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苏三起解》剧评

2014-01-17 01:05畅洁
青年文学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苏三唱词

摘 要:《苏三起解》是传统戏《玉堂春》的一折。文章通过对两个主角的念白、唱词,故事情节、布景等的分析,肯定了此次改编的成功。

关键词:苏三;崇公道;唱词;念白;爱

作者简介:畅洁(1987-),女,山西省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曲文物与民俗。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01

《苏三起解》是根据古典小说《警世通言》第34回“玉堂春落难寻夫”编成的。也称《女起解》,或简称《起解》。

《苏三起解》这出戏,是传统戏《玉堂春》的一折,该折戏中的人物有:苏三(旦) 崇公道(丑) 禁卒(丑) 狱官(丑)。 整折戏就是苏三和崇公道两个主要人物,所有的事件都是在两个人的唱词、念白中一一呈现。人物身份(基调):一个是押解人员,一个是犯人。有公职关系。奠定了这折戏最初的基调。后来经过苏三的陈述,崇公道改变了最初的看法,于是两个人成为了父女,此时基调已演变为爱,人间的大爱。

《苏三起解》叙述明朝正德年间名妓苏三(玉堂春)与吏部尚书之子王金龙相爱,互定终身。金龙所带银两花尽后,被鸨儿驱出,只得在关王庙存身,苏三得知赠送银两,助其赴试。 鸨儿贪图钱财,将苏三卖给山西富商沈燕林为妾,沈妻皮氏欲下毒陷害苏三,不料反被沈燕林吃后身亡。皮氏又告苏三谋害,县官受贿,将苏三判成死罪。苏三被押到太原府,途中苏三诉说遭遇,崇公道加以劝慰,并认作女儿。

《苏三起解》分为两部分。前头是苏三监牢前的“辞狱” ,后边是崇公道押解苏三往太原复审的“行路”上的叙述身世、冤情的“八恨”,最终认亲。崇公道去洪洞县衙押解苏三去往太原。出场崇公道就自报家门,见到牢头后用一个跨步进入牢内,用以表现牢房的低矮,从而可见牢房设计的不合理,对犯人的非人待遇。有了这跨步动作进入牢门,使表演的空间起伏更为复杂的变化, 使人物的活动更为逼真。苏三是一妓女,身无分文,先妓后妾的弱女子,谁会在乎她的死活?明摆着就是穷官司一场,必然是吃苦。受狱卒的拷打自然是家常便饭。于是,就有了害怕的心理。只要狱卒一叫,苏三就“魂飞魄散”,因为惯例来讲“上趟先打四十大板”。挨打挨怕了。这是一出青衣唱工戏,苏三出场很隆重。戏曲讲究“亮相”,就是要把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一一介绍,台上禁卒一叫:“苏三走动哇!”场面“大锣一击”,苏三在幕后呼一声“苦哇——”,起“撕边”,然后在“大锣扭丝”中上场,出来的是手戴镣铐的女犯,人物的身份交代出来了,但还不具体,“扭丝”切住,苏三“喂呀”一哭,“冤、苦、怕”形象的人物就在戏中了。在得知去往太原时她略微放心了,暂时不用挨打了。来到大街上,见到来来往往的人,苏三跪下唱到: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心惨淡,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到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言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世变犬马我当报还。此处跪步可见苏三的急切心情,生怕错过给王金龙报信的机会。崇公道一脸的鄙视和不屑,甚至嘲笑。和大多数人的观念一样,崇认为妓女是无情的,怎么可能是真爱书生?于是,在崇的催促下,苏三不得不随老押解开始赶路。行路中,太阳很大,走得累了,于是老押解坐在了树荫下,苏三也去了阴凉下,结果遭到押解的训斥。就这么在太阳下结结实实地晒着。后来苏三觉得枷锁有些紧,老押解也不给松,说这是惩罚。这枷锁是演员做戏的道具,在剧情的发展、冲突上是起媒介作用的。出于无奈,苏三唱出“八恨”(此处节奏加紧,将苏三的恨喷泄而出),作为囚犯的隐情,引起了崇公道由衷的同情。此刻,误会释然,感情逐渐相融,去其刑枷,关系转化为亲睦。老押解取了枷锁,老解差欲将女囚认作干女却又感到难以启齿。苏三察觉此情,想要认其为干爹,又怕此去太原被判死刑,连累崇公道,两人都在为对方考虑,后来老解差宽解了苏三的顾虑。然后老人跪下寻找去往南京的人。至此,戏达到高潮。演出者一切为情服务,将苏三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下的悲喜交集之情贴切地融于生活化的表演之中,随着饱含激情的一个“爹”字出口,双脚跳起,双膝跪地,扑向崇公道,父女二人紧紧相偎。此刻苏三与崇公道两个人物的刻画实质上完成了一个从对立到统一,从敌对到认亲的过程,反差、跌宕形成了独特的戏剧冲突。而整个关系转变的核心是一个情字。苏三作为一个烟花女子, 崇公道蔑视她;苏三有投毒害命之嫌, 崇公道敌视她;苏三身为一个被解押的囚犯,崇公道歧视她。苏三以情动人,因情而演,因情而唱,用一片真情去化解崇公道对她的敌对之情。戏剧冲突感情迸发皆达到极点,将同情化为爱,大爱。而全场的观众亦进入到感情共鸣的状态,场内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感情所产生的强烈共鸣!

该戏布景应該说是移动的、多变的。先是在洪洞县衙,后来是大街,再然后是行路途中的大树下,后来是太原城外。每一个布景都有一个感情的变化:县衙是由害怕挨板子到押解太原的情节变换,心理也不同,暂时不用挨板子了,不害怕了;大街上是由普通平常的押解变成崇公道嘲笑苏三的场景,将大众对杀人犯的共同厌恶表现;大树下崇公道又一次与苏三对立了起来;走到太原城外两人已经是父女了。场景的变换引起了两人身份变化促进了情感的变化。应该说演员的交流得到了充分体现,故事也在布景中进行、发展的。

整折戏人物出场次序、唱腔、念白都符合情节发展,布景多变为情节发展提供保障,人物关系的变化是这折戏的关键之处,不得不感叹蒲剧艺术家对这折戏曲的改编是合情合理的,是成功的。

猜你喜欢
苏三唱词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苏三起解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古代青楼女子的收入,吓人
古代青楼女子的收入,吓人
明代戏剧唱词“白”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研究
广西壮剧南北路唱词押韵特点之异同
珍爱身体,健康电竞
视频公开课唱词制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