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心入其境

2014-01-20 02:23赵旋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牵引绳吊车创设

赵旋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小学科学课堂必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三维目标。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在,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教学过程是一个鲜活的动态过程,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重要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通过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会有很多,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情境,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游戏情境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每一个细胞,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学习之中。

在教学三年级“认识自己”时,我请了4位学生排成一排,让其他学生观察,通过教师描述的某条特征,能不能找出是这4位学生中的哪一位所具有的?谁还能描述出更多的区别于其他学生的特征。如“她是单眼皮”“这位学生不仅有长长的辫子,笑起来还有可爱的酒窝”等,通过创设这样的游戏情境,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均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了起来,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故事情境

创设贴近生活的故事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联系实际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动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兴趣爱好,真正实现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这样将生活融入科学课堂,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有效性。

在四年级上册第15课的教学“昼夜的形成”时,我首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昼夜的交替现象是我们每天生活中都要经历的,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有趣的现象呢?”在这样的思考中,我先将科学家哥白尼认识天体运动的科学探索过程以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从中了解到了日心说的形成。接下来,再请学生运用桌子上的日常工具:手电、地球仪、贴纸等,像哥白尼一样探索天体的运动,从中思考和模拟昼夜的形成。通过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大家被哥白尼坚持科学真理、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深深触动,学生都力争做现代的“小哥白尼”。

三、创设开拓思维的交流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知识的混淆处、概念的模糊处、学习的重难点处“辩论”,给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互相补充、加深记忆。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集智取长、协作创新。让学生之间“互辩”,能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在五年级上册第13课的教学“冷水和热水”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将桌子上的一杯热水快速变为冷水?“放冰块”“用电风扇吹”“再拿个杯子来回倒水”等等,“大家想了很多办法,那么这些方法都可行吗?为什么呢?你知道其中的原理吗?”大家在这样的问题中,不断思考、分析、学习,最后有学生说出可以利用桌子上的另一杯冷水,把热水的热量传给冷水。

四、创设富有探索性的操作情境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富有探索性的操作情境,通过启发式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四年级教学“小吊车”一课时,学生既好奇又兴奋,之前看到生活中的吊车本事可真大,能把重物不费力气地吊到高空,运送到目的地。今天,他们就要亲手制作出这个“大力士”,而且还能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为什么拥有这么大的力气。学生通过自制小吊车及进行小吊车实验,发现小吊车臂的运动与牵引它的两根绳有关。当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时,吊臂向下运动;当放松下牵引绳,拉紧上牵引绳时,吊臂向上运动这一规律。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小吊车的牵引绳,使重物就在一上一下中被运送到了目的地。本来较为抽象的规律,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操作实践简单地理解了。

总之,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而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方式多样,需要因人因课而异。许纪霖教授说过:“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就是我们广大科学教师改变课堂的一种好方法。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牵引绳吊车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遛狗手环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专家PID吊车防摆定位控制系统
立式设备吊装抬尾吊车的选择
犬用牵引绳终于也开始智能化了
大吊车力气大
骄傲的大吊车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