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政
(常州工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2001年9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 ~10%。”[1]4作为教育全球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生事物,双语教学至今已经进行了12年之久,目前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根据《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的解释,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指的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指以讲授某一门专业课程为目的,以第二语言(通常为英语)为教学媒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学科内容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实现学科知识与语言习得的双丰收。在双语教学实践的十几年期间,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有: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达不到双语教学的要求、双语师资匮乏、课程学习资源不丰富等。如果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双语教学的质量将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者Miller[2]56在他的心理实验研究中首次提出“块”(chunk)这一概念并指出,有意义联系的小单位组成更大的单位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可以加速短时记忆的信息处理,这被视为语块理论的起源。早期语块研究者 Becker[3]60提出,语言的记忆和存储、输出和使用不是以单个词为单位,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板块结构才是人类交际的最小单位。之后,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语块进行了研究,并使用不同的术语来定义语块。Sinclair[4]110认为语块指的是根据句子表面结构可分的块。Nattinger 和 DeCarrico[5]109把语块描述为英语中具有较高使用频率的短语词汇,它们是现成的词汇单位,并用词汇语法单位/词汇短语这一术语来定义语块。Wray[6]8把预制语块定义为一串预制的连贯或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它整体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我国学者杨玉晨[7]24指出,语块在自然语言中所占比例高达90%,是构成人类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和交际主体,一个普通的本族语使用者通常能够掌握成千上万的预制语块,从而保证其语言表达的纯正和流畅。王立非、钱娟[8]116认为语块指的是出现频率高,可作为整体储存、提取和产出的套语序列。
学术界对语块的分类主要是从语块的结构与功能角度进行的。Howarth[9]59-60从功能的角度把预制语块分为四大类:(1)功能表达式;(2)合成单位;(3)词汇搭配;(4)语法搭配。Lewis[10]68-70把语块分为:(1)单词和聚合词;(2)搭配;(3)固定表达;(4)半固定表达(填空)四类。Nattinger和 DeCarrieo[5]120的语块四分法是目前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分类法。(1)聚合,指固定的多词词组或短语,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如转换话题(what's more),总结(after all),评价(generally speaking);(2)惯用表达语块,指具有句子长度的词汇短语,它们大部分是标准的、作为独立话语而使用的语块,如 as timid as a rabbit,All that ends well is well等;(3)短语限制性语块,指的是中短长度的词汇短语,允许有词汇与短语类的变体,大部分是持续的标准或非标准的语块,如so…that,not only,but also等;(4)句子构造框架语块,指提供全句框架结构的短语结构,等同于一个句型结构,人们可根据需要填入相应的单词或句子,如It is said that…,I sincerely hope that…等。
双语教学以学科内容的学习和第二语言的习得为主要目标,语块在双语教学的输入、输入向输出转化以及输出阶段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实现双语教学学科与语言的双丰收。
双语教学的输入环节对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肩负学科内容学习与语言习得的双重使命,以第二语言为传递媒介输入的教学内容首先必须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材料,才能确保学习者对学科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Krashen[11]60-62提出的输入假说,“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如果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并且有足够的输入量,那么学习者就能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习得第二语言。虽然目前大部分双语教学都能使用国外引进的原版学科教材,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第二语言为媒介授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语言输入的量,但却无法保证学习和习得的质量,学习者普遍存在听不懂、看不懂教学内容,对大量的语言输入无所适从等问题,这样的双语教学不仅达不到语言习得的目标,连学科内容的掌握也受到影响。语言理解障碍之所以成为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瓶颈,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学科内容对学习者而言是全新的,即使用母语教学,也难免出现理解困难的知识点或概念;其次,使用第二语言为教学媒介进一步增加了学习难度,如果输入的第二语言对学习者而言是不可理解的或者理解有困难,就会对学科知识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怎样才能增加第二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语块理论有助于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习者在双语课堂中接受输入的主要途径是听或者读,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对语言输入进行消化理解。由于学科内容大多以语篇文本形式存在,如果学习者能有效理解语篇,那么大部分课堂输入就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大量语块理论研究表明,语块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学习者大脑中的语块存储量对语篇的掌握与理解有着直接的影响。Sinclair[4]114认为,人类处理语言信息遵循的两个主要原则为“自由选择原则”和“习语优先原则”,即通过语法规则和语块处理语言信息。他指出,在文本处理过程中,由于语篇中含有很多不能用语法规则分析的语块,所以语篇理解主要遵循“习语优先原则”,“自由选择原则”只是适时地使用。因此,如果学习者在双语学习时已经储备了大量的语块单元,那么语块整存整取的特点有助于帮助学习者在加工处理语言输入时整体提取大脑中现存的套语序列,语块内部不需经由语法分析的特点避免了零散地逐字逐词识别语篇内容,这就节省了语言理解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言输入的难度,提高了理解的速度。研究表明,学习者大脑中存储的语块量越多,对语篇的熟悉程度与加工效率就越高,信息量的获取就越大,也就越有助于学科知识的学习。
