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洁 李莹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前,档案部门举办档案展览的数量不多,进入90年代之后,数量开始增加。21世纪,特别是2005年之后,档案部门举办档案展览数量日益增加,主题全面,内容丰富。与此相适应,档案学界对档案部门举办档案展览的研究也随之开展起来。以档案部门举办档案展览期刊研究论文为依据,从论文的年度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和主题分布四个角度,总结我国档案展览研究的成果,以期为今后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档案展览;期刊论文;统计分析
Abstract:The number of archives exhibitions by archives department was not much until the 1980s,which was increasing after entering the 90s.In the 21st century,especially after 2005,archives exhibitions began to rise in number,comprehensive in theme,and rich in content.Corresponding to this,the research of archives exhibitions by archives academia was carrying out.In this paper, we chose the domestic archives exhibition journal articles as the analyze basis,focused on the paper's annual,periodical, author and subject distribution these four angle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archives exhibition,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Archives Exhibition;Journal Articles;Statistical Analysis
1983年4月13日,国家档案局印发《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年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要求“省级以上档案馆应当配合党和国家以及本部门、本地区重大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活动,举办各种档案展览”。[1]由此推动了我国档案展览工作的开展。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文化事业开始繁荣,档案展览活动随之兴盛起来。进入21世纪之后,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档案展览工作的进一步繁荣。
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工具,以“主题”为检索项,以“档案展览”为检索词,时间截止到2013年8月31日,共获得188篇相关论文。
1 统计结果及分析
1.1 论文年度分布。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档案展览研究论文的数量及年度分布,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们开始涉及档案展览的研究,1985年~1998年,多数年份都在5篇以内。1999年~2005年,多数年份稳定在5篇~10篇。2006年~2012年,档案展览研究形成高潮,最高年份论文达到24篇。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档案展览研究论文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起伏比较大,这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
1.2 论文期刊分布。从论文期刊分布来看,188篇文献分布在33种期刊上,其中档案学期刊25种,载文179篇,占95.2%;档案学核心期刊10种,载文110篇,占58.5%,这说明档案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比较高。《北京档案》、《兰台世界》、《中国档案》、《兰台内外》、《黑龙江档案》、《浙江档案》、《档案与建设》、《档案管理》、《档案》、《四川档案》等10种期刊发文6篇以上,共发文138篇,占论文总数的73.4%。有7种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收录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其载文量占论文总量的44.8%,成为获取我国档案展览研究信息的重要来源。其中,《北京档案》、《兰台世界》、《中国档案》载文量最大。
1.3 论文核心作者分布。核心作者是指某一学科研究中造诣较深,获得科研成果较多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是一门学科方向研究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共有168位作者发表了档案展览研究的学术论文。发表2篇以上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布,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发表2篇以上档案展览研究论文的学者共有16位,其中,8位来自档案局馆,占全部单位数的50%;4位来自高校,占全部单位数的25%;来自医院和行政部门的各有2位,各占全部单位的12.5%。可见,各级档案局馆工作者是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
根据普拉斯定律,核心作者发文量约占总发文量的20%时,学科的高产作者群形成。表2显示,发文量为3篇以上的核心作者的发文总数为21篇,占总发文数的10.3%,这说明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还没有形成。
1.4 论文主题分布。笔者将所有文献主题细分为14个方面,即理论探讨、档案展览宣传、办展经验总结、国外对比、档案保护、服务模式创新、基层档案展览、档案展览的管理、档案展览的教育功能、形式设计、网上档案展览、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和展览的效益。其中,档案展览理论探讨类的文章数量最多,学者们探讨了档案展览中的空间问题、构建档案展览工作的长效机制等理论问题。学者们认为,档案展览的宣传不仅是展前宣传,还应该注重展中宣传和展后宣传这两个阶段。经验总结类的文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成功经验的总结,可以对以后的办展提供借鉴。我国档案展览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学者们开始将我国的档案展览与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比,找出我国开展档案展览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国外的做法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此外,该主题的研究还涉及档案展览的管理、档案展览中的档案保护、基层档案展览、网上档案展览、未来档案展览的发展趋势等各个方面。
2 研究中探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2.1 档案展览中档案的保护。展览是面向公众的,作为展品的档案会长时间暴露在外面,因此,档案展览中档案的保护问题得到学者的关注。在有些档案展览中,我们会看到馆藏档案破损现象比较严重,这样不仅影响了档案布展,也给参展者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档案馆应加大对展品安全保障的力度,加强对档案的保管和保护,这是档案馆的生存之本。档案馆要制订档案保护计划,对馆藏档案进行全面整理,对珍贵档案进行重点保护。要增加必要的档案保护设备,如有必要可委托专业公司修复技术含量要求高的档案,确保修复质量。同时,要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以数字化档案代替档案原件提供利用,减少原件的使用次数,对需要进行展出的破损档案,要提前进行技术性修复。[2]
