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海岸联合防卫作战指挥效能探析

2014-01-11 07:2273176部队部队长参谋长江时忠
国防 2014年4期
关键词:效能力量

73176部队部队长 钱 俊 参谋长 江时忠

提高海岸联合防卫作战指挥效能探析

73176部队部队长 钱 俊 参谋长 江时忠

大规模作战背景下,海岸联合防卫作战是整个战役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决贯彻“积极防卫、联合防卫、机动防卫”的作战指导,不断更新指挥观念,创新拓展方式方法,持续优化指挥保障,努力提高海岸联合防卫作战指挥效能,圆满顺利完成作战任务。

信息化条件下,海岸联合防卫作战呈现出三个方面的显著趋势:一是参战力量多元化。未来濒海地区防卫作战将是多军兵种的联合作战,参战力量多、单位杂、数量大。既有陆军部队,又有海军、空军力量;既有现役海防部队,又有民兵、预备役力量;既有公安、武警、边防等地方武装,又有党、政、群等支前力量。如何将各种作战、保障力量纳入协调统一的指挥体系,是提高指挥效能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二是作战样式复杂化。未来濒海地区防卫作战,既不是过去的抗敌大规模登陆,也不是单纯的反小股渗透袭扰,而是防敌信息心理攻击、防敌空中突袭、防敌特分子破坏、防敌精确打击、协防重要目标等多种任务交织、复杂多样的作战行动。既要防得严、抗得住,又要打得快、封得死;既要护路保交,为快速机动提供安全掩护,又要扼点守要,为攻势行动提供有力保证。如何根据多样化的行动样式灵活采取恰当的指挥方式,是提高指挥效能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三是指挥系统对抗化。随着远程精确打击、高技术侦察装备和电子战、网络战系统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广泛运用,未来濒海地区防卫作战环境将更加复杂恶劣,通信系统和指挥自动化系统极易被干扰破坏,指挥控制系统战场生存能力减弱,指挥的稳定性面临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如何以周密可靠的指挥保障来确保指挥协同的高度稳定,是提高指挥效能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以“联”为要,构建与作战任务相适应的指挥体系

未来海岸联合防卫作战,军地各方指挥体制众多,互不兼容,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在“联”字上求突破,构建科学实用、灵敏高效的指挥体系。

一是建立权威高效的联合指挥机构。濒海地区海岸联合防卫作战,参战力量多,要求指挥机构必须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同时战场情况复杂多变,必须建立上下一致的扁平网状指挥机构,精简指挥层次,减少冗余环节,实施有效控制。按照以上要求,海岸联合防卫作战可以军队各级指挥机构为主体,构建两个层次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联合指挥机构,即城市防卫作战联合指挥部和海防区(防卫区)联合指挥所,实施集中指挥,统一筹划战场布局、调控作战力量、计划动员支前、组织作战保障、强化战场管制,确保各项作战行动的协调、有序。

二是确立精干融合的指挥要素编组。打破军地指挥系统原有的条块分割局面,联合指挥部统一编组设置“四所”“六中心”,即基本、预备、后方和前进指挥所(视情派出),基本指挥所由作战指挥、人民防空、城市管控、国防动员、政治工作和综合保障六个中心构成,各参战力量均派出指挥员参加。海防区联合指挥所吸收防区内加强、配属力量领导(联络员)参加,可设置指挥控制组、情报侦察组、海防协调组、战场管制组、政治工作组、综合保障组。军地各级指挥员(联络员)在联合指挥机构各要素位置上共同作业,实现信息共享、即时会商、同步联动、快速指挥。

三是确定明晰顺畅的指挥协同关系。针对指挥协同关系复杂、强调时效的特点,可以按照“任务牵引、灵活运用,把握重心、突出主体”的原则来确定。“任务牵引、灵活运用”旨在紧紧围绕主要任务和敌情实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照预定协同计划组织战斗,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并根据不同作战样式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协同方式;“把握重心、突出主体”是指根据不同的战斗样式、战斗时节和战斗行动,突出不同的指挥协同重心,确定合理的指挥协同主体,真正实现“五定”,即定单位、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目标)、定战法。

二、以“活”为魂,运用与行动样式相符合的指挥方式

未来海岸联合防卫作战,战线长、范围广、影响大,与主战场作战息息相关,要以行动样式为依据,在“活”字上做文章,灵活多变地选择运用多种指挥方式。

一是同步直达,实现“扁平式”指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以快吃慢”的特征尤为明显,要求基于信息技术来缩短指挥信息传递路径,简化指挥流程,达到提高指挥效能的目的。在海岸联合防卫作战中,可以改变过去“点对点”的阶梯式指挥,依托指挥信息系统,采取“点对面”的指挥方式,上下联动,异地同步,使各作战单元同步接收情况,同步分析判断。建立“网状互联、多层联动”的指令信息流转方式,通过减少指挥层级,缩减中间环节,使指挥信息尽量“一步到位”,以节省时间,把握战机。