双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即把双语教学的第二语言输入转化成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输出。Krashen[11]65认为,要使语言习得发生,学习者必须能吸收语言输入中的合适内容,但是大脑中存在的阻碍机制阻止学习者充分使用他们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接收到的语言输入。这个阻碍机制,就是“情感过滤”,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感等。Krashen[11]68指出,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如果“情感过滤”过强,就会在大脑中形成障碍,语言输入就会受到阻碍,无法进入语言习得机制;如果“情感过滤”降低,而且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它就可以顺畅地进入语言习得机制。要顺利实现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应该接受到足够多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同时他们的情感过滤必须适度。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经常会出现自信心不足、焦虑等增强情感过滤的情绪,这些情绪主要是由于学习者现有的二语水平无法满足双语学习的语言要求而导致的。由于二语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对学科内容的理解,有效提高学习者的二语水平从而减弱双语学习中的“情感过滤”成为实现输入向输出转化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语块识别能力和二语水平之间呈显著相关,即学习者存储的语块量与他们整体二语技能水平成正比例关系。通过积累语块,学习者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量不断增大,从而持续不断地丰富大脑中现存的语言知识,为学习者理解语言输入做好充足的语言材料储备。整体而言,语块识别能力强的学习者体现出的语言能力就越强。语块理论在输入向输出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见图1。
图1 语块在输入向输出转化阶段的作用
如图1所示,面对大量的语言输入,由于具备较多语块储备和较强语块识别能力的学习者的二语水平也较强,他们就能更有效地听懂、读懂双语课堂的教学输入内容,更好地理解、掌握学科知识,这既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又减轻了学习焦虑感,从而减弱“情感过滤”。同时,适度的“情感过滤”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学习者现有二语能力的提高、语言的习得以及学科知识的掌握,实现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与语言的习得。
虽然双语教学中“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实现语言习得的条件,但是不少研究者认为,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是不够充分的,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也同样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它是对语言输入的重要补充。在双语教学中,学习者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是使用第二语言进行的说、写或者译,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监察”行为,帮助学习者使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对语言输出进行有意识的检查,确保语言输出的质量和准确性。由于“监察”要求学习者放慢速度并关注语言形式,如果学习者在“监察”过程中缺乏时间保证,则语言的流畅度将会受到影响;如果时间充裕,则“监察”将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做到流畅与质量的统一。语块有助于为学习者的“监察”提供更为宽裕的时间。Nattinger 和 Decarrico[5]122指出,人们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并非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存储了多少生成语法规则,而取决于存储了多少词汇短语,即预制语块。Pawley 和 Syder[12]197也指出,人在说话前或说话时编码出含有超过8~10个单词的单句是很少见的,人能流利地、不间断地说出多个单句,这主要是由于大量语块在起作用。学习者的句子与语篇生成如果单纯依赖语法规则,这种编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语言信息加工的速度和质量,因为学习者虽然能生成语法正确的句子,但是却普遍存在由母语的负迁移和中介语而引起的用词不当、搭配失误、语境偏差等问题。事实上,很大一部分语言并非依靠大脑中的词库和语法规则临时构建,而是使用了大量预制的惯用表达。如果学习者以语块为单位对语言信息进行编码,从大脑存储的语块资料库中直接提取符合西方思维与表达的语块信息代替根据语法规则临时组合生成的句子,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语言编码成本,节省组词造句或形成语篇的时间,从而为“监察”提供更多的时间,更好地实现语言输出的流利性、连贯性与可接受性。
在双语教学实践中,语块理论可用于优化双语教学模式及双语师资培训,从而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建议双语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融入语块教学。
1.强化语块意识
与双语教学相关的语块主要包括学科话题语块和课堂交际语块。学科话题语块指的是与某些特定学科相关的专业术语,如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医学英语、金融英语等。课堂交际语块指的是与课堂交际目的、交际保持、交际连接与交际策略有关的语块。前者是学科知识的主要信息载体,后者是实现课堂互动的重要元素。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语块意识。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适当讲解语块的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语块对双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提醒学生语块积累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获取双语学习语块的渠道或途径,可提供一些学科网站或期刊杂志供学生灵活选择阅读。再次,教师可选取一些语块资源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语块在语篇理解中的重要功能。
2.丰富语块资源
当学生对语块有了正确的认识,教师即可尝试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逐步融入学科话题语块和课堂交际语块,不断丰富学生的语块资源库。
(1)学科话题语块
学生在双语课堂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学科话题语块的缺乏,这大大影响着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学科话题语块是双语教学最大的信息载体,各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科技动态和专业信息都是靠这些语块构成的语篇传递的。由于学习者在公共英语学习阶段所学到的只是一些共核语块,而在双语教学中,只掌握共核语块,即使语块量相当大,也很难顺利地理解和掌握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篇章内容。教师应通过在双语教学中融入学科话题语块教学,帮助学习者不断丰富、扩大和积累大脑中的学科专业知识语块,更好地掌握双语教学材料的语篇结构、修辞手段、表达规律等,提高专业交际水平和效率,高效高质地获取学科知识与信息,有效减少学习过程中耗费在语言符号和逻辑系统的转化时间。以“光学工程”双语教学为例,教师可采取下列策略融入学科话题语块:在双语教学初始阶段,呈现一些语篇让学生猜测内容,引导学生注意并识别语篇中存在的语块,并做好记录。