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SBS广播新闻网1月9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新儒学 1月1日,许多孩子聚在一起齐诵《弟子规》。《弟子规》是一个17世纪的儒家文本,可解读为“好学生好孩子标准”。据中国媒体报道,在位于北京市中心历史悠久的国子监诵读《弟子规》充满象征意义,这里是过去数百年儒家学习中心。这是对儒家经典的变相接受,一改中国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一贯做法。自清朝在1911年灭亡后,中国教育就转而采用更加现代的课程,如数学、科学和语文。 《弟子规》由清代学者李毓秀创作,全文仅1080个字。十几年前,中国掀起一场“读经”运动,旨在向儿童传授儒家经典,《弟子规》由此重现。该运动的追随者相信,中国的下一代是被宠坏的独生子女,常被称作“小皇帝”,诵读经典作品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孝顺,长大后更正直。《弟子规》已拥有众多中国父母粉丝,他们都认为一些当代社会病是放弃传统价值观的后果。 跟其他中国经典儿童作品相比,《弟子规》更加严格,它主要集中于儒家行为准则,给出这样的建议:“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一名专门培训中国官员的中央党校教授写了一本书,叫做《大家都学弟子规》,中国各级党组织都已组织学习该书。《弟子规》还产生底层效应。一些企业老板称,基于《弟子规》的企业文化提高了生产力。一家制造电子元件的公司老总在工厂积极宣传《弟子规》,他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读过《弟子规》的经理更负责任、工人更感恩。 也有很多人对这种盛行的新儒家思潮不满,觉得是教育倒退,鼓励循规蹈矩,压制思想自由,不利于培养21世纪人才。▲(作者雷切尔·卢,甘文凝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