二是精准实时,达成“精确化”指挥。能量的精确释放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基本特征,指挥信息系统的组织运用,必须克服“粗放式”的指挥应用模式,在“精”字上构筑发挥指挥效能的可靠支点。以人员装备实力、战备训练水平、机动打击能力等作战数据为基础,重点抓好实力统计分析、作战能力评估、重要目标信息、弹药消耗等战场动态数据建设,为精确指挥控制提供准确、实时、保鲜的数据支撑。将作战数据库向主战武器平台、海防机动分队乃至单兵等一线作战单元拓展延伸,做到无缝隙传递、无障碍共享、无失真处理,确保指挥信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是灵活高效,采取“自主式”指挥。未来海岸联合防卫作战,参战力量多元,防线点多面广,局势瞬息万变,作战分队若分散逐级上报信息,不利于指挥员快速作出准确判断、定下正确决心,从而易导致贻误战机。应当坚持“灵活高效”的原则,根据战场态势,在遇到原有建制被打破、指挥通信遭中断等不利情况下,应急重组作战模块,必要时赋予作战单元指挥员一定的临机指挥权,或者灵活运用预置代码、短语口令及运动通信等传统保底指挥方式,提高指挥控制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三、以“统”为纲,落实与决策需求相配套的指挥保障

信息化条件下海岸联合防卫作战指挥保障,技术含量高、需求量大、时效性强,要积极走开军民融合式保障路子,在“统”字上下工夫,为联合作战指挥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充分发挥军地情报专业力量的职能作用,周密组织情报信息保障。首先,要加强与上级及友邻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大范围侦察情报和远方海、空情;其次,要积极构建情报预警系统,努力将参战的各军兵种和地方的侦察预警力量融合到防卫区域情报侦察预警系统中,统一编组“四网一中心”,即雷达侦察网、对空观察网、无线电技术侦察网、民兵情报信息网和情报处理中心,及时掌握敌情动态;最后,要广泛组织侦察监控行动,实时掌握战场情报信息,以部队雷达系统为主,充分运用地方的气象雷达、民用航管雷达等监控设备建立纵深多梯次雷达监视网,全方位侦察搜集敌方情报信息,及时发现敌袭击破坏企图。

二是建立稳定顺畅的通信网络。按照三军互通、军民兼用、立体组网、纵横交错的原则,把防卫区域内的各种通信力量和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形成稳定、顺畅的整体信息保障能力。依托部队既有通信设施,利用地方通信资源优势,综合运用有线、无线、卫星、光缆、微波接力等多种通信手段,将各军兵种通信和民用通信系统联结起来,使上下级之间、军兵种之间、军地之间能够进行多渠道、多方式、全时段的通信联络。加大组网“深度”和“密度”,强化“最后一公里”末端通信保障,形成机固结合、声像结合、网(络)专(向)结合、纵横贯通的指挥通信网络。联合指挥部统一分配无线电频率,最大程度减小或消除联合作战中的电磁信号自扰、互扰现象。

三是搭建综合集成的指挥平台。本着“军地兼容、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反应灵敏、安全保密”的原则,以军队一体化指挥平台为主体,整合综合信息网、视频会议系统、单兵背负式卫星终端,引接地方政务、110指挥中心、海事、人防、气象、交通等单位的指挥信息网络,统一标准,规范数据,建成纵向指挥一线作战分队,横向链接主要参战单位,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监视、侦察等于一体的联合作战指挥控制平台,不断拓展指挥平台功能,实现指挥信息上下一体、左右联通,为作战指挥提供集成高效的操作平台。

简 讯

山西省柳林县党政领导大力支持国防建设

山西省柳林县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战争年代,山西第一个县级红色革命政权就诞生在柳林。新的历史时期,该县党政领导继承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精神,大力支持国防建设,弘扬拥军优属光荣传统。县委书记王宁始终把党管武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落实军地双重领导、双向兼职、工作述职等制度,率先推出工作“五纳入”:把武装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盘考虑,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计划统一安排,把国防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规划科学建设,把武装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统筹预算,把武装工作绩效纳入各级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评,使武装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县长武跃飞说:“我没有当过兵,但我姓武,就该支持武装工作!”在去年“军事日”活动暨党管武装述职会议上,他向全县提出支持武装工作“三个一”活动:县政府集中精力为人武部办一件大事,乡镇想方设法为人武部办一件实事,每个企业为人武部办一件好事。针对武装部基础设施落后、民兵训练缺少场所的现状,县里在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开会落实新营区建设项目,用两年时间建成了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营区。该县还投资建成了贯通乡镇、野固设施结合、动中信息联通为一体的信息指挥系统。在主要路口、交通要道等公共场所设立了宣传灯箱、宣传栏,相继修葺和拓展了贺昌烈士陵园、三交刘志丹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国防教育融入各个领域,为实现中国梦不断提供正能量。

(朱德贵 薛东升)

猜你喜欢
效能力量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自然的力量
坚持的力量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初中阅读教学互动效能的提升策略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基于ADC法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
怀疑一切的力量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