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

2014-01-13 12:14李合平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1期
关键词:静脉炎胺碘酮护理

李合平

【摘要】 目的:将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转变为专业的血管评估程序化输液,以期对患者的血管起更好的保护作用。方法:42例患者分别接受程序化的血管处理。结果:42例患者中,有30例出现不等程度的组织损伤和静脉炎,仅有1例患者的静脉血管因受到胺碘酮注射液的影响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现象(后来经过切开引流而治愈),剩余患者均需要局部治疗才可痊愈(使用土豆片或者硫酸镁)。结论:常见于胺碘酮注射液的并发症是组织损伤和静脉炎。减少患者发生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情况的策略是:由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改为专业化血管评估的程序化输液方法,有效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加强其责任心,更要能正确评估穿刺血管的情况并熟练掌握该药的特点。

【关键词】 胺碘酮; 组织损伤; 静脉炎; 护理

Care Strategy Damage in Tissue and Phlebophlogosis Because of Amiodarone Injection/LI He-p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01):099-100

【Abstract】 Objective: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way of intravenous fluids into professional vascular assessment programmed infusion,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the patients blood vessels.Method:Forty-two patients accepted programmed vascular treatment respectively.Result:In 42 patients,there were 30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tissue damage and phlebitis,1 patient happenedvein tissue necrosis because of effect of amiodarone injection(then after incision drainage and cured),the remaining patients were local treatment need to heal(Used potato chips or magnesium sulfate).Conclusion:Common in amiodarone injection complication is tissue damage and phlebitis.Reduction of tissue injury and phlebitis occurring in patients with strategy is:from the traditional way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into a specialized vascular assessment programmed infusion method,effectively promote the nursing personnel technical level enhancement,not only to strengthen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more to correctly assess puncture blood vessels and mast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ug.

【Key words】 Amiodarone; Tissue damage; Phlebitis;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219,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01.047

以往胺碘酮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见药物,其效果高效而安全,治疗心室颤动以及心动过速的顽固性疾病极为显著,因而被频繁应用于临床[1-3]。大剂量注射胺碘酮效果理想,已被大量应用于治疗心血管内科类疾病,但是胺碘酮也有一定的副作用[3]。如不及时发现并给予临床处理,将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痛苦,从而导致病情加重,即静脉炎的发生[4-5]。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应用胺碘酮注射液注射后出现静脉炎的19例患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积极护理策略,结果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应用胺碘酮外周静脉滴注引起静脉炎的19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9例,年龄33~86岁。以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静脉炎的判断标准为参考。静脉炎Ⅰ级标准:红(或肿)、穿刺点疼痛、未触及硬结、静脉无条索改变;静脉炎Ⅱ级标准:红(或肿)、穿刺点疼痛、未触及硬结、静脉有条索状改变;静脉炎Ⅲ级标准:红(或肿)、穿刺点疼痛、可触及硬结、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1.2 静脉炎临床表现及危害 静脉炎的临床表现:(1)选择四肢较粗直静脉,并避免反复静脉穿刺;(2)一旦药物外漏即应停止用药,局部用0.25%普鲁卡因1 mL局部环形封闭;(3)Ⅰ~Ⅱ度静脉炎经短期热敷即可消退;Ⅲ~Ⅳ度静脉炎可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6-8]。静脉炎有以下危害:(1)静脉壁损伤:在静脉入口和汇合处,血管壁结构最为薄弱,如出现微小裂伤,容易使血小板粘附,出现纤维蛋白沉积;(2)静脉血流缓慢:手术或长期卧床、心力衰竭、腹内压增高、下肢静脉曲张等[9-10],均可因血流缓慢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2,5,8]。

