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交通战备办公室 陈稳定 宋 凯
军事运输计划是军内外相关单位组织实施军事运输的依据,科学合理的军事运输计划是快速、高效、经济地组织实施军事运输的基础。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参战部队机动频繁、范围广泛,人员、装备和物资运输量大,时间要求高,对军事运输的时效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军事运输计划管理必须尽快适应“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军事运输计划管理,特别是应在简化内容、创新模式、改进手段、强化监控上下工夫。
军事运输计划应反映部队运输需求的主要内容。按照现行军事运输计划管理规章制度,部队申报军事运输计划内容比较繁杂、要求较高,执行难度大。部队申报军事运输计划前,不仅要弄清任务性质、运输对象的品名、规格、数量等基础信息,而且还要根据任务特点,确定运输方式,选择合适的装(卸)载车站、机场、港口码头,计算运力需求,部队机动还要编制输送方案,提出运输的要求。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对于申报计划单位,特别是平时机动较少的部队而言都是费时费力、难度不小的工作。当前,部队军事交通业务人员大多身兼多职,而且岗位频繁轮换,对于军事运输计划管理的规章了解有限,特别是对全国交通运输保障整体情况掌握较少,让其在短时间内正确选择运输方式以及装(卸)载车站、机场、港口码头和准确计算运力需求,难度较大,质量难以保证。虽然平时有时间查阅资料、多方咨询、参照以往惯例执行,而且还有上级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层层把关、补充完善、调整变更,但在战时或紧急情况下,很可能会因在运输计划申报环节耗时过多而贻误战机。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时间就是战斗力,时间就是胜利,不允许在军事运输计划申报环节耗费太多时间。因此,在紧急情况下,部队申报作战、维稳、抢险救灾等军事运输计划时应简化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不必确定运输方式。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运输条件极大改善,可选择的运输方式很多,保障能力也不断变化,选择何种运输方式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方面部队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很难做到。二是不必确定装(卸)载站点。运输方式决定装(卸)载车站、机场、港口码头,在运输方式不确定的情况下,不可能确定具体装(卸)载站点,加上同一地区可能有多个车站、机场、港口码头,部队很难掌握它们的基础设施和保障能力,无法迅即做出合理选择。三是不必计算运力数量需求。只有在确定运输方式的前提下才能计算运力需求,反之,计算所需运力没有实际意义。而且,现在各种运输工具种类多、型号杂,选择和计算的专业性强,部队上报的只能是估算,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与实际相差悬殊。因此,部队申报军事运输计划时,只需提供运输任务的基础信息和运输的基本要求,所需运力需求计算专业性较强,可由各大单位军事交通运输部门或总部计划审批部门完成。这样既可减轻部队计划管理人员的负担,又可缩短计划申报时间并提高效率,还能提高军事运输计划质量,为组织实施紧急运输争取宝贵时间。
在长期的军事运输管理实践中,我军已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军事运输计划审批方式,有明确分工、基本原则和成熟的做法,可以满足部队遂行各项军事任务的运输需求,但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提高战时和紧急情况下军事运输计划质量,应在当前基础上改进、创新审批方式。一是“一站式”受理军事运输计划。对部队申报的军事运输计划,无论涉及几种运输方式,多少个运输环节,军区和总部计划审批单位收到后,应按分工搞好初步审查,只要计划的基本要素齐全无误,原则上应该受理,其他具体问题由机关内部协调处理,部队不必逐个部门分别报送,对申报的运输计划原则上应作出相应安排,避免部队多头申报计划,多头联系安排,尽可能方便部队。二是集中组织会审运输计划。对作战等紧急军事运输计划,计划审批单位应改变按运输方式不同分别审批的传统做法,采取从相关业务部门抽调骨干力量集中审批的方式。对部队和下级单位报送的运输计划统一分析,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实际保障能力进行统一平衡优化,安排最安全、最便捷的运输方式。按运输方式分类审批,单一运输方式可以完成的直接批复;涉及几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各自提出保障意见,进行综合平衡后审批。三是全面合理安排运输计划。现行军事运输计划管理规章对军事运输范围的要求不完全一致,有的宽、有的窄。但在审批作战等紧急运输计划时,应特事特办。凡是部队申报的军事运输计划,计划审批单位应尽可能按部队要求,结合具体运输条件做出合理安排。凡符合整列、整机、整船运输的安排整列、整机、整船运输,不符合的可以安排旅客列车、航班、客船捎运。凡能采用集装箱运输的安排集装箱运输,能直达运输的尽可能安排直达运输。不能直达运输的,可安排多式联运,并对各运输环节的衔接做出合理安排,力争做到“门到门”无缝连接,为快捷高效地组织实施军事运输创造条件。
