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的空间相互作用、Markov链和线性规划分析
——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

2014-01-15 01:51申志慧郑玮锋周沿海戴湘毅
关键词:光泽县延平区邵武市

陈 兰,申志慧,郑玮锋,周沿海,戴湘毅

(1.福建农林大学 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首都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3.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数学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运用数学方法于地理学,主要有两个方向:其一是构造假设、建立模型、发展理论,其二是将数学方法作为整理地理观测和统计数据的一种手段.前者是理论的视角,后者则是应用的视角.地理学计量运动时期,主要是发展后一个方向[1-3].南平市区划调整已获得国务院批复,区划调整必然导致资源重新配置和人口的迁移流动.本文组合运用地理学方法、随机时空过程分析方法和运筹学方法,深入分析了南平市人口的空间迁移和转换,旨在为南平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辖二区三市五县,即延平区(原行政中心)、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区(现行政中心所在地)、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辖区面积为2.63万平方公里[4],是福建省内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本文采用各区的现实人口作为流动的出发人口,以各区经济实力水平为权重计算一个合理分布的人口,以此作为到达人口.结合区域之间的交通里程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开展人口迁移的动态趋势分析,运用Markov链预测未来人口分布格局.此外,还采用了线性规划的方法,分析近期人口分布的合理比例.

1 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1.1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有多种形式,最著名的就是Wilson的最大熵模型[3,5-7].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在国外城市规划研究(如意大利威尼斯中心地区规划对策研究)中有具体的应用[8].假定将一个城镇划分为两类区域:出发区(O)和到达区(D).用Oi表示第i个出发区的出发量,用Dj表示第j个目的区的到达量,可预测分析各条线路上的通行量.于是基于最大熵原理的产生-吸引双重约束引力模型可以表作[3,5,9].

Tij=AiBjOiDje-bdij.

(1)

式(1)中Ai、Bj为2个针对全部出发区Oi、到达区Dj的标度因子的集合,被定义为

(2)

这里序号i、j= 1,2,…,n.标度因子的这种定义形式是为了满足如下约束条件

(3)

上述条件对于所有的Oi和所有的Dj都能成立,进而保证如下条件成立

(4)

这意味着,所有出发的流等于所有到达的流,等于所有路上的流.式(4)中,Tij为从i到j的流动量,dij为从i到j的距离,Oi为一个地区产生的出发量,Dj为一个地区吸引的到达量.

1.2 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

采用各区总人口作为出发地的人口.需要计算各个区域应该到达的人口数量和区域之间现实的人口流量.由于经济人的行动总是“趋利避害”,因此,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对迁移人口有更大的吸引力[10].假定合理的人口分布与地区生产总值(GDP)成比例.各区域的合理人口规模计算公式如下

(5)

式(5)中,n= 10表示区域数量,GDPj表示第j个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Pj表示第j个区域的人口数量.利用公式(5)估算一个合理的人口比例,作为到达区的人口数量.区际交通里程可以根据《福建省公路里程表》数据和福建省交通地图数据整理估算.而区内交通里程,经验表明,可以采用公式(6)计算

(6)

也就是说,区内交通里程等于各个区域面积等效半径的一般长度.数值模拟实验分析表明,不同的区内里程确定方式对区际人口分配比例的预测影响不大[3].为了表述简洁,以下出发区、到达区均用代码表示:延平区(O1、D1) 、邵武市(O2、D2)、武夷山市(O3、D3)、建瓯市(O4、D4)、建阳区(O5、D5)、顺昌县(O6、D6)、浦城县(O7、D7)、光泽县(O8、D8)、松溪县(O9、D9)、政和县(O10、D10).根据交通里程,可以得出平均运行距离.

根据经验[3,8],距离摩擦系数b值的取值范围应该是

取0.008和0.016的中点位置即平均值,b=0.012.

作为初始值,我们假定起初区际没有任何交流.这样,辖区内10个县市区的人口仅仅流入本区;到达人口规模采用基于GDP比例重新分配的人口(见表1).

表1 从不同出发区到不同到达区的初始人口和预期合理人口

现在借助空间相互作用的双约模型预测路上的交通流量.首先计算标度因子.由于两个标度因子相互交织,需要利用迭代法进行参数校验.在7位小数点以内,计算到第13步的结果与第12步的结果没有区别,可以在第13步终止迭代计算.为了精确起见,我们不妨采用第30步的结果作为标度因子的值.然后用表3的数据,借助式(1),就可以预测理论上的区内人口迁移比例(见图1)和区内人口迁移数量(见图2).10个县市区之间的(双向)路径共有45条,可以计算出各条线路的区际双向流动量,计算结果见表2.

