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德
(浙江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特色的景观营造
——以浙江中部地区为例
郑军德
(浙江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在对浙江中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调研的基础上,探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建设和整治过程中乡村特色的保护问题。以金华寺平村为样本,提出特色乡村建设要根据当地村落特点、建筑特征、环境特色、民俗特征和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调研,提取具有乡村特色的景观特质来重塑特色乡村的景观面貌,以再现乡村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谐的文化景观。
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特色;景观设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难点在乡村、重点在乡村、亮点也在乡村。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富民与美村同步,生产发展和环境改善同步,现代农业与观光休闲业同步,特色乡村培育与农家乐发展同步,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品味,着力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在这个过程中,乡村特色景观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能否妥善保护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乡土景观,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传承与更新的关系,最终关系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
乡村特色景观是指以乡村自然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由自然环境、村落特点、建筑特征、环境特色、民俗特征与经济条件等景观因素构成的景观环境的综合体,是村民对村落及周边空间格局的改造和适应,反映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华中建筑》2005年第4期,第123-126页。乡村特色景观的重点是“传统”“本土”“符合村民生产、生活习惯”,而并非是“现代”“异域”“高雅”的景观。
乡村的“美丽”,不仅体现在住宅、村庄等固有物质的舒适、洁净和宜居,同时表现为百姓精神状态上的积极、进取与生存环境的和谐。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突出物质空间的布局与设计,同时必须体现生态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并将他们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提升建设的内涵和品质,使美丽乡村真正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园。
乡村景观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特色景观是反映当地自然景观、乡村聚落景观及人们生活特点的载体,是传递本村独有信息的介质;乡村特色景观不仅仅是景观本身散发的能量和魅力,其背后蕴涵的乡土色彩和文化氛围,是任何其他环境无法替代的。这就需要挖掘、利用当地传统景观,分析、提炼设计要素,设计出具有当地特色的、能提升美丽乡村整体形象的乡村特色景观。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热潮,新房子、新道路、新村容在这场“美丽”运动中不断崛起。新农村景观设计不断受到重视,因为其不仅可以提高村容、村貌,更能为村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是,目前新农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应用虽然已经开始受到重视,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简单跟风、模仿以及特征不明等问题。
1.无规划建设。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曾感叹:在当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得到了房子,却失去了土地。我们得到了装点着奇花异卉、亭台楼阁的虚假的“造景”,却失去了我们本当以之为归属的、籍之以定位的一片天地。因而使我们的栖居失去了诗意。*俞孔坚:《寻常景观的诗意》,《中国园林》2004年第12期,第25-28页。这份诗意正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那份美,那份淳朴和乡村特色。但在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部分乡村在改建、拆建的过程中,盲目对景观进行无规划建设,借鉴其他乡村的发展模式,甚至是模仿城市房地产开发的模式,使乡村景观建设缺乏乡村特色,甚至有不少村落因无规划建设,不仅新景观不能和传统景观有效融合,还不注重保护原有的乡土特色景观环境,将乡村的、本土的看做是落后的代名词,避之不及。因此,这样的乡村景观建设将面临严重的危机。
2.不合理规划建设。浙江省已有超过60%的村庄编制了乡村总体规划,但总体看来很多规划不尽如人意:一是部分规划人员没有将规划与乡村现状紧密相连,没有深入挖掘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和本土精神的元素和符号,而是凭空想象村庄的理想状况,导致规范不能最终落地;二是就乡村景观部分规划来看,普遍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等情况,使规划实施过程过于粗糙;三是部分乡村景观规划缺乏前期预算,导致规划具体实施时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
乡村景观应突出乡村特色,它作为当地风俗与文化传承的场所而存在,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里,彰显的不仅仅是景观本身散发的能量和魅力,更是其背后所依附的乡土色彩和蕴涵的文化氛围,是任何其他环境所无法替代的。因此,乡村景观营造须因地制宜,深入挖掘乡村的自然地理、历史遗存、风土人情与民俗习惯等特色,才能打造独具乡村特色的景观。笔者认为营造美丽乡村特色应遵循以下准则。
1.尊重自然生态、构建和谐人居。先民在村落构建过程中,非常注重择吉而居、为我所用、顺应自然、合理布局,他们利用有利的自然要素创造更加适合生活、生产的环境,而且还要使整个村落、建筑等人工景观与大自然相融合。如金华市寺平村坐东朝西,先民把东部的七座山丘寓意成天体东方的七宿,并将村基设计成半月状,称之为“七星伴月”;西边兰源溪是主要水系,南部远处是九峰山,东南有一条先民们人工开凿的金泉堰,蜿蜒西南而入村中又往北,北面有璇湖、松园。可见,寺平村的先民,并没有按照坐北朝南的常理进行选址,而是因地制宜,以东边七座山丘作屏障,面临西侧的兰源溪(现名莘畈溪),从而形成坐东朝西、依山面水的格局。这就说明中国传统的选址理论不是僵化的,先民们在选址实践中重风水更重自然环境,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因此,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应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基础上进行村落景观文化营造,将尊重自然的观念融入村落建设与保护的整个进程,因地制宜,结合村落的环境特色、建筑特征、水系、原生植物等因素进行规划设计,不但能使村落景观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持续发展,也继承了传统村落尊重周边生态环境并与之共存的生存观念,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更好地保护村落生态环境,再现村落乡村特色。