1.3 护理方法及患者局部特点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使用的药物因素等方面情况,探讨这些因素是否会引发静脉炎和组织损伤,并针对其诱发静脉炎的因素进行探讨且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4]。具体护理对策如下:本组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药物滴入速度缓慢,2例患者出现药物安全停滴现象。滴入不畅者,其疼痛不明显,仅有1例患者感到轻微的不适,给药局部皮肤及血管的颜色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继续使用药物后会出现轻微疼痛和肿胀;用药24 h后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的现象,使进针处上下15 cm×15 cm范围内受到波及[5-6]。其中2例患者继续给药的血管出现红色损伤,而且有逐步加重的迹象,这种现象在48~64 h后达到高峰[3,6]。受到损伤的用药皮肤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2例患者的进针处的皮肤出现了青紫色皮肤渗出现象,64 h后该症状逐步减轻[4-5,7]。当药物滴入速度减慢或者不畅时,立即输入2.5 mg地塞米松+2~3 mL生理盐水且每天进行局部封闭两次,期间给予两次不间断冷敷、抬高患者四肢以避免受压,患者局部疼痛情况不一,因其不同状况在24 h后给予硫酸镁湿敷(50%),湿敷温度不宜超过40 ℃;2例出现疼痛的患者采用食用醋+如意金黄散每天湿敷3~4次,效果较为满意[5-8]。进针处皮肤出现青紫色渗血的2例患者,进行外科处理,5 d后伤口处结痂[6-9]。

2 结果

本组19例患者中,6例患者的发生部位为手背,7例为手腕,3例为前臂,2例为足背,1例为足踝。对于药液外渗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控制给药速度、调整药物浓度等,严重者给予如意金黄散结合硫酸镁湿敷及5%利多卡因(加入生理盐水)环状阻滞。结果该组患者均明显好转,继而完全痊愈。1例患者的治疗方法是下肢部位注射局部组织结节状硬结,治疗1周后患者痊愈,且无一例皮肤溃烂、局部组织坏死的现象出现,见表1。

3 讨论

3.1 药物浓度、pH值、给药持续时间不当及对策 据相关报道,当高浓度注入(从外周静脉泵入)时,有87.9%发生率的静脉炎,明显增高[10]。当>2.8 g/L浓度的胺碘酮静脉注射时,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极为频繁。当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时间持续长达0.8 h时,几乎不能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但注射时间在22~33 h范围时,静脉炎发生率达到最高值,胺碘酮注射时间大于45 h时,静脉炎发生率未见继续增加。血液的标准pH值是7.4,如果不再此范围内,过碱(或者过酸),无论输入的药液时间多长,都可影响正常血管内膜的机能(通过代谢影响),进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10]。注射胺碘酮负荷量标准为2.8 mg/kg的体重,维持注射速度为1~1.5 mg/min,5 h后减至0.4~9 mg/min,1.5 d总量1500 mg[2-5]。

3.2 护理人员因素及其对策 输注通路选择不当,注射时使用的上肢静脉不符合标准,其末梢循环不好、径较细,易导致偏瘫患者肢体侧的静脉血管发生静脉炎。而人下肢静脉的静脉瓣较多,血流速度较慢,致使在血管内药液的持续时间更长,促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增高,应对策略是选择合理的血管通路[2-3]。在进行外周静脉注射胺碘酮药物时,选取上肢静脉玄关,单一开放一条静脉通路能够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2,5]。

参考文献

[1]张林.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784.

[2]文学琴,张钰,王群,等.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医学,2011,32(9):1497-1499.

[3]夏彩金.静脉输注胺碘酮注射液所致局部静脉炎的成因与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09-310.

[4]陶源,孙国珍,龚婷,等.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江苏医药,2011,37(17):2093-2094.

[5]裴小玲.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2):155-156.

[6]李婷.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10):950-951.

[7]贾若雅,程敏.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治疗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2,20(8):13-15.

[8]刘孟娟,周陈西.205例胺碘酮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20(1):47-49.

[9]董晓,朱赛楠,丁文惠.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房颤、房扑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2):194-200.

[10]李硕贤.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1(3):133-135.