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基本结论:

图1区内人口迁移占该区人口比例示意图图2区内人口迁移数量示意图

表2 区际人口迁移的估算结果

第一,人口迁移的区内差异明显.延平区倾向“不迁移”而只在延平区内流动的人口占56.2%(图2),为262652人(图3),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倾向于在区内流动.邵武市也有124971人倾向区内流动,占人口比重为45.4%(图2).武夷山市、建瓯市和浦城县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倾向区内流动.建阳区、顺昌县和光泽县则分别只有接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倾向于区内流动,而松溪县、政和县只有15%以下的人口倾向于区内流动,其中松溪县只有11.4%(图1),区内流动人口数低至14350人(图2),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接近20倍.

第二,人口迁移的区际差异突出.延平区-建瓯市、延平区-顺昌县、邵武市-建瓯市之间的人口迁移最为密切,分别达到全部交通流量的6.7%,6.1%和6.5%(表2),人流强度大致相当于光泽县-政和县、光泽县-松溪县之间人流的20~30倍,相当于建阳区-顺昌县、武夷山市-政和县、顺昌县-浦城县之间交通量的10~12倍.其他区域间交通流量比较大的区域包括建瓯市-建阳区、武夷山市-建阳区之间,人流量分别占总人流量的5.3%和4.3%(表2).由于距离较远、经济发达程度较低,光泽县-松溪县之间的人流量最弱.

图3 南平市人口的远期分配比重(基于GDP总量)

第三,人口迁移的不对称性显著.延平区到建瓯市的人口是建瓯市到延平区人口的1.46倍,而延平区人口仅为建瓯市人口的1.04倍,两地人口相当,这意味着,相对于建瓯市,延平区人口数量过剩;延平区到武夷山市的人口小于武夷山市到延平区的人口,这表明,相对于延平区,武夷山市人口数量过剩;武夷山市到邵武市人口为邵武市到武夷山市人口的6.25倍,这说明相对于邵武市,武夷山市人口过剩;建阳区到建瓯市、浦城县、松溪县和政和县的人口小于这四个地区到建阳区的人口,这说明建阳区对这些地区的人口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而对延平区、建瓯市和武夷山市等地区吸引力不足;相对建阳区来说,顺昌县、光泽县、武夷山市人口过剩.

2 马尔可夫链分析

Markov链(Markov chain)是一种时间和状态均为离散的马尔可夫过程[11],是一种状态转移分析和预测技术:根据事物的一种状态向另外一种状态转化的概率,预测未来的状态概率分布[12].区域人口迁移一般不具备无后效性,但是在没有更好的预测方法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利用Markov链对其进行预测,使其尽量逼近区域演变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算出表示区内、区际人口变动倾向的转移概率矩阵,将转移概率矩阵反复自乘,收敛得到一个稳定阶段的概率分布 (表3).这个分布结果显示未来人口分布可能的格局:延平区、邵武市各占20%左右,建瓯市占13%,建阳区占10%,武夷山市占8%,政和县人口占比重最少,仅为2%(见图3).

表3 稳定阶段的人口转移概率矩阵(基于空间相互作用)

3 线性规划分析

在区域经济中,出发流与到达流的优化分配问题可以表示为线性规划问题[13].假设从第i个出发区到第j个到达区的人流为xij,则可以得到城区之间的人流分配情况.可以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目标函数如下:

minS=15x11+199x12+……+237x18+146x19+158x110+199x21+15x22+……
+35x28+181x29+221x210+……+158x101+221x102+…213x108+26x109+12x1010.

