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嗣敏
“板块式”阅读教学模式,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就教学流程而言,块状阅读,从“块”入手,框架推进,减少头绪,便于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亲近文本,与文本及其蕴含其间的情理接触,从整体上把握整篇课文。这样,更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领学生自主探索,通过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语文素养。本文仅从“板块式”阅读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方面做一些实践层面的探讨。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步要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初读课文,对课文产生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并将这种初步感知的印象表述出来。阅读中,要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引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要课文不读熟绝不开讲。在初读课文时,一定要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全文。其间,教师要适时进行字音订正,强化生字学习,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这样多层次的初读,让学生进入课文,与作者同呼吸,启迪学生阅读的灵性、悟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很好地完成初读的任务。
学生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要能对全文的内容、作者的行文思路、课文的感情基调有个大概的了解。还要让学生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把行文思路归纳出来,不走过场。当学生概括不出时,教师要加以引导,教给方法。
二、提炼主线,化繁为简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提炼课文精读探究的主线,并从主线入手,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摆脱那些多余的情节分析和繁琐的提问应答,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这一过程融合听说读写、思考、感悟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方式,具有灵活性,时空更为广阔。提炼主线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从文题提炼主线
文题是一篇课文的“旗帜”和“窗口”,抓住了文题就等于抓住了课文的核心。以课题作为切入点设计教学主线,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形式,同时易于突出课文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可以从“战象”这个题眼入手,指导学生读第一小节作诠释。这样以文解题,一举两得,为长文短教开了一个好头。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又以“嘎羧临死前主要做了哪些事情”来引领学生抓住主要事件,感悟嘎羧的英勇、忠诚和善良,达到以简驭繁、提纲挈领地驾驭全文的目的,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 从重点词句提炼主线
作品的主旨往往是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是潜藏在水中的冰山,这就更需要发现、提炼。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思考性和探索性。不少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点明中心,概括全文。教学时,抓住这些词句就可以更好地解读作品,分析文章,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可以围绕文末的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中“了不起”这个关键词提炼主线,找到学习课文的突破口。“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父亲的了不起?”“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儿子的了不起?”这样抓住重点,有层次地展开学习,学生不仅读懂了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更读懂了父亲的语言、动作、外貌,体会到伟大深沉的父爱。
3.从情节提炼主线
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从故事情节中提炼主线,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想,结果怎样。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的主旨。
4.从过渡句提炼主线
课文的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抓住这样的句子,可以“中间开花”,勾连全文,从而提炼出主线。比如,《赵州桥》中的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是“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是统领全篇的核心。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个过渡句,从中提炼出文章的主线,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当然,文章主线的提炼要因文而异、因师而异、因生而异,还要因训练的目标而异。
三、重整内容,组合板块
我们现有的教材大多文质兼美,通俗易懂,多数课文内容学生能大致读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摒弃从头讲到尾的繁琐分析,要多运用减法思维,将课文的重点部分,值得教又值得学的内容筛选出来,并融入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进行有机整合,理清序列,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板块。
该环节的“板块”是依附在课文主线上的问题情境,具有集中性。每个板块都对课文有一个较大的覆盖面,但是只集中为一个问题情境,可以在提炼主线的基础上顺藤摸瓜地提出问题。
1.单板块式
板块的分解和组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思路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课文内容比较集中,可以把一篇课文作为一个板块来形成一个问题情境。如,老舍笔下的《猫》这一课,在学生初读并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从一个问题入手提炼主线: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选择一处说说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写得好。学生先自主学习,再作全班交流。
2.双板块式
有的课文从结构或内在线索看可以分为明显的两个部分,就不妨组合成双板块。每个板块虽然相对独立,但又紧密相连,丝丝相扣,保持课文的整体性。例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太阳》一课,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三个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联系。进行研读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将本文分为双板块进行教学。即“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两个板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要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让他们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掌握初步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3.多板块式
根据学生能力、课文内容、研读目标的不同,我们也可以以把一些课文设计成几个互为联系的多板块,先“化整为零”,然后再“聚零为整”。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翠鸟》一文,在由题目入手,引导质疑,梳理统领全文的问题主线后,顺着文章的结构层次分为三个板块进行教学。课文第一部分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第二部分文描写的是翠鸟的行动特点,最后一部分抒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三个板块进行教学。这样组合板块,紧扣本单元的习作训练点,对初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而言很必要。学生在学习、理解课文的同时明白了课文的行文结构,便于他们将自己喜欢的动物有条理地介绍出来。
四、自主探究,细读品味
在这一环节要指导学生根据教学主线,抓住重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品味,然后汇报交流,师生共同研读重难点部分,在读读写写中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1.抓关键词,潜心涵咏
叶圣陶先生说:“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真能表达他的旨趣。”文中的关键词语,一定是作者为表达其“旨趣”而经过反复斟酌而选定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应训练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关键词语,然后认真揣摩辨析,理解其意义,体会其韵味,做到真正懂得作者旨趣。如,在《草船借箭》一课中,要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以抓住一个“笑”字来展开品味。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引导学生潜心会意,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同时也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2.创设情境,品味语言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挂图或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交流,解决主要问题,真正让语文教学传承人文之道。如,教《黄果树瀑布》这课时,笔者就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黄果树瀑布,从形态和声响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个情境的创设,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再通过感情朗读课文和大胆的想象,去观察、聆听、品味,学生就能更深地感悟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3.切己体察,增强语感
以语言文字为引子,引导学生激活自己头脑里储存的生活表象和言语表象,唤醒鲜明的内心视像,或者再现作者笔下的生活情境,或者与作者感同身受,获得语感。如,教学《大江保卫战》,要引导学生体会人民子弟兵黄晓文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被铁钉扎到了全然不顾的语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谈自己被铁钉或异物扎到的疼痛感受。这样,他们就能更深地体会到黄晓文疼痛,感受黄晓文的英雄形象。
五、拓展延伸,深化板块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该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呢?我想,灵活使用教材,适度的拓展,化学生学到的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从而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华丽转身。
1.课内延伸
如课文《猫》的第一段中,用了“说它……吧,可是……”的句式来表达对性格古怪的大猫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在引领学生充分品读、感悟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该句式写写第二、三段中所描述的猫性格古怪之处。这样的课内拓展迁移练习,不但实现了对课文经典语句的有效吸收,而且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语言,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成功,提升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课外延伸
教完《女娲补天》一课后,教师可以问学生:“除了知道女娲补天是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平实积累所得,还知道夸父追日、大闹天宫、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这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灿烂的文化史上,中外的神话故事很多很多,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在下周阅读课上,我们要开展讲神话故事比赛。”可以想象,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去读古今中外神话故事,不断获取新知识,这是一件多么快乐,多么有趣的事情。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不仅深化了课内的研读,还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
此模式所描述的只是课堂教学的大致流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对其进行调整和整合。教学应该有一定的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只要我们能认真钻研文本,找“准”切入点,以学生为本,提炼好清晰而弹性的教学主线,结合文本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地组合板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细读品味,然后适时适度地拓展延伸,不仅关注文本言语形式,更注重表达运用,就能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学课文”向“学语文”的华丽转身,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益,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