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化为龙头 以创新发展为支撑如何打造产城一体医药名城

2014-01-16 07:16
人民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产城新兴产业高新区

以产业化为龙头 以创新发展为支撑如何打造产城一体医药名城

陆春云

国内外实践表明,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发展,都由一批科技创业创新企业由小到大崛起带动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技术引进和源头培育并重,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全力突破阻碍科技创业的种种瓶颈

泰州医药高新区致力打造的中国医药城,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由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苏省政府共同建设。近年来,泰州医药高新区围绕建成“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医药城目标,奋力打造“产城一体的医药名城”,正加速成为江苏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核心区、转型升级先导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产城一体示范区,努力确立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发展全国领先地位。

泰州医药高新区的做法与成效

以新兴产业为方向,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始终坚持项目强区战略,按照集中、集约、集群理念,已成功引进400家国内外医药企业,初步形成疫苗、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化学药新型制剂、中药现代化、保健品等六大产业基地。牢牢把握产业化核心,加快迈入项目产出的新阶段。促进阿斯利康等生产性项目竣工投产,推动存量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研转产步伐,医药类在建生产型项目全部投产后销售收入将超200亿元。针对药品生产要求高、周期长的特点,提前介入药品注册申报,促进新药申报全面提速。推动新型疫苗及诊断试剂产业纳入国家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首批34个试点项目正按规划有序实施。

以创新体系为载体,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紧紧依托部省共建机制,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创新成果加快落地。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医科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战略合作,组建疫苗、体外诊断试剂等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创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药品进口口岸城市,努力把中国医药城建设成为国家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国家精细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省首家药品专用公共型保税仓库;成立江苏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医疗器械检验所两分所,江苏省药品集中采购分中心、省体外诊断试剂检测中心落户。以平台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按照“国际化目标、政府主导、企业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思路,加快构建覆盖医药产业发展全过程的公共服务平台。

以人才汇聚为核心,奋力打造医药“人才特区”。用好用足各类政策资源,突破“三线”城市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瓶颈,创新人才服务,创优人才环境,从“招、配、引、留、用”等方面加快构建国际化专业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成功创建国内首家人力资本配置中心、中国国际医药人才市场、江苏省医药人才市场、千人计划研究院、海外院士工作站,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以产城融合为依托,建设产城一体示范区。按照“产城一体、产城融合”思路,加快建设医药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城区。目前,中国医药城启动开发面积已达10.8平方公里,正加快推进康健医疗区、高端医疗器械区、标准厂房五期、会展中心二期、工业邻里中心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加速北京儿童医院、台湾体检中心、国际双语学校、商业邻里中心等城市功能项目建设,全力建设集医药研发、生产制造、会展交易、康健医疗、教育教学、养生养老于一体的医药名城核心区,不断增强对现代产业和国际资源的承载力。推进城市与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城市片区,打造中心城市南部商务中心。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机遇,把康健医疗区建成国际一流的特色治疗及康健疗养基地,打造大健康产业新城。

以绿色发展为指引,争创国家低碳工业园区。争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省级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区域集成示范项目。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坚持走开放合作、绿色低碳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将污染源排放指标、污染治理资金向新兴产业倾斜。积极开展绿色招商,深入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推进企业低碳化改造、资源循环化利用。加快建设低碳设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原则,积极构建区内绿色生态网络骨架,全区绿化覆盖率达33%。建成能源集中供热项目2个,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分布式能源站4座,四层以上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占公共建筑的比例达50%以上。持续推动低碳管理。每年新增投入1亿元低碳建设专项资金,以专业化和市场化为导向,探索低碳科技与经济转型结合新模式,建设低碳技术转移平台、碳排放信息管理平台、电能云服务平台及能耗监测平台。

对创新发展的体会与思考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沿用发展传统产业思路,必须遵循新兴产业发展规律,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科学发展。比如生物医药产业长足良性发展,必须有赖于对产业基本发展规律与特点的认识和遵循。在配置资源方面,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不能过度关注规模的扩张,要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产业技术体系的完善。同时,必须注重从政府规划主导向政策环境营造转变,减少对产业发展的行政审批,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破除产业壁垒,改善金融环境,为新兴产业营造一个竞相发展的“栖息地”。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注重源头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国内外实践表明,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发展,都由一批科技创业创新企业由小到大崛起带动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技术引进和源头培育并重,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全力突破阻碍科技创业的种种瓶颈。必须依靠先进的关键产业技术,把各种生产要素和整条产业链上的创新资源集聚起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形成集群化创新驱动,促进新兴产业形成核心技术和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突出专业化,锻造核心竞争力。总结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经验可以发现,专业化、集群化是最终归宿。在目前全国105家高新区中,泰州医药高新区是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是唯一覆盖医药产业全过程的专业化高新区。中国医药城建设以来,我们始终围绕“医”和“药”主题,致力于打造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完善的产业链推动各类资源的快速集聚。同时,坚持“资源互补、功能集中、链式发展”思路,精心设计疫苗、生物医药、化合药新型制剂、诊断试剂与高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保健品等特色产业链,推动企业之间前后道相互配套、上下游垂直整合,加快形成 “分工明确、功能清晰、相互补充”的企业集群。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高点定位,全面融入国际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道路是关键,必须大力推进经济国际化。要把推动企业国际化作为推进经济国际化的主体和核心,加快培育一批利用全球资源和全球市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要把推动城市国际化作为推进经济国际化的基础和载体,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以及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法制服务环境。要把推动人才国际化作为推进经济国际化的重中之重,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全球智力资源,加快建设国际化人才高地。

(作者为中共泰州市委常委、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责编/刘建 美编/石玉

猜你喜欢
产城新兴产业高新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产城融合,功能复合——上海办公大楼方案设计浅析
丘海雄 产城融合+创新驱动 海珠创新湾擎动下一个产业风口
旧改+产城业务双突破! 时代中国:有信心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遂宁高新区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千亿投资、国家战略、500强扎堆 中新知识城“产城融合”对标“世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