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省军区“保畅通”行动后勤保障问题研究

2014-01-11 00:57:57安徽省军区后勤部陈琮琪华工厂
国防 2014年3期
关键词:后勤保障过境机动

安徽省军区后勤部 陈琮琪 华工厂 郑 波

内陆省军区是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动员基地、保障基地和机动通道,建立安全的“保障走廊”,确保参战部队、动员物资“进得来、供得上、救得下、出得去”是其战时担负的重要任务,也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

一、“保畅通”行动后勤保障方法

一是基点辐射保障。对交通要道相对集中的地区,把交通、运输、卫生等“条”状系统保障力量,与各县(市、区)的“块”状行政区域力量结合起来,建立各种保障实体,划定保障区域,在保障沿线集中配置供应站、救护所、修理所、气象站等,实现基地保障方式。在过境部队通过前,根据上级通报的情况和过境部队需要,及时聚焦保障力量,形成保障“拳头”。保障过程中,各分散的保障机构及时将信息反馈至基地,基地适时调整保障力量,形成以基地为依托,辐射周边地区的保障态势,实现以中心控周边,以周边带中心的保障模式。

二是预置接力保障。当交通道路较狭长时,可依据部队经过的道路,将整个保障通道划分若干个区段,按行政区划区分保障任务,以县(市、区)为基本保障单位,实行区域(路段、区段)包干负责的方法实施接力保障,组成前后贯通、左右关联、梯次衔接的保障链条,形成节点式保障模式。在过境部队经过前,将支前保障力量预设在区段内,部队经过时保障力量紧随其后组织保障,直到过境部队到达下个节点。过境部队跨越行政区域时,保障任务可由两个行政区自行交接,或由上级“保畅通”指挥机构协调交接,确保供应保障及时链接、不间断。

三是跟进伴随保障。对于地域范围较广、沿途城镇较少、保障资源贫乏的地区,可采取区内伴随形式组织保障,即从支前保障力量中抽出部分医疗救护人员、饮食保障人员以及交通保障分队等,从部队进入开始,采取区内全程跟踪的形式,随过境部队一起行动,直至通过所辖区域。跟进伴随保障重点负责部队的医疗救护、饮食和道路抢修等任务,当部队后勤保障力量损失较多时,及时组织补充调整,将有关保障力量充实到部队中,全程担负作战保障任务。

四是实施对口保障。对口保障是按照过境部队对保障力量的需求,组织类别相同或相近的民兵分队与部队现有力量合成整体作战实力的保障活动。对口保障主要表现为专业技术力量对口保障,即组织专业性较强的保障队伍配合部队遂行专业保障任务。这也是在未来战争中采用较多的一种保障方式,如从地方汽车修理行业抽调技术人员组成车辆抢修分队,配合主要方向部队抢修车辆;从地方医疗系统抽调人员组成医疗救护队,担负战时过境部队伤病员救治任务等,使保障与部队的需求一致。

二、“保畅通”行动后勤保障对策和措施

(一)充分做好动员准备,提高快速保障能力。根据辖区内战场环境和过境部队可能采取的机动样式,以及当地可供动员的后勤保障潜力,制订多种保障预案。搞准过境部队“要什么、要多少、何时要、怎么要”,弄清地方“有什么、有多少、在哪里、怎么给”,按照保障需求,制订铁路、公路、水路等不同机动方式下后勤力量动员抽组预案,做到一种情况多种预案、一种预案多种措施,确保一有任务“拿来就能用、对着就能干”。健全后勤动员机制。一方面,围绕生活、医疗、物资、运输等保障任务,积极与地方政府、医疗、交通等行政事业部门协调构建由省军区各级后勤、驻地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一体化联合保障动员指挥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加快制定后勤力量动员地方性法规,落实经济补偿措施,重点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难落实、物资难筹措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厂矿、企事业单位及交通沿线调查分析,搞清交通要道附近的保障资源情况,建立后勤动员力量档案,实现平时预编、战时实编,确保一声令下,拉得出、供得上、救得下。

