课在注重道德与法律的理论知识的阐释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个人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才能真正乐学、好学。具体来说,在“基础”教学过程中,就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基础”课教学起码做到两个贴近:其一,贴近学生实际。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相当部分同学对政治问题比较感兴趣,但是,对问题的认识能力还不够理性,对政治问题的辨识能力与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心理需要,“基础”课教师整理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生最感兴趣的若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回答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其二,贴近社会。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反映着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也往往是青年大学生喜欢争论、关注的问题,但同时也是他们最容易出现认识误区的地方。这就需要“基础”教师能及时、恰当地各类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因势利导地进行理论指导、教育和引导,及时廓清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和盲点,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思想水平和实际能力,为其成长成才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3.展 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如前所述,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突出学习课程要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与学习内容本身。因此,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力主学校课程的人本化,主张开设三种类型课程,一是学术性课程(或知识课程),二是情感课程(或情意课程),三是体验课程(或综合课程),与此相对应,人本主义教学方法上主张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倡导“主体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采用对于开放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基础”课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基础”课中相对抽象的理论生动化,避免“空洞说教”,全盘灌输,提升学生学习“基础”的兴趣。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同时,探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尤为重要。根据“基础”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即引导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探讨和研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成为课堂发言的主体,教师只是一种组织、指导和协助者。“基础”课教师应该满足学生对现实社会热点的喜爱,实现课堂—课外—教材—社会一体化,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视野更加开阔。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7]“基础”课教师通过采用精心挑选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去寻求教材分析和疑惑解析。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实践体验法。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基础”课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课外实践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联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

总而言之,要理解、把握、体验道德知识所内涵的道德意蕴,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就必须改革以往以道德知识与法律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向这门课程的实践意义的回归。

4.重 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创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氛围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非常重视教学的过程,他们认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应该是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最优的教育和学习的心理环境。在罗杰斯看来这些关系和环境的形成必须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才能实现。这一理念对“基础”课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教学活动是最深切的人与人关系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价值内涵和人文旨趣都可以蕴含在师生关系之中。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的形成,不仅是教育发生的背景,它本身也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8]因此,在“基础”课教学中,创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价值,体验学生情绪情感的变化,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将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和法律素养的培育。

如上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其积极的教学理念对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际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其教育思想之闪光,有其独特的贡献之处,特别是对学生个人价值的肯定、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创建等,然而,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理论是来源于唯心主义哲学范畴的,其对教学中一些关系的见解也有其偏颇之处,因此,我们在充分肯定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贡献时,也要对其误区加以认真的批评。

其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反对扼杀学生个性的传统教育,企图扭转教学中的专制主义,改变被动的机械式外在学习模式等方面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倾向也具有明显的缺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只是作为“促进者”参与教学的组织活动,虽然看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是教育对象,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还不丰富,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还很有限,而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的组织者和教学计划大纲的执行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教师的教育是促进学生由不知到知转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绝不是只起到“促进者”的作用。[9]加之“基础”课特殊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需要“基础”课教师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学中传统的“灌输”知识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而如果纯粹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这势必忽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影响教学质量。

其二,在教学过程中,人本主义教育理念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强调情感作用,甚至罗杰斯把情感视为教学活动中的决定性动力因素,漠视个体认知对情感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思想下,个体必然产生情感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局限性,学生的行为、思想、主观感受有着很大的片面性和偏向性,容易受到各种错误认知的影响,从而产生片面性甚至极端性。所以,如果仅凭学生的情感,就会产生认知偏差的出现,甚至错误思潮的出现,从而偏离思政理论课教育和学习的本质和根本目的。这在“基础”课教学中尤为突出。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切不可盲目跟风,而应辨别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合理内核,借鉴其积极方面审慎地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实践,创设现代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

[1] 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2.

[2] 林 方.心灵的困惑与自救——心理学的价值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1987.183-184.

[3]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9.

[4] 钟启泉,黄志成.西方德育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

[5] 袁本新,王丽荣.人本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

[6] 范彦.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99-101.

[7] 余 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双向驱动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5):157-159.

[8] 柳 波. 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6):163-165.

[9] 周雅难.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借鉴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5):57-60.

Implications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A case stud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LIU Bo, YU Xi
(Hun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4, Hunan, China)

As one of the three modern trends, humanism influences the whole world’s education greatly, as is the same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is thought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The humanist guided teaching,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has obvious advantages, which can solve the misplacement and absence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alyzing the core idea of humanism education idea carding,the paper explores the matching degree of humanism education idea and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teaching, and fi nds that humanism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deas,education mod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atmosphere.

humanis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G641

A

1673-9272(2014)04-0156-04

2014-05-23

湖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课题“高职思政课‘微博课堂’网络平台建设研究”(编号:13C41)。

柳 波(1980-),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应用社会学。

[本文编校:罗 列]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理论课基础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不等式”基础巩固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五抓五促”夯基础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