(收稿日期:2013-06-27) (本文编辑:欧丽)

1.3 护理方法及患者局部特点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使用的药物因素等方面情况,探讨这些因素是否会引发静脉炎和组织损伤,并针对其诱发静脉炎的因素进行探讨且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4]。具体护理对策如下:本组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药物滴入速度缓慢,2例患者出现药物安全停滴现象。滴入不畅者,其疼痛不明显,仅有1例患者感到轻微的不适,给药局部皮肤及血管的颜色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继续使用药物后会出现轻微疼痛和肿胀;用药24 h后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的现象,使进针处上下15 cm×15 cm范围内受到波及[5-6]。其中2例患者继续给药的血管出现红色损伤,而且有逐步加重的迹象,这种现象在48~64 h后达到高峰[3,6]。受到损伤的用药皮肤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2例患者的进针处的皮肤出现了青紫色皮肤渗出现象,64 h后该症状逐步减轻[4-5,7]。当药物滴入速度减慢或者不畅时,立即输入2.5 mg地塞米松+2~3 mL生理盐水且每天进行局部封闭两次,期间给予两次不间断冷敷、抬高患者四肢以避免受压,患者局部疼痛情况不一,因其不同状况在24 h后给予硫酸镁湿敷(50%),湿敷温度不宜超过40 ℃;2例出现疼痛的患者采用食用醋+如意金黄散每天湿敷3~4次,效果较为满意[5-8]。进针处皮肤出现青紫色渗血的2例患者,进行外科处理,5 d后伤口处结痂[6-9]。

2 结果

本组19例患者中,6例患者的发生部位为手背,7例为手腕,3例为前臂,2例为足背,1例为足踝。对于药液外渗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控制给药速度、调整药物浓度等,严重者给予如意金黄散结合硫酸镁湿敷及5%利多卡因(加入生理盐水)环状阻滞。结果该组患者均明显好转,继而完全痊愈。1例患者的治疗方法是下肢部位注射局部组织结节状硬结,治疗1周后患者痊愈,且无一例皮肤溃烂、局部组织坏死的现象出现,见表1。

3 讨论

3.1 药物浓度、pH值、给药持续时间不当及对策 据相关报道,当高浓度注入(从外周静脉泵入)时,有87.9%发生率的静脉炎,明显增高[10]。当>2.8 g/L浓度的胺碘酮静脉注射时,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极为频繁。当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时间持续长达0.8 h时,几乎不能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但注射时间在22~33 h范围时,静脉炎发生率达到最高值,胺碘酮注射时间大于45 h时,静脉炎发生率未见继续增加。血液的标准pH值是7.4,如果不再此范围内,过碱(或者过酸),无论输入的药液时间多长,都可影响正常血管内膜的机能(通过代谢影响),进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10]。注射胺碘酮负荷量标准为2.8 mg/kg的体重,维持注射速度为1~1.5 mg/min,5 h后减至0.4~9 mg/min,1.5 d总量1500 mg[2-5]。

3.2 护理人员因素及其对策 输注通路选择不当,注射时使用的上肢静脉不符合标准,其末梢循环不好、径较细,易导致偏瘫患者肢体侧的静脉血管发生静脉炎。而人下肢静脉的静脉瓣较多,血流速度较慢,致使在血管内药液的持续时间更长,促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增高,应对策略是选择合理的血管通路[2-3]。在进行外周静脉注射胺碘酮药物时,选取上肢静脉玄关,单一开放一条静脉通路能够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2,5]。

参考文献

[1]张林.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784.

[2]文学琴,张钰,王群,等.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医学,2011,32(9):1497-1499.

[3]夏彩金.静脉输注胺碘酮注射液所致局部静脉炎的成因与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09-310.

[4]陶源,孙国珍,龚婷,等.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江苏医药,2011,37(17):2093-2094.

[5]裴小玲.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2):155-156.

[6]李婷.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10):950-951.

[7]贾若雅,程敏.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治疗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2,20(8):13-15.

[8]刘孟娟,周陈西.205例胺碘酮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20(1):47-49.

[9]董晓,朱赛楠,丁文惠.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房颤、房扑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2):194-200.

[10]李硕贤.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1(3):133-135.

