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简介

2014-01-13 09:34:24方琦
地理教学 2014年19期
关键词:贝尔斯雅斯哲学观

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简介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他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一生从教四十多年的教育家。曾任海德堡大学、巴塞尔大学等大学教授。他有诸多著作问世,如《这个时代的人》《现代的精神状况》《存在哲学》《哲学入门》《什么是教育》等。

其中《什么是教育》(中文版邹进译,1991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是一本教育哲学类著作,全文以哲学的视角,从教育大环境谈起,论述了教育的类型、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教育的过程与任务、教育与语言以及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然后深入到大学教育,着重讨论了什么是大学、大学教育的性质与内容、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任务,并尝试提出大学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对当代教育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存在主义是二战后西方哲学家们对于“技术”“政治”以及人类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后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雅斯贝尔斯就是当时存在主义哲学观的代表人物。《什么是教育》一书所表达的教育观,是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直接反映。雅斯贝尔斯基于“存在”“自由”“权威”的哲学观,弘扬人的主体价值和主观能动性。

本书从哲学层面深刻的论述了对教育的理解,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提出“全人”的教育目的,鼓励个体“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指出“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善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途,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推崇苏格拉底式教育,认为教育是师生主体间自由交往的过程等等。

该书可以看成作者对当时德国教育的反思,同时可以使我们目睹欧洲教育发展的一些脉络。尽管在此书中体现出来的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带有存在主义哲学色彩,勾画出了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蓝图。但是对照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该书中体现出来的重视对人的培养、重视教育,倡导“自我教育”“全民教育”“全人教育”“自由教育”“尊师重教”等观念仍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通过阅读《什么是教育》可以促使我们反思自身、反思我们的教育,对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方琦)

猜你喜欢
贝尔斯雅斯哲学观
《雅斯贝斯艺术家论研究》评介
暮年左宗棠
智珠二则
领导文萃(2018年14期)2018-07-31 09:58:22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超越之维——从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观的比较谈起
试论康德哲学观对柏拉图哲学观的超越
湖湘论坛(2016年1期)2016-12-01 04:22:27
汉朝统治者的哲学观对汉代服饰的影响
荷兰74岁前首相仰面摔在红毯上
环球时报(2014-03-13)2014-03-13 05:04:23
克拉斯诺雅斯克地区开始建设新的铁路枢纽
美媒狂揭“屠村”士兵老底
环球时报(2012-03-19)2012-03-19 13:53:14
教授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