2.保护历史遗存、延续地方文化。浙江省拥有数量较多的传统古村落,这些村落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如金华市寺平村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与其他古村落不同的显著特征。首先,寺平村目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街巷、古店铺、古渠堰、古水井、古墓葬、古树木、古市井、古亭台、古水塘、古街楼等,完整地呈现了先民的历史生活传统与农耕生产状态。可以说,这些文化遗产折射了先民的生产活动与生活历史,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存。其次,古建筑装饰格局的完整性。寺平村的古建筑,还完好地保留着建筑初期的开间与格局。特别是建筑上的砖雕、木雕和石雕装饰,不仅保存完好,局部雕刻还堪称经典。如百顺堂、崇厚堂、立本堂、基顺堂等厅堂建筑和一些普通民居建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各种装饰雕刻。这些装饰雕刻有不同的题材、图案和纹饰,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与工艺,造型生动、技术精湛,装饰着古建筑的门楣、窗户、天顶、墙壁、柱头、梁架和地面等,装饰面积达几千平方米。
寺平古村的这些乡村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特征,形成了寺平古村有别于其他村落的景观优势。它不仅是江南文化村落保护和发展的一个样本,也是整个中国村落文化现存状态的一个典型案例;不仅对于研究中国南方村落历史、建筑艺术价值与农民农耕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更是当前建设美丽乡村特色的意义所在。
3.遵循风俗习惯、体现民俗情感。乡村的各种构成因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传统的乡村景观的形成、发展和延续都与村民生产、生活与民俗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人在其中活动能触发聚合感、归宿感、领域感、安全感、亲切感和秩序感等,由感及情,使乡村景观突破了物质技术乃至功能的范畴,进入情感范畴的境界。如寺平村的现有景观作为一种自发或半自发形成的景观形式,能够告诉世人村民怎样利用空间,选择哪种空间形式更适合当地村民的生产活动和情感交流。
现今寺平古村还保留着村落之初始建的古堰、古溋、古塘和古井等传统水系设计格局。由九峰山引来的古堰水渠道,不仅滋润着古村周围的万顷良田,还通过分流净化着村落的环境。现在,村落中虽有局部古渠被覆盖,但依旧可以想象古村民将古堰之水引进村庄各处,分流成清澈涓细的古溋水,在古民居建筑周围静静地流淌,并汇入古村中的几个古池塘中,形成静动有致的水系格局。池塘里长满荷花、莲蓬,与古径、古亭、古树、古井相映成趣,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另外,寺平村独特的构成因素与建筑格局以及自然环境,使寺平古村在历史发展中还形成了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与民间习俗文化,如节庆、嫁娶、造屋、举寿等活动,都与村民们的生活发生着密切联系,并延续至今。
规划者需要尊重村民的行为特点,在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时不应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和满足现代村民居住的功能需求上,还应该对人的心理、精神需求进行研究,要做到不只为自己的理念而规划,而是要为村民的生活而规划。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根据当地村落特点、建筑特征、环境特色、民俗特征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提取具有乡村特色的景观特质来重塑特色乡村的景观面貌,以再现乡村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谐的文化景观,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这种美才是城市可望而不可即的美,才是人类向往的独特之美。
(责任编辑 陈汉轮)
Create Landscape with Countryside Character underthe Background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Taking Central Zhejiang as an Example
ZHENG Junde
(Fine Arts Schoo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China)
Based on the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central Zhejia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untryside landscape planning, protection and remediation process of countryside character. Taking Jinhua Shiping Village as a sample, it proposes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rur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villages,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custom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Extraction of the countrysid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is used to reshape the look of rural landscapes so as to reproduce country with strong local flavor, and harmonious cultural landscap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countryside character; landscape design
2014-02-10
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010N90)
郑军德,男,浙江衢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乡村生态景观及建筑设计。
10.3969/j.issn.1671-2714.2014.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