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知识分层原则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
——以“地球的运动”为例

2014-01-13 08:47陈庆军
地理教学 2014年17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学生

陈庆军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福建 厦门 361021)

基于核心知识分层原则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
——以“地球的运动”为例

陈庆军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福建 厦门 361021)

实施新课程以来,高中自然地理(必修一)从体系、结构、内容、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都体现了新教育理念。但因高初中地理内容和教法学法的巨大落差、数理化生相关学科知识教学严重滞后,或因迎合考试评价致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取舍失衡等诸多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叠加,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地理的难度不亚于物理、数学,以致不少学生一开始就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并严重影响后续教学的正常开展。课堂教学方面,满堂灌、赶进度仍是普遍现象,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通过对教材的全面系统梳理,结合高初中课标和高中各阶段性目标,如会考高考要求,根据学习内容特点和高中各阶段学生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客观实际,以及学生的层次差异和要求,对必修Ⅰ自然地理核心知识,依据一定原则进行分层。通过教师引领下的课内外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机联系数理化生等学科内容,密切结合乡土时事等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发挥地理图析功能,教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概念图,精简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凸显学科的现实意义、价值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为师生减负提质。

一、核心知识的界定

本文所述的核心知识是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以及掌握上述知识所必需的相关知识。

本文所述的核心知识的具体内涵为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其外在形式为历年会考、高考等试题涉及的具体考点。

二、核心知识的分层原则

1.根据涉及的关联内容的难度、多寡(即信息强度)分层。

2.根据易混程度分层。

3.根据与学生知识储备关联的疏密程度即熟悉程度分层。

4.根据呈现形式是否直观具体形象分层。

5.根据教学目标水平(即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分层。

教师备课时大致将目标分为三层:基础性目标——地理基本知识及基本规律的识记;提高性目标——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简单运用;发展性目标——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6.根据相关学科关联知识的配合紧密程度分层。

7.根据学习掌握所需技巧的复杂程度分层。

三、基于分层原则的教学策略

根据核心知识的难易程度,相应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或教师提供优化资源,诸如如何构建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学习方法的辅助学习为主;或课堂师生及时互动、主要由教师讲授等三种教学形式。

四、“地球运动”核心知识的教学策略

1.落实“低起点、高要求”,创设图文密切结合的阅读材料和试题

教学实践中发现,知识点疏漏、概念理解不清、知识结构不全等基础性的问题,影响着所有层次的学生。利用教材和配套地图,采用菜单式的导学要求,按课文次序,通过小型问答和填空题逐步进行。这些难度较小的内容,通过图文结合说明,让学生自学,如经纬线、地轴、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自转、公转、昼夜、昼夜交替、四季(天文四季、气候四季、统计四季)等概念。

难度较大的,通过教师的图文结合讲解说明,及时互动,有效降低难度。如例1呈现的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因为涉及空间想象而有相当难度,可课堂结合演示说明(见图1)。

图1 各纬度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示意图

例1(2014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卷)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图2。读图完成11~12题。

图2

11.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1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

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

解析:日期a日出时间最晚、昼最短(冬至日),相反则昼最长,所以b日期应为春分日。对照图1可知11题答案C。日期a昼长12-2(7:40-6∶30)即12h-2h20m,夏至日为12+2(6∶30-5∶20)即12h+2h20m。

2. 针对信息量大的知识体系,创设思维导图、概念图,构建简洁明了的知识树

必修1综合题如地球运动,因涉及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致难度高。可通过创设思维导图、概念图,结合教材,从概念、原理到规律,循点、线、面、体依次构建知识体系。如地球运动规律及其意义。(见图3)

图3 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3.让“先行组织者”先行,重建一个以生活经验为中心的知识结构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1]即通过引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支撑性材料(生活场景、经验与铺垫性知识),提醒、引导学生课前观察有关生活场景,或课内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2]自然地理问题大都宏观、生活中又有可见性,因此利用生活场景、经验,既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可强化理解和记忆。