(二)合理部署保障力量,提高全域保障能力。主要有以下三种部署方式:一是沿重点城镇配置。对于动员力量相对不足或交通要道相对集中的地区,可采取重点配置、留有机动的办法,将主要保障力量配置在所辖城镇上,形成以主要居民区为依托的基点式配置方法,利于物资筹措和伤员快速后送,并留部分力量用作机动保障,应付紧急情况,用在关键环节,以发挥整体保障力量的作用。二是沿主要交通要道配置。对于经济条件较好、动员保障潜力大、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可在主要铁路、公路干线两侧分散配置保障力量,形成有重点的多点、多方向保障力量部署形式。部队机动过境时,可以铁路、公路干线既有保障设施为依托,以部署的机动保障力量为主体实施后勤保障,形成多个梯次、互为补充的保障态势。三是沿江河港口、码头配置。采取“分段布势、点线结合”的方法,在境内江河沿岸主要码头、港口合理配置保障力量,形成江(河)沿线的重要目标都有专业保障力量的布局,这样过境部队沿水上机动或者进行倒运、转运时,也能得到持续不间断的供应与保障。

(三)加强针对性编组训练,提高实战保障能力。结合年度民兵、预备役部队编组训练,重点开展“三实”训练,即实兵训练:组织编组内的后勤保障力量或专业分队,以保障力量紧急动员、快速编组、实施保障为主要课题,采取分段作业、连贯实施的方法,开展针对性、适应性保障课题演练。实际开设训练:按照“一年抓一片,三年轮一遍”的思路,每年有重点地组织通道沿线预编的地方保障力量和预置的生活保障设施,进行模拟实战开设演练。实际保障训练:主动加强与担负机动作战任务的部队后勤联系,结合部队平时开展演习、机动等时机,适时组织保障课题演练,使编组动员的各种后勤力量真正形成保障力。

三、“保畅通”行动后勤保障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单一保障与融合保障的关系。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保畅通”任务繁重,涉及军地部门多,必须坚持人民战争和融合保障思想,发挥“大交通”保障体系的优势。通过建立军民融合式交通运输保障体系,凝聚各方面力量,统一使用,做到军民运力共用、部队地方同保,形成有机结合的整体。

(二)处理好关照全局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在力量使用上,坚持集中力量保障重点目标,根据战场情况对各种保障力量科学组合,合理运用,做到重点力量重点使用。同时,也要着眼辖区保障全局,统筹协调安排保障力量,避免出现保障盲区。在保障对象上,既要突出过境部队这个保障重点,也要考虑辖区部队机动部署相关保障,共同计划交通道路、车站的使用和保障,确保保障行动协调一致、忙而不乱。

(三)处理好内部协同与外部协同的关系。一是要搞好地方保障力量与过境部队之间的协调,将过境部队需求及时向地方保障力量通报,并将地方保障力量动员征集的方式、数量、质量、时限和使用规定向过境部队通报,确保地方保障力量与过境部队的保障需求达到一致。二是要搞好战役各阶段地方主要保障行动与过境部队作战行动、过境部队自身保障行动之间的协调,及时掌握战役各阶段进程和过境部队对保障的需求,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保障力量的动员、物资的征集,增强持续保障能力。三是要搞好各类作战勤务、后勤专业勤务、装备专业勤务之间以及与过境部队之间的协调。

猜你喜欢
后勤保障过境机动
台风过境,未来电工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装载机动臂的疲劳寿命计算
12万亩机动地不再“流浪”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2:02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辨云识雨 等
中俄简化过境哈萨克斯坦货物运输通关程序
中亚信息(2016年3期)2016-12-01 06:08:26
节后
江南诗(2015年3期)2015-06-01 17:14:46
海上机动之师
金门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训及启示
军事历史(2003年1期)2003-08-21 06: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