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进城老人的生活现状

2014-01-17 16:26陶鹏琳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陶鹏琳

摘 要 随着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松动,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进入城市生活,因而产生了“进城老人”这一庞大而特殊的群体。这些老人由于空间的转换,从原来所处的“熟人社会”进入全新的“匿名社会”,由家庭的主导变成为子女的依附,普遍存在着孤独、茫然、失落和无助的感觉。因而,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本文将初步分析进城老人生活的现状,帮助他们更好的“嵌入”城市的社会体系之中。

关键词 进城老人 生活适应性 现状 对策

国家老龄委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2.02亿,且以每年1000万人口的数据在增长,我国已逐步由老龄化社会逼近老龄社会。在计划生育政策、高速城市化和大规模人口流动的背景下,这一过程不仅衍生了大规模的“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问题”,还产生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进城老人,引起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进城老年人自身心理方面的薄弱性,复合着城市社区建设中对进程老人在社会制度与政策方面的缺失,往往致使他们在生活习惯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难以与新环境相融合,无法顺利完成社会身份的转换,经常产生“高楼综合征”、“进城水土不服”、“节后孤独”等新型老人病病状。他们是一个等待关爱的群体,需要消除他们对城市社会的陌生感、疏离感,需要提升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数,更好地“嵌入”到城市社会体系中。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进城老人”这一群体是中国的一个新兴现象,国外专门的研究比较少,只有关于老年流迁人口的一些相似性研究。国内关于“进城老人”概念的提出也相对比较少。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其中仅有蔡国庆、刘元静和付敏红的三篇学术类文章,其余更多的是新闻报道。

之前关于“进城老人”的概念基本围绕“由于子女关系”、“离开农村”、“长期‘寄居陌生城市”三个关键词组来阐述,基本上已经完整概括这个概念。而目前,我国对于“老人”一詞还没有明确的界定,笔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将60周岁以上的公民定义为“老人”。综上所述,本文比较认同蔡国庆对于“进城老人”的定义,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界定了概括出了“进城老人”。那么本文所研究的“进城老人”,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由农村进入城市长期生活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进城老人的生活现状

(一)生活环境改变带来的生活适应压力

进城老人从已经生活大半辈子的农村来到完全陌生的城市,地域上的改变伴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气候的改变、饮食的差异、口音的区别、居住条件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老人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去改变自己原有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对于不能改变的方面,老人只能因此减少与外界的交往,避免让外人发现自己的“格格不入”

这一切外部的显性变化,在不知不觉中给进城老人带来心理的隐性变化。对于适应能力较弱的老人们来说,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一系列的改变。在初期,这种想要尽快适应的急迫心理往往会给老人带来压迫感。而当这种不适应的长时间存在的时候,老人就渐渐感觉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他们会觉得自己没用,给孩子造成负担,从而导致失落甚至是自卑心理,开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二)家庭角色转换带来的失落感

农村的家庭,男性老人往往是一家之主,说话、做事都有极强的权威性,地位不可取代。而随着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化,独生子女家庭成了我国家庭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家庭中,小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一切以小孩子的需求为主。老人随子女进城后,在家庭里的重要地位被取代、话语权被减少,失去在农村时的地位优越感。平时在农村可能每天只是悠闲地下棋、看报,现在要整天照顾小孩、帮忙处理家务。女性老人进城后甚至做起了家庭的免费保姆,每天从早到晚操劳家务,还要受到小辈的各种挑剔。老人们往往一时间很难适应角色的转换,尤其是心理上的落差。而家庭地位的日益边缘化更是使得老人变得少言寡语、心情低落。

(三)城市生活单调带来的孤单感

很大一部分老人进城的主要原因就是子女工作太忙才过来帮忙照顾小孩。因此这些进城老人一天里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照顾小孩身上,除去这些时间,老人们基本上就没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更别提有什么娱乐的时间。对老人们来说,每天唯一的娱乐就是带孩子去花园散步的时候跟其他带孩子的老人一起聊聊天。即使是子女不上班的晚上和周末,子女们也常常有应酬、有工作带回家做,所以老人们依旧要照顾小孩,完全不能够过悠闲的退休生活,更谈不上去培养生活的乐趣。

进城老人的生活是单调的,可以说他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被“照顾孩子”所捆绑,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营造自己的朋友圈、兴趣圈。当小孩子长大后不需要老人照顾的时候,老人会突然感到很寂寞、空虚,发现没有打发时间的去处,没有聊天的对象,孤单感油然而生。

三、结语

进城老人作为一个新产生的特殊群体,离开熟悉的农村生活,来到陌生的城市,不仅要面对生活层面的上的各种不适应,还要经受各种心理落差,这给进城老人的融城之路造成了很多的困难。进城老人的生活适应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晚年幸福和家庭的融洽和睦,也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仅以浙师大社区的进城老人为例,对进城老人生活适应性的现状做初步分析。全面、深刻地了解进城老人的生活状况,探讨促进进城老人更好适应城市生活的对策,需要更多的人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余运江,高向东,郭庆.新生代乡-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基于上海的调查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2(1).

[2]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9(1).

[3]任远,乔楠.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J].人口研究,2010(3).

[4]杨娟.进城老人融入城市生活方式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商情,2010(1).

[5]张文宏,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8(5).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