(收稿日期:2013-06-27) (本文编辑:欧丽)

1.3 护理方法及患者局部特点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使用的药物因素等方面情况,探讨这些因素是否会引发静脉炎和组织损伤,并针对其诱发静脉炎的因素进行探讨且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4]。具体护理对策如下:本组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药物滴入速度缓慢,2例患者出现药物安全停滴现象。滴入不畅者,其疼痛不明显,仅有1例患者感到轻微的不适,给药局部皮肤及血管的颜色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继续使用药物后会出现轻微疼痛和肿胀;用药24 h后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的现象,使进针处上下15 cm×15 cm范围内受到波及[5-6]。其中2例患者继续给药的血管出现红色损伤,而且有逐步加重的迹象,这种现象在48~64 h后达到高峰[3,6]。受到损伤的用药皮肤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2例患者的进针处的皮肤出现了青紫色皮肤渗出现象,64 h后该症状逐步减轻[4-5,7]。当药物滴入速度减慢或者不畅时,立即输入2.5 mg地塞米松+2~3 mL生理盐水且每天进行局部封闭两次,期间给予两次不间断冷敷、抬高患者四肢以避免受压,患者局部疼痛情况不一,因其不同状况在24 h后给予硫酸镁湿敷(50%),湿敷温度不宜超过40 ℃;2例出现疼痛的患者采用食用醋+如意金黄散每天湿敷3~4次,效果较为满意[5-8]。进针处皮肤出现青紫色渗血的2例患者,进行外科处理,5 d后伤口处结痂[6-9]。

2 结果

本组19例患者中,6例患者的发生部位为手背,7例为手腕,3例为前臂,2例为足背,1例为足踝。对于药液外渗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控制给药速度、调整药物浓度等,严重者给予如意金黄散结合硫酸镁湿敷及5%利多卡因(加入生理盐水)环状阻滞。结果该组患者均明显好转,继而完全痊愈。1例患者的治疗方法是下肢部位注射局部组织结节状硬结,治疗1周后患者痊愈,且无一例皮肤溃烂、局部组织坏死的现象出现,见表1。

3 讨论

3.1 药物浓度、pH值、给药持续时间不当及对策 据相关报道,当高浓度注入(从外周静脉泵入)时,有87.9%发生率的静脉炎,明显增高[10]。当>2.8 g/L浓度的胺碘酮静脉注射时,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极为频繁。当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时间持续长达0.8 h时,几乎不能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但注射时间在22~33 h范围时,静脉炎发生率达到最高值,胺碘酮注射时间大于45 h时,静脉炎发生率未见继续增加。血液的标准pH值是7.4,如果不再此范围内,过碱(或者过酸),无论输入的药液时间多长,都可影响正常血管内膜的机能(通过代谢影响),进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10]。注射胺碘酮负荷量标准为2.8 mg/kg的体重,维持注射速度为1~1.5 mg/min,5 h后减至0.4~9 mg/min,1.5 d总量1500 mg[2-5]。

3.2 护理人员因素及其对策 输注通路选择不当,注射时使用的上肢静脉不符合标准,其末梢循环不好、径较细,易导致偏瘫患者肢体侧的静脉血管发生静脉炎。而人下肢静脉的静脉瓣较多,血流速度较慢,致使在血管内药液的持续时间更长,促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增高,应对策略是选择合理的血管通路[2-3]。在进行外周静脉注射胺碘酮药物时,选取上肢静脉玄关,单一开放一条静脉通路能够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2,5]。

参考文献

[1]张林.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784.

[2]文学琴,张钰,王群,等.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医学,2011,32(9):1497-1499.

[3]夏彩金.静脉输注胺碘酮注射液所致局部静脉炎的成因与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09-310.

[4]陶源,孙国珍,龚婷,等.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江苏医药,2011,37(17):2093-2094.

[5]裴小玲.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2):155-156.

[6]李婷.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10):950-951.

[7]贾若雅,程敏.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治疗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2,20(8):13-15.

[8]刘孟娟,周陈西.205例胺碘酮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20(1):47-49.

[9]董晓,朱赛楠,丁文惠.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房颤、房扑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2):194-200.

[10]李硕贤.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1(3):133-135.

(收稿日期:2013-06-27) (本文编辑:欧丽)

猜你喜欢
静脉炎胺碘酮护理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