当前,军事运输计划管理从申报、审批到下达,主要是手工作业,借助部分软件完成,自动化程度较低。这种管理手段不够科学,不仅效率低,而且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不利于提高军事运输效率,难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军事交通运输保障的要求。提高军事运输计划管理信息化水平,应逐步实现从手工管理为主向信息化管理为主的转变。当前,应下工夫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整合完善军事交通运输数据库。近年来,各级军事交通运输部门根据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陆续建立了一些相关的数据库,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形成系统规模;互相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兼容性差,而且缺少日常维护,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的可信度不高。应按照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对现有军事运输数据库进行整合,在搞好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分类收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并建立维护制度,使各类信息不断更新,使所有数据处于最新最准的状态,确保其可信可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军事交通运输任务需要,不断完善数据库的内容,逐步涵盖军事运输计划管理所需的部队武器装备、交通设置和运载能力。为此,应努力做到交通运输管理机关和运输企业相关的运输规章、标准制度等方面信息,均能在数据库中查询并共享。二是优化升级计划管理软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军已陆续开发了铁路、水路、公路和航空军事运输的计划提报管理软件,迈出了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处理的第一步。但现行软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且互不兼容,应当对现有计划管理软件进行整合升级,在保持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完善功能,提高自动化水平。同时,应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综合运输计划管理系统,按照综合运输的要求和现代物流的理念,将计划审批过程变成运输方式优化的过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军事运输计划质量。三是解决网络传输问题。目前,军事运输计划提报和下达,虽然采用了计算机录入信息手段,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工作条件,但还处于用光盘传递信息阶段,未能解决网上传输问题,处于现代与原始手段结合状态,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耽误时间、影响效率,而且不利于保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这种状态与信息化管理的环境很不相称,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军事运输保障的要求。应借军队物联网建设之机,大力推进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网络管理。首先,要解决好传输渠道。军事运输计划涉及部队行动,事关战争成败,保密要求高,必须选择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在军队内部可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在地方可依托“党政专网”。其次,还需采取措施对关键信息做加密处理。如可采用密码代号等方式,以双保险的手段,确保军事运输计划传递的安全。
战时人员、物资运输进度、所处位置、到达时间是各级指挥员关注的大事。相关军事交通部门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在运任务的动态,为首长、机关提供相关信息,才能争取主动。因此,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必须加强军事运输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控。目前,总部机关虽然建立、接入了部分军事交通运输调度指挥系统,但从实际效果看利用率不够高,并且没有集各种运输方式一体的调度查询系统。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应抓住当前军队和地方信息化建设的大好时机,利用军队和地方交通运输系统两个平台,完善军事运输调度指挥和监控系统,向可视化运输迈进,逐步实现军事运输的精准掌控。当前,应重点解决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建立一体化运输调度指挥室。现阶段地方交通部门运输调度指挥系统均已陆续建成,在运输组织保障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引入地方的调度指挥系统,对军事交通运输机关现有的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室升级改造,建成融合四种运输方式(铁路、水路、公路和航空)的综合性指挥中心,对以上四种运输方式统一管理,集中监控,实时指挥,实现对军事运输的全面掌控。二是在运输工具中加装定位系统。对承担重要运输任务的运载工具应加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神通视频通话系统等信息化工具,实现对运输的实时可视,随运输工具获取该批运输所处位置、行进路线、运行速度等重要信息,以便解决目前部队利用手机和电话向上级机关报告运输动态的问题。三是实现各级军事交通部门信息互通。着手搭建军区、军兵种层面的运输调度指挥系统,通过网络授权,实现各级运输部门对运输计划组织实施信息共享,达到全过程的可视、可查、可控,真正享受到信息化建设成果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