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mou
截至2013年1月2日,已有11家公司获得IPO批文,包括新宝股份、我武生物、全通教育、楚天科技、纽威股份、陕西煤业、众信国旅、炬华科技、良信电器、奥赛康和天保重装。IPO重新开闸,让仍在排队拿批文的700多家公司看到了上市希望。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新股发行(IPO)申报信息表显示,截至2013年12月26日,排队IPO的企业达到755家,拟在主板上市的企业为180家,拟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为309家,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为266家。其中,已过会的企业为82家。
普华永道预计2014年A股IPO数量有望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超过300宗,融资规模可达2500亿人民币。其中,上海主板上市公司40家、融资额1000亿元,预测平均市盈率为20至40倍;深圳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260家、融资额1500亿元,预测平均市盈率分别为20至40倍、及30至40倍。预计上市企业将以制造业、零售、消费品及服务、科技等行业为主。
据同花顺iFinD数据计算,2011年、2012年券商承销保荐费率分别为4.86%、5.2%,平均每年承销保荐费率为5.03%。若按照券商承销保荐费率5.03%、300家企业实现IPO,总融资额约为2000亿元计算,2014年券商承销及保荐费用有望实现100.6亿元。
创业板或成新股发行桥头堡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已过会的企业中,创业板凭藉43家的数量佔据半壁江山,这也使得“创业板率先开闸上市”的可能性大增。权威人士指出,新股改革措施将在创业板先试先行,再融资方案最快明年上半年推行。
有消息表明,对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 》(下称《首发办法》)修订及再融资管理办法,中证监内部已结束意见徵求,预计很快将要对外公布。根据在一份券商内部流传版本,即将公布的修订版《首发办法》在两方面做出重大改变:取消业绩连续增长的要求(第二套标准,也取消30%的增长要求);允许互联网与高技术公司在未盈利的情况下发行,要求现金流的稳定,并满足收入超过1亿,在新三板挂牌不短于12个月,高技术类企业科研经费占收入的比率,近三年平均值不低于10%。
上述消息人士则表示,目前创业板的“特区效应”非常明显,各项政策和市场化改革都先于主板进行,创业板已成为中国股市改革的“桥头堡”。“其示范效应和聚集效应可以视同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特区和之后浦东新区。”
“创业板IPO改革应该不会一步到位,很可能是先放宽对企业盈利持续性的要求,下一步才是不要求盈利。”该人士表示,目前一些新股发行措施涉及公司法、证券法的修订,估计至少要等明年5月份以后才会有新一轮的改动。
保贷或将告别“金领时代”
为配合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证监会密集出台了多项举措加强保荐机构监管,就在12月月底,证监会还发布通知,要求加强保荐机构内部控制,其中明确,保荐机构应进一步提升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建立起配套的追责机制。
IPO重启后,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审核过程中,发现发行人申请材料中记载的信息自相矛盾,或就同一事实前后存在不同表述且有实质性差异的,证监会将中止审核,并在12个月内不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推荐的发行申请。
“新的发行规则简直是保代与保荐机构的噩梦,一旦出现问题,保代被罚,连带机构也被处罚,我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可是我做这么一单签字费才多少钱呢?周期又有多长?做IPO的性价比已经不高了。”一名券商保荐人表示,尽管IPO重启了,但随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推进,保代身上所谓“金领时代”的光环也将消退。
证监会网站数据显示,目前记录在册的保代共2408名,“稀缺资源”的年代早已不复存在。今后的保代的收入情况应该是“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签个字便赚大钱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实际上,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券商整体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达到177.44亿元,贡献了16%的营收;而在2013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下降到8.9%,这类收入甚至被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赶超,落到券商主营业务收入的第4位。
企业IPO兴趣较弱
中国社科院最近公布的《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4)》指出,经过几年的投资扩张和信用膨胀,中国的地方政府和企业部门普遍出现了高负债率的现象,要化解此类难题,唯有搞活股票市场,从这个角度看,2014年的股票市场将面临与1999年类似的政策环境,股市再次出现诸如1999年“5·19”行情的可能性在增大。
不过也有人担心,在目前市场如此弱不禁风的情况下,IPO开闸可能再次压制指数反弹高度,“本来IPO停滞对大盘来说是利好,减少股票供应,即使这样,大盘都易跌难涨,那如果IPO开闸,一部分机构散户去打新了,大盘岂不是更脆弱。”
分析人士表示,对于IPO重启后A股市场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投资者现在的目光只聚焦于二级市场,担心重启后的IPO再度造成市场的失血,行情下挫,因此自从证监会作出宣布后,市场行情很快再度陷入低迷。投资者的这种担心自是有其道理的,但其实,那些已经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展开IPO的企业也在担心,重启一旦成为现实,它们还能够像以往一些企业一样,利用IPO这个通道将圈钱搞得风生水起吗?
实际上,由于资本市场长期处于冷却状态,企业即使获准上市,也已经很难像以往一些企业一样收获巨量募股资金。这样一来,企业对IPO的兴趣必然会减退,有些企业为了IPO而一路大把撒钱,很可能募集到的资金还不够这个高昂的成本。统计发现,仅仅2013年一年就有291家拟上市企业递交了终止审查的申请,止步于IPO之旅,这个数字已远超历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