2.2 档案展览的水平参差不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档案展览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国内各地之间档案展览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一方面,展览地区分布不均。据统计,我国举办档案展览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西南、西北与华东、华北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另一方面,展览影响力不大。在我国每年举办的档案展览中,真正产生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影响的展览并不多。社会对档案部门举办的展览印象不深,往往是热闹一阵子后归于沉寂,流于形式。临时性、任务性办展多,缺乏长远的宏观规划;低水平重复办展多,上规模、上档次高质量展览少;费时费力费物多,仅展出一段时间即束之高阁,少人问津;陈列内容长期不变,充实完善、常换常新少;展览内容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少,等等。[3]
展览是一项需要耗费财力的活动,而档案展览大多是面向公众的免费展览。华北和华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经费充足。其他地区的资金除了上级拨付外,就必须档案部门自力更生。要解决这个难题,就需要国家档案管理部门整体规划,在物力和财力上多向落后地区倾斜。另外,当地政府也需要适当地拨付专项资金,主动向所在区域的群众宣传教育,介绍档案展览。同时,为了使精心筹划、制作的档案展览能够比较长久地留在参观者的记忆中,可以采取视听结合,“实”、“虚”并举的形式。视听结合包括参展者的“看”与讲解员的“说”相结合、无声的陈列与有声的录像相结合。这样有助于烘托展览气氛,对参展者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使其从心灵深处受到震撼。[4]“实”、“虚”相接,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场地的实体展览,在展出一段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后,转化为以画册、光盘及网上的形式存在。展览形式的“实”、“虚”相接,可以延长展览的生命周期,使展览更长久地发挥对社会公众的教育辐射作用。[5]
2.3 基层单位办展难。相对于综合档案馆,基层档案部门由于经费的限制,办展难度比较大。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移交的规定,定期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的规定,年代久远的档案基本已经移交档案馆,原件参展非常困难。[6]办展的形式单一,大多是以图片为载体的固定展览,空间有限,人力、经费紧张,档案展览的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因此,基层单位要利用有限的经费,多举办凸显本地区特色的展览,在选题上要亲近群众,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宣传上要到位。另外,基层单位可以与有关部门合办档案展览,例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览是北京市档案系统与文博系统首次合作推出的展览,通过整合档案部门与文化部门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展览品质,达到双赢,是一次跨界合作的成功典范。[7]基层单位在确定主题和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借力和合作,提高档案展览的社会关注度。
2.4 档案展览的发展趋势。未来档案展览的发展趋势是:①社会教育功能不断增强。[8]档案馆大多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档案展览是档案机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效形式。近年来各地区的档案机构纷纷举办城市变迁展、历史文化展,例如,北京的“胡同展”、青岛的“青岛百年回顾展”等通过新旧图片的对比,让参展者了解真实的历史,从而达到教育的功能。②联合办展。[9]举办档案展览,单靠档案馆自身的力量,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在新形势下,档案展览必须充分利用外界的资源,集思广益、积极寻求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这样不仅提高了档案展览的质量,还可以使档案展览在更广的领域内发挥作用。联合办展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档案部门之间的合作,档案部门与图书馆、博物馆,与社会各界的合作,还可以是国际性的合作办展。[10]③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数码视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为档案展览注入了活力,未来的档案展览将更多地采用先进的技术。[11]④网上档案展览成为档案展览的必然发展趋势。
2.5 网上档案展览建设水平低。网上档案展览活动因为受众广泛、不受时空的限制、经济高效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给网上档案展览活动提供了科技基础,另一方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纷纷建立了政府网站,档案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档案信息网,《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网上档案展览活动提供了法律基础。[12]
目前,网上档案展览存在形式单一、更新速度慢、展览制作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我国的网上档案展览与国外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各档案馆对网上档案展览的重要性认识不同,有些档案馆网上档案展览只是传统档案展览的翻版,未经进一步组织就上传发布。很多只是跟风办展,没有认真去做。[13]再加上,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来指导网上档案展览的建设,档案馆人、财的短缺又进一步限制了网上档案展览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档案馆应该首先认识到网上档案展览的重要性,认识到网上档案展览与传统档案展览相比更省人力、物力、财力,受众面更广。另外,档案馆应丰富展览内容,提升网上档案展览的水平。开辟多种渠道,强化网上档案展览的宣传与反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参观者的建议。档案馆还应该善用专业人才,特别是计算机人才,保持网上档案展览的良性维护。[14]
3 结语
整体看来,我国档案展览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今后应当围绕两个方面重点开展研究:一是对传统档案展览的分类、分层次研究。综合档案馆与专业档案馆性质不同,举办的档案展览应当有所区别;综合档案馆层级和大小不同,举办的档案展览规模和突出的主题应当各有特色。分类、分层次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科学性。二是重点加强网上档案展览的研究。网上档案展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将网上展厅纳入规划之中重点建设是档案部门的应尽义务。对网上档案展览展开重点研究,包括借鉴国外和其他行业和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是档案学术界应尽之责。
参考文献:
[1][3]四川省档案局课题组.我国档案展览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档案,2003(5):13~15.
[2]刘荣华.当前档案专题展览存在的困难及对策[J].北京档案,2010(4):20~21.
[4][5]马素萍.办好档案展览的对策[J].中国档案,2003(4):22~23.
[6]余武南.基层单位举办档案展览存在的困难及对策[J].北京档案,2012(6):32~33.
[7]宋鑫娜.档案展览跨界合作模式初探[J].中国档案,2012(11):43~44.
[8][9]庞涛,韩玲玲.试析档案展览的发展趋势[J].档案与建设,2008(4):16~18.
[10][11]李文彬.档案展览的发展趋势[J].北京档案,2004(10):32~33.
[12][14]孙艳秋.试论网上档案展览活动[J]黑龙江档案,2012(6):12~13.
[13]陈丽萍.对国内网上档案展览的调查与分析——以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网站为调查对象[J].档案管理,2009(4):42~44.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来稿日期:201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