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感恩节的初创者是400年前最早到达北美大陆的英国清教徒,为感谢慷慨的印第安土著人教会他们种植和生存技能而创立的。具体日期最初各州并不相同,直到150年前林肯总统规定在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后又由罗斯福总统在1941年定为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因为罗斯福总统认为较早进行感恩节能促进美国经济。
过了星期四的“正日子”,星期五则是采购日,全国零售商往往给出全年最低的折扣,这使得美国人举家出门采购,并成为感恩节的新风俗。商店也因此销售业绩大增,所以感恩节后的这个星期五叫“黑色星期五”。
除了感恩节周四当天和“黑色星期五”的零售业深度折扣,还有紧接着的Cyber Monday,也就是星期一网店大甩卖。消费者手里攥着钱包,被各种打折迷花了眼,吃不透今天到期的史上最大折扣明天会不会被更大的折扣取代。
看到现在,对数字敏感的读者或许已经产生疑问:在“跳楼价”面前,商家还有钱赚吗?为什么还能洗刷全年亏损的“红字”,扭亏为盈变成“黑色”?其实,这些降价促销通常都是精心布的局。
真相就是,货架上面的商品标价都远高于合理预期价格,而在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合同中,价格是按折扣后计算,所以不管与所谓的原价相比,折扣力度多么史无前例,利润率都不受影响,商家仍然有利可图。比如一条Levis牛仔裤标价68美元,六折后卖39.99美元。其实,零售商原本就没打算按价签上的原价68美元出售。但消费者不知道这背后的秘密,只追求占便宜的快感,消费者和商家双双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