例2(厦门市2014届高三文综质量检测)如图4所示,2014年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某地(105°E)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读图完成11~12题。(解析见图7)

图4

11.图5中能正确表示该日北京时间15时花坛受阳光照射情况为(D)图5

12.若不考虑天气状况,该地能再看到图4所示情景的日期大致为(D)

A.4月12日 B.7月13日 C.8月28日 D.10月14日

图6 日出日落方位图

⑴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的来向

赤道上春秋分:正东升,正西落;3月21日~9月23日东北升西北落,9月23日~次年3月21日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地区(0点位置恰日出日落):北半球为正北,南半球为正南。

其余纬度3月21日至9月23日:东北升,西北落;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东南升,西南落;3月 21日、9月23日:正东升,正西落。

⑵正午前后太阳光的来向:判断太阳直射点与该地的方位

北回归线至赤道:如10°N,太阳直射点在其南至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光在正南,反之正北。南回归线至赤道则相反。

图7 日影覆盖分析示意图

4.高中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

《必修1》中不少内容涉及数理化生等学科原理、规律、思想、方法、技能(如几何作图)。补充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如“地球运动”有很多对称的问题,例如自转速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公转速度(见图8乙丙相同,甲丁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见图9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南北对称递减)、昼夜长短(如北半球30°N昼长等于南半球30°S夜长)、太阳高度、日影长短、日出日落方位(见图6地方时12时为界对称分列东西两侧)。例如例1第12题,日期a(冬至日)与对称轴日期b(秋分日)相比,日出晚1h10m,昼短2h20m,另一对称点(夏至日)昼长2h20m,故答案选D。

图8 地球公转示意图

图9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示意图

例3(2013年福建省质检文综)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教学大楼四周日照情况进行观测。图10示意某日大楼日出、日落楼影分布,读图回答11~12题。(解析见图11)

图10

11.该日接受日照时间最长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该日当地的昼长约为

A.3小时 B.15小时

C.9小时 D.18小时

图11 太阳视运动与楼影关系示意图

解析:图11中可见,丁得不到日照的时间最短(角度最小),故11题选D;日出光线入射方向与日落光线入射方向所成夹角大于90度,即白昼应在6小时以上,又要小于12小时(直射南半球),故12选C。

5.复杂问题的分解与综合

一个复杂的地理问题往往由多个简单的问题组成。进行因素分析,可分解成若干密切联系的简单问题。本着由易到难、近及远、简至繁的原则,逐一分析,再叠加综合。教材提供的典例∶单圈环流(只考虑赤道极地间热力差异)→三圈环流(叠加自转偏向力)→季风环流(再叠加海陆热力差异)。

例4(2005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001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穿越北极的国际航线试飞成功,从上海(31°N,121°E)至芝加哥(42°N,88°W)仅用15小时35分钟。读图12回答1~4题。

图12

1. 若飞机北京时间5月20日5时55分从上海飞往芝加哥

A.一路上都是白天

B.伦敦会位于飞机的正北方向

C.北极星的高度保持不变

D.经极点附近机罗盘不受干扰

分解:①沿121°E从31°N飞越北极,再沿88°W飞到42°N,跨纬度(90-31+90-42)即107°,用时15小时35分,时速约6.9°/h;②飞行中,受自转影响,6h后120°E逆时针向西转至近12h位置,依次类推。

图13-1

图13-2

图13-3

图13-4

五、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成绩对比:相同试卷与同校往届比、与他校同届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妥善处理核心知识的分层教学问题,提供适用的学习资源与环境,中等及其以下难度的问题,学生大多能自学解决。较难的问题,通过及时的师生互动、针对性的讲解、螺旋式上升的变式训练,各层次学生的学业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显著提升。

参考资料:

[1] 教科研.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N/OL].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教育科研,http://www. sdsxyz.com.cn/jyky/2013-04-03/1559.htm1,2013-04-03.2014-06-03

[2] 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学生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有趣的分层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