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评论员 何熹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来说可谓影响深远。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铜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原材料,铜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战略物资,广泛应用于军工、电线电缆、电子、通讯、建筑、轻工、机械制造和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随着采矿和冶金技术的逐步发展和长期积淀,我国铜矿开发以及铜工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铜工业结构迅速得到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部分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纵观中国铜工业的发展史,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冶有色”)一直是这条岁月长河中的一个闪光角色。湖北大冶铜绿山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竖炉炼铜的古遗址,另外龙角山、铜山口,阳新的封三洞、赤马山等地,都留下了古代铜矿开采的历史见证,这也是大冶有色得天独厚的宝贵文化传承。1953年,在这片青铜文化发祥地上,大冶有色人接过了梦想的火炬,建立新冶铜矿,从此拉开了大冶有色人建设新中国铜工业基地的序幕。
一甲子栉风沐雨,大冶有色已经由一个千人千吨的独立矿山,逐步发展成为职工家属10万余众、年营业收入800多亿元的特大型有色金属集团。经历了创业发展、配套发展、攻坚发展、跨越发展四个历史阶段,实现了从生产铜精矿,到粗铜,再到阴极铜的三大跨越,阴极铜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大冶有色以自己的成长进步,不断适应和跟随中国铜工业的发展脚步,不断做大做强,在中国铜工业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铜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而由于我国铜资源的短缺,使得铜原料的供应成为了制约铜工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保证铜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建立起可持续的铜资源供应渠道,同时提高科技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铜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
大冶有色也曾面临着资源自给率不足10%的困境,与江铜集团等同类企业相比,这是一个比较低的数字,而且当时的自有矿山还面临着即将枯竭的尴尬局面。为了解决资源困境,大冶有色提出了“五大战略”、“五上目标”,建成和正在加紧建设一大批矿山资源开发、冶化升级改造、铜产品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以及非铜产品开发的大项目,大规模开展资本和贸易运作,产业布局从鄂东南本部不断向省外、境外拓展,呈现出国际化经营、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如今,站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中国铜工业应当高瞻远瞩,以蓬勃的朝气和开阔的思维来谋划未来的发展,来描绘和实现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中国梦”。大冶有色也将结合铜工业的发展实际,以及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渐次推进各阶段的目标,将大冶有色建设成经营规模行业领先、技术装备世界一流、体制机制灵活高效、环境优美和谐、职工文明幸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坚定不移地向实现“有色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