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会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266071)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个体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景后,而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存在的精神障碍[1]。目前,有相当多的流行病学证据显示,PTSD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PTSD核心症状有3种。
1.1 反复的闯入性创伤体验 持续的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如反复闯入性地痛苦地回忆起这些事件,包括印象、思想或知觉,反复而痛苦的梦及此事。
1.2 回避症状 对创伤伴有的刺激作持久的回避,及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如努力回避有关此创伤的思想、感受或谈话;努力避免会促使回忆起此创伤的活动、地点或人物;不能回忆此创伤的重要方面;明显的很少参加有意义活动或没兴趣参加;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情感范围有所限制。
1.3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睡得不深;激惹或易发怒;难以集中注意[2]。
由于脑卒中是突发性疾病,患者多无思想准备,很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因此,脑卒中对心理的刺激比其他创伤大,患者本身特征的影响则更为明显。脑卒中后除了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外,还通常出现对脑卒中过程中情境的回避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以及强烈烦躁不安和认知障碍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警觉性增高、惊跳反应、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减退、犯罪感和睡眠障碍等精神状态。与其他创伤事件相比较,脑卒中属于严重的“脑创伤”事件,患者对“脑创伤”的认知度高,往往认为脑卒中是一个严重的创伤事件,患者精神压力更大,不良心理特征更明显。
3.1 心理教育与宣传 及早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创伤程度、应激心理水平和护理支持需求等评估,积极向患者做好宣教工作,正确认识脑卒中是相关疾病、家族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种危险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脑卒中康复过程,多给予鼓励、劝导,使患者充分了解脑卒中后PTSD治疗及干预的目的,提高康复积极性。
3.2 心理认知行为干预 老年脑卒中患者常感觉自己没有存在价值,在平常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尊重他们,并认定其存在价值,可将同病区心理状态好的患者作为典范,帮助患者控制不正常的想法、感觉与行为。其次,要充分利用家属和社会支持系统关心、体贴、安慰患者。也可采用放松训练、认知疗法和暴露疗法等对脑卒中后PTSD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研究表明认知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控制情绪,改善脑的功能[3],因此对脑卒中后PTSD患者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并能促进躯体功能康复,也是非常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3.3 心理指导 从心理、生理和社会各方面给予患者具体的支持与指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实施早期的心理护理和指导,对脑卒中后PTSD高危人群进行应对防护训练等,逐步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适应和应对能力,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启发和指导患者尽可能地进行自我保健,锻炼患者的自理能力,鼓励其树立乐观的情绪,积极面对现实,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在受到精神创伤后,如受害者能应用合适的应对方式,则可避免PTSD的发生[4]。
3.4 其他 完善综合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基础护理方面的保障,专科护理方面的支持,协助患者尽快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目前,临床上很多对脑卒中PTSD患者的护理模式很大程度上仍处于生理—心理层面,社会支持系统和功能发挥不够,在护理过程中应使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措施和社会支持系统有机结合,提高患者的应激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并建立创伤后应激状态的早期康复方案,使患者能够顺利的度过应激阶段,预防PTSD的发生或减轻患者症状,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脑卒中后PTSD患者,如不能及时有效应对,会出现明显的生理、心理及精神障碍,发生PTSD,进而影响患者身心康复,严重时可导致病情恶化以至死亡,因此护理人员有必要深入了解PTSD理论知识,最大限度地掌握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和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应激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降低其他并发症,顺利度过应激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杨海波,王媛媛,自学军,等.情绪状态对震后PTSD儿童有意遗忘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5):600-603.
[2]杨凡,何立雄,王炳南,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学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7):3508-3510.
[3]Fernandez CO,Verdecie FQ,Chavez RL,et al.Type A behavior and life events as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infarct[J].Rev Neurpl,2002,34(7):622-627.
[4]郭迪,王有智,卢宁,等.中学生灾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延安大学学报,2012,10(4):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