约束条件可以表作:

x11+x12+x13+x14+x14+x16+x17+x18+x19+x110=467900
x21+x22+x23+x24+x25+x26+x27+x28+x29+x210=275100
M

s.t.

x101+x102+x103+x104+x105+x106+x107+x108+x109+x1010=171700
x11+x21+x31+x41+x51+x61+x71+x81+x91+x101=640612
x12+x22+x32+x42+x52+x62+x72+x82+x92+x102=385584
M

x110+x210+x310+x410+x510+x610+x710+x810+x910+x1010=87040
xij≥0

利用单纯形法求解上述模型,得到的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表4即可计算出各个地区之间的人口转移概率.然后借助Markov链的方法得到一个稳定的人口分布概率(表5),表明长期的人口变化趋势.线性规划的计算结果表明,延平区占全市人口比重将达到23.5%;邵武市和建瓯市大体接近,各占15%左右,建阳区占比10.2%,武夷山市占总人口的8.8%.其余县市人口占比均在9%以下,其中松溪和政和人口占比最小,均为3.3%(表5).但是,采用线性规划的计算结果却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光泽县、松溪县和政和县的区内流量为0(表4),这属于极端情况,现实社会中几乎不可能出现;第二,顺昌到松溪、顺昌到政和的人流量为0(表4),虽然顺昌到松溪、政和的距离均超过200公里,但是这种极端情况也几乎不可能出现;第三,稳定阶段结果显示南平市人口分布以延平区、邵武市和建瓯市为主,这与调研揭示的现实人口迁移意向不一致.

表4 从不同出发区到不同到达区的人口规划结果

通过表5与表3的对比,容易发现线性规划分析与Markov链分析的结果比较接近.其一,两者中人口占比最高的均为延平区,比值均超过20%;其二,两类结果中前四位的地区一致,均为延平区、邵武市、建瓯市和建阳区,人口占比之和均达到了60%.

通过表5和原始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表5中显示的稳定人口比重,与目前GDP比重高度一致.综合结果显示:第一,根据线性规划分析,南平市辖区近期人口分布以延平区、邵武市、建瓯市、建阳区和武夷山市为主,五个地区人口总和占全市人口比重为73%,其中延平区最高,为23.5%,其余五个地区总比重仅为27%;第二,根据Markov链分析,远期人口分配仍以延平区、邵武市为最大,人口均突破20%,建瓯市、建阳区位于第二梯队,分别为13%和10%;第三,武夷山市和建阳区作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核心地区,今后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该地区对外围地区的辐射能力.

表5 从不同出发区到不同到达区的人口转移概率矩阵(基于线性规划)

4 结论

在南平市人口迁移分析过程中,利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地理学方法)计算人口空间分配的比例,利用Markov链(随机时空过程分析方法之一)预测人口迁移趋势,采用线性规划(运筹学方法之一)作为辅助分析工具.其中,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与Markov链分析面向未来,可用于远期人口的预测;线性规划分析面向当前,可用于人口的近期优化分配.结论如下:(1)南平市人口迁移的区内差异明显,人口迁移的区际差异突出,人口迁移的不对称性显著;(2)根据Markov链分析,南平市远期人口分配仍以延平区、邵武市为最大,人口占比均突破20%,建瓯市、建阳区位于第二梯队,分别为13%和10%;(3)武夷山市和建阳区作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核心地区,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辐射能力.

由于历史原因,延平区与建阳区轮为地级市的行政中心,当前环境下,延平区为全市人口占比重最大的地区,迁移倾向仍以区内流动为主,这种惯性会为将来全市人口新格局的形成造成一定的阻力.行政区划调整后,建阳区作为新行政中心所在地,其极化和扩散作用仍将极其有限,应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该区的辐射能力.

[1]Philo C,Mitchell R,More A.Reconsidering quantitative geography:things that count (Guest editorial)[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S0308-518X),1998,30(2):191~201.

[2]陈彦光.地理数学方法:从计量地理到地理计算[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1):113~119,125.

[3]陈彦光.人口流动的空间相互作用、Markov链和线性规划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2):216~221.

[4]南平市统计年鉴,2011.

[5]Taylor P J.Quantitative methods in geography:an introduction to spatial analysis[M].Illinois:Waveland Press,Inc,1983.

[6]Wilson A G.Entropy in urban and regional modeling[M].London:Pion Press,1970.

[7]Wilson A G.蔡运龙,译.地理学与环境:系统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陈秉钊.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9]杨吾扬,梁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盛 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2]陈彦光.基于Excel的地理数据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3]Gatner B,Matousek J.Understanding and using linear programming [M].Berlin:Springer,2006.

猜你喜欢
光泽县延平区邵武市
延平区推动婚姻家庭 矛盾纠纷化解
光泽县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政府与市场关系视角下光泽县茶产业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野下邵武市纺织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
延平区国家和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邵武 邵武市金坑村列入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传统村落名单
快乐书画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书画展
光泽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建阳告别“市”时代,“建阳区”正式挂牌
邵武市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经营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