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钢涛
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与评语书写是教师的一项日常工作。它所起的作用,至少包括两方面:第一,便于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作业的正误与优缺点,及相关问题的存在;第二,教师借助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得失。笔者从前者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的观点。
传统的批改评语多是符号化的,如“√”“×”“○”等。这样的评语,自有其优点与可取之处。如“简洁”,对于较多的作业量,可明显提高教师批阅的速度;又如“直观”,如果学生明确每个符号代表的含义,即可一目了然,知道自己作业的问题所在等等。但这样的符号化批阅批语,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如“×”号,虽然表示该道题目出错,却没办法表明其出现错误的程度与内容;是完全错误,还是部分错误;是思路错误,还是书写格式错误,或者计算错误,或者其他;更正时学生应从哪个角度着手等等。并且,这样的符号化批语也难以在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交流,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与兴趣。不得不说,来自于教师的作业批改评语如何书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结合我的作业批改实践及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
一、按作业质量分类,添加适当的评语
对那些思路清晰、计算正确、书写认真、格式规范的高质量作业,我一向很吝惜笔墨,多以寥寥数字作一简洁评价。如一个大大红红的“√”,加一个同样大大红红的“好”与一个“!”的组合,既明确表达了我对学生作业价值的肯定与赞美,也显得简洁有力,还节省了我书写的时间。这样的评语在学生那里的反馈也很好。每次发回学生的作业本,总有学生向同学展示自己得到的评语,“看,多大的一个‘好字!还有一个大叹号呢!”这样的语言表明,学生对这样的批改评语的态度是肯定的。
对于有些题目比较难却处理正确的中等生的作业,我多在肯定与鼓励保持之外,不再做更多的要求。但对那些优秀生的作业,教师可适当做一题多解和多评。评语后面画一长横线的目的,是要学生在这里书写新的解答题目的方法,便于我检查。
对于那些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或书写混乱、格式失范等方面错误的作业,我多以表达清晰、层次分明的评语为学生的修正错误提供思路点拨,或是方法指导,或是格式示范。例如:“①第一步正确,②第二步错误,想想应该怎样做?”以序号表明我想要说的话的次序,即肯定了作业正确的部分又为学生指明了更正的方向,实际上是对学生思路的一种调整。又如:“把眼睛瞪大点,再看一遍图中的文字说明;然后,试着再做一次!”这个评语,既指出了学生作业的问题所在——观察不细致,又委婉地提出了要求——“试着再做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为那些出现错误的作业书写评语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注意评语背后体现出的教师的感情与语气,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如上述例中,“第二步错误,想想应该怎样做?”一句话,如果教师平常对学生的态度是比较严厉的,学生读到这句话时,就会把它想象成一种比较严厉的批评、斥责的语气;如果教师平常对学生的态度比较温和,学生读到这句话时,就会把它想象成一种比较和蔼的表达祈使的语气。对于第二个例子中的评语语气的解读,同样也会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从作业批改评语出发,也可看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二、发现作业之外的问题,以评语分项评价并交流沟通
一篇好的作业体现出的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不仅仅是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熟练应用程度,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习惯、品质等。这种情况下,只注重于作业题目本身的解答过程与答案是否正确,就很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与良性发展。这时,教师就要利用评语对学生作业及学生作业体现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
例如,一个学习成绩一向优秀、作业情况也一向很好的学生的作业,突然出现应付差事、潦草书写的情况,我写了这样的评语:“①这次作业题目都做对了,很好。②书写有些潦草。可以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如果不想直接告诉我,下次交作业时,就夹一张纸条在里面,好不好?”这样一个用序号标示出的长长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作业的正确性,又对作业潦草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告知了学生可以选择的告知方式,也表达出了我对学生意见的征询与尊重。又如,一名学生的作业一向书写较为混乱,在一次作业后,我给其写了一个一句话评语,“可不可以写得好一些,让教师看得清楚?”虽是问句,却表达了一种祈使的语气。那名学生还真不驳我的面子,再次的作业书写明显认真了许多。接着,再写评语“继续保持,下次我会在班上表扬你”进行文字交流。结果,学生再交作业,书写的认真程度,又有大幅度进步。
三、对部分出错严重的作业,可暂不作评判
一个班级中有数十名学生,其天赋差异是肯定存在的。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上,其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智力发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也不会完全是一样的。即使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存在有失误的可能。所以,当学生作业出现严重错误或错误过多时,教师首先应当做的是查寻其原因,并及时帮助学生重新认知、补充欠缺,而非书写评语了事。这样,也避免了学生因作业失误太多而压力过大,影响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完“比大小”(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一课后,我发现一名学生在做填“>”“<”(大于号,小于号)练习时,全部填反、出错。显然,这并不是完全的粗心所致,而是算理不明,对符号的理解出现了问题,直接导致运用符号解决问题时出错。这时,我第一做的是,告知这名学生重新理解这两个符号的确切含义,并指导其去认真阅读教材上的同类题目;然后,再次处理相关的作业题目并做了表扬与鼓励性的批语。
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更新作业的评改方式,不仅可以弥补传统评判方法的不足,对其进行优化,还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的作业作出综合性评价。这样,既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成长,提高学习质量,又可以沟通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而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