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可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从小形成创新意识,就成为新世纪每个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丰富生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以及社会中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事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为发展创新打好基础,他指出:“创新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知识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威力。”所以,我除了组织学生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外,还根据农村学生有着城市学生无法呼吸到的乡村气息,无法享受到的得天独厚的广阔天地,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丰富其生活,拓宽其视野,扩大知识领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结实的基础。
如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一种蔬菜。学生有写茄子的,有写黄瓜的,有写西红柿的……其中,一些学生笔下的冬瓜都是一样的,几乎如出一辙,这大概是从教材《秋天到》一课中学来的。但有一个学生却写到:“我见过的冬瓜有长的,有圆的,有披着白纱的,也有绿绿的、光光的不带白毛的……”后来才知道,这个学生的家长是个菜农,他经常去菜地里帮家长干活,难怪他写出来的跟别人的不一样。假如他没有丰富的现实生活和广阔的视野,也只能人云亦云,无创新可言。
二、丰富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的途径
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展、发明等一切创新活动的源泉。”可见,想象是培养创新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创新性。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
1.通过“幻想法”或“假象性”作文,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在想象的王国里自由驰骋,然后创新性地进行学习。经过实践,我得知这类作文教学的要素是:激发兴趣,引导思维,借题扩散,主动求异。如一次作文课上,我先让学生做吹泡泡游戏。正当他们置身于轻悠悠的泡泡世界时,我让学生思索“泡泡像什么”。学生纷纷回答:“像气球”“像月亮”“像水晶球”……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如果把泡泡当做人,可出哪些文题?“泡泡漂游记”“顽皮的小泡泡”“泡泡王国”等题目纷纷出现。这以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文题进行借题扩散,有的设想“小泡泡”瞪着好奇的眼睛游到了北京,观赏起首都的风光;有的设想“小泡泡”飘到了自己的外婆家,发现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婆成了富婆;有的设想“小泡泡”兄弟几个来到花果山,看见孙悟空和小猴们正在嬉戏,高兴之余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最后,当学生将设想的内容写成作文时,我惊喜地发现每个学生笔下的“小泡泡”都具有个性,活动在各自的天地里,这是学生主动求异创新力的体现。
2.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想象性作文。如教学了《凡卡》一文后,我出了《凡卡的梦》这样一道作文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合理的想象:凡卡熟睡后做了一个怎样的梦?然后,我告诉学生可以结合课文中凡卡写的回忆内容,假想凡卡的爷爷收到他的信,把凡卡接回乡下的情景;也可以写凡卡跟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的情景等等。这样进行合理的想象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还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评价激励是发展学生创新力的动力
少年儿童好奇心、自尊心强,希望自己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在作文讲评时,教师要多采用激励的办法,对在立意、构思和表现手法上富有创新性的作文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一次我让学生以《春天》为题,写出春天的特点,多数学生写出来都是绿色,突出春天的特点,什么绿树、绿草、绿叶……但有一个学生笔下的春天却是黄色的,什么黄沙、黄土等,问起原因,他说因为人们多次乱伐树木,春天来了,便刮起了漫天黄沙,所以是黄色的。此生从环保的角度写春天,敲响了环保的警钟,令人深思。我对这位学生大加赞赏。如果当时我对学生说“大家都在赞美春天,你为什么唱反调”,并对他进行批评,那么这位学生创新的火花就被冷水浇灭,也许这位有才华的小作者可能从此就会一蹶不振。
总之,教师不仅要丰富学生生活,还要发挥学生想象,激励学生创新,这样会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