同时,教师结合光学工程语境对语块进行讲解,如“The reflected ray lies in the plane containing the incident ray and the normal(perpendicular)line.This plane is known as the plane of incidence”这句话中,教师应在光学工程语境中重点讲解“reflected ray,incident ray,normal(perpendicular)line,plane of incidence”等关键性学科话题语块,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语篇。另外,可以通过做报告、复述学习内容等课堂活动帮助学生不断使用语块,使学生大脑中的语块始终保持活跃。以下是学生在“工程光学”双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并需要熟练掌握的语块,如“primes,fibers,reflective lenses,aberrations,vendors,polarization,energy/poynting's vector,propagation,phase delays,special frequency domain,diffraction,wavefront modulation,Fresnel Zone Plate,holography,defocus”等。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活动不断激活与巩固这些语块。需要注意的是,在语块记忆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反复操练帮助学生接受、记忆和掌握语块,但应引导学生将语块作为整体进行记忆,反对逐字记忆,以形成良好的语块记忆习惯。当学生熟悉了学科领域的语块及语篇结构,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类似的光学语境时,就可以直接从记忆库中整体获取学科话题语块进行语篇理解,双语学习负担将大幅度减轻。同时,学科话题语块识别与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减弱“情感过滤”,确保语言习得顺利产生。
(2)课堂交际语块
双语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语块为课堂交际语块,它们对顺利衔接课堂教学对话,实现课堂教学交流与互动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交际语块虽然在EGP公共英语教学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还可以在双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首先,教师可按照课堂交际语块的功能对语块进行分类并呈现给学生。交际保持语块,如:Good morning/afternoon,Today we will talk about,Let's start with…,Let's work on…,We will leave it next time,See you next week等。交际互动语块,如:Any volunteers?Who wants to have a try?Who can be the ice-breaker?From my perspective,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Let's have group discussions,Do you see eye to eye with me?等。交际衔接语块,如:Therefore,Consequently,That means…,what's more等。交际补偿语块,如:You know,What I really mean is that…等。其次,教师应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师生问答等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尽可能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这些语块。再次,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交际语块学习网站并布置一定量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资源库。学生在反复频繁使用交际语块的过程中,大脑中的语块量不断增加,有助于减轻双语学习中交际语块的加工处理负担,为学科话题语块与语篇理解赢得更充裕的时间。
双语师资是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以第二语言为媒介传授学科知识,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学科知识传授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第二语言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语教学对双语师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引入语块理论,促使教师从语块的角度思考双语教学方法,有助于较好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自身应树立正确的语块意识,了解语块在双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在授课准备阶段注意识别语篇中的语块信息,同时注意搜集整理与本学科内容相关的高频语块,丰富自身的语块资源库。其次,教师也应主动积累课堂交际语块,不断巩固、扩充和完善记忆库中此类语块信息。另外,就语块资源的获取途径而言,教师可成立双语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多途径多方位收集语块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教师语块资源库的增加既能提高自身的语篇解码速度与质量,增强授课时的第二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对学习者的语块积累起到很好的示范与监督作用,实现师生语块积累的良性循环。
语块在双语教学输入、输入向输出转化以及输出三大环节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语块理论运用于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能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实现学科知识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双赢。
[1]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2001.
[2] Miller G A.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56(4):56-60.
[3] Becker J.The Phrasal Lexicon[M].Cambridge Mass:Bolt and Newman,1975.
[4] Sinclair J M.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5] Nattinger J R,DeCarrioc J 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6] Wray 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7] 杨玉晨.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1999(3):24 -26.
[8] 王立非,钱娟.我国学生英语演讲中的语块特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学刊,2009(2):115-120.
[9] Howarth P.The Phraseology of Learners'Academic Writing[M]//Cowie A P.Phraseology:Theory,Analysis,and Applications.Oxford,OUP,1998.
[10] Lewis 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M].Hove,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7.
[11] 刘润清,胡壮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2] Pawley A,Syder F H.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M]//Richards J,Schmidt R.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London:Longman,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