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梅
辽宁省锦州市第二医院护理部,辽宁锦州 121000
临床代谢性疾病常见类型中,糖尿病占较高病发比例,由体内胰岛素生物学作用障碍或胰岛素分泌异常(缺陷)造成葡萄糖在血液中过多堆积所致,可诱导多种并发症,患者需终身治疗。糖尿病传统护理模式以内分泌科为中心,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缺乏,仅对科室工作关心,而对专科护理糖尿病人有所忽略,且医护过程中,需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认知水平,主观能动性可最大程度发挥,在医护全程中积极参与,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1]。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可对护理资源合理应用,促使糖尿病患者护理水平改善,对保障生存质量意义重大。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本次共选择糖尿病患者24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男140例,女100例,年龄17~85 岁,平均(42.2±2.7)岁,均与WHO 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抽取100名非糖尿病专科的护理人员,年龄21~35 岁,平均(27.2±1.9)岁。取得护士资格64名,护师资格36名;本科30名,专科70名。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
1.2.1 成员构成 抽自医院各个护理单元,包括各专科病房、门诊、手术室、休闲体检、急诊的护士,依据双相选择、自愿报名原则,对所管辖的护理单元,护士长对人选有决定权。报名者先经护士长初步评估,内容包括日常工作中关心科室公共事件的情况,授课能力,号召力及参与度,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英语水平,论文发表情况,有无奉献精神,了解糖尿病护理新进展的程度等,综合评估,对人选进行确定[2]。
1.2.2 组员职责 就糖尿病日常照护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使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护理,且对护士开展指导和培训,参与血糖仪和胰岛素笔操作规程的制定,临界危险血糖值修改和制定,护理工作中难点问题的解决,在临时指派的任务中积极参与[3]。
1.2.3 小组运行 组织开展培训,每月安排半天相关课程,内容包括对外交流、授课老师安排的专业知识、学习内容等,可在小组成员中选择2名协调员,对小组通信簿进行建立,对组员间信息联络工作负责,如各组员对邮件和课件分发,并接受监督。
1.2.4 小组培训 ①专科护理教育理论:邀请专业培训师,在小组初成立时,开展培训工作,以演讲技巧和人际风格;如何成就自信;应具备何种职业形象等为主要内容。由我院老师对授课技巧进行讲解,包括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学员自身特长的启发;教学方法及运用;如何提高自身讲课能力;分析听众;教育评估等[4-5]。②专业知识培训:系统培训小组成员,对糖尿病系列知识详细授课,以糖尿病饮食误区;糖尿病基本概念;与烟酒相关性;健康的生活方式构成;运动疗法;选择降糖药口服的种类、用药原则、药物作用;胰岛素初步调节方法、概念、不良反应、发展;低血糖体征、症状;低血糖特殊类型的处理及临床表现;自我监测血糖水平;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处理;足部护理;妊娠期间管理,旅游及生病期间管理;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如何安装动态血糖仪及工作原理;胰岛素泵应用方法等[6]。③护理技能培训:积极培训糖尿病护理知识,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为糖尿病知识培训每月开展3 次,由组长授课,以使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提高,不断提高综合知识和技能,并举办相关竞赛,增强学习积极性,第二阶段,知识培训每月开展2 次,由医生讲课,举办知识讲座,开展护理查房,展开针对具体病例的专题讨论,以使小组成员护理技能和知识水平提高[7-8]。④进修、培训:糖尿病护理小组负责人就小组成员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积极加以争取和创造,对成长进行促进,使知识水平整体提高。
记录培训前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出院指导掌握情况,分值越高,效果越好。记录患者口服降糖药、足部护理知识、自我监测、胰岛素治疗及格率。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 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出院指导掌握情况评分均居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口服降糖药率为75%,足部护理率为70%,自我监测率为72.9%,胰岛素治疗率为66.7%,培训后分别为100%、95.8%、93.8%、99.2%,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表2。
表1 培训前后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100,,分)
表1 培训前后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100,,分)
近年来,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医疗科技显著进步,公众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自身健康意识增强,如何选择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案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得到最全面的照护、促使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总结糖尿病护理小组建立价值,具体包括:(1)增强护理的高效性:糖尿病小组成员在每个科室均有分布,是糖尿病知识在各科室的传播者,在科室会上,成员可就新技术、新知识进行分享,指导科室其它人员。就院内网进行建立,上传学习资料,为护理人员查阅提供方便,并设立糖尿病网页交流平台,探讨经验,加强护士间沟通,多途径、以点带面、多渠道提高糖尿病护理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确保整体护理质量。(2)利于医护沟通:①在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中参与:因科室不同,专科医生有不同的关注点,缺乏横向联系,外科围术期血糖管理欠佳,对术后伤口愈合及手术效果产生影响,通过糖尿病护理小组的设立,成员可协商讨论,就围术期血糖管理方案进行制定。对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发现血糖管理中问题,向医生及时报告,请内分泌科医生参与会诊,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可使围术期血糖得到理想控制[9]。②制定新入院血糖测定制度:小组成员参与介导,对新入院病例测定血糖的记录表进行制作,并制定血糖临界危险值,相关应对机制,快速血糖筛选,对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患者可及早发现,向医生报告,使医护沟通增强,避免在对病情不明确的情况下,医生对高血压者取葡萄糖输注,加重病情,对医疗纠纷的发生有防范作用[10]。
糖尿病在临床属慢性综合性疾病,由多种原因引发,患病程度及病因不同,观察临床表现,也存在系列差异,另外,患者病发糖尿病后,机体多个器官或系统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造成程度不等的损害,单纯实施针对并发症预防或糖尿病治疗的方法,较难保障预后,故综合医护才可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通过专科护理的实施,可使糖尿病患者对专科知识进行掌握,主动参与血糖控制的热情提高,并付诸实际行动,进而使血糖得到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生活质量改善,与新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模式符合,是社会进步的外在体现。
针对住院病例,因在其它专科入住并接受医护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较为多见,而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缺乏对专科知识的掌握,护理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难度,部分因缺乏糖尿病护理技能和专科知识,诱导病情加重。为使糖尿病并发症在各科的医护水平提高,减轻患者痛苦,加快康复进程,对非专科护理人员加强糖尿病护理技能、知识规范化、系统化培训,意义重大。
就慢性疾病特性而言,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为关键性有效控制并发症和糖尿病病情的内容,故加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具十分必要性。在知识教育中,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为核心力量,向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开展糖尿病护理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以促使糖尿病患者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增强健康水平,改善病情,对并发症进行预防为培训终极目的,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非专科糖尿病护理人员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出院指导掌握情况评分均居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黄慧根等研究结果一致[11]。提示通过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开展,可促使护理人员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和内容,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实践。
针对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糖尿病护理技能和知识方面的规范化、系统性培训,将护理技能与糖尿病知识密切联系,可对糖尿病患者或护理人员检测血糖水平进行规范,建立正确的技术操作流程,掌握血糖仪使用方法,并可指导饮食、血糖监测、运动等内容。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相较培训前,患者口服降糖药、足部护理知识、自我监测、胰岛素治疗及格率均居较高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夏引芳等研究结果一致[12]。提示非专科护理人员在掌握护理技能和糖尿病知识后,可使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增加,对确保获取良好预后意义重大。可为患者提供更规范、专业的服务,为促进康复提供良好条件。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社会进步的外在体现,对保障患者权益与医院和社会效益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促使患者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极大程度保障疾病预后。
综上,针对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糖尿病护理小组积极开展糖尿病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可使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有效提高,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糖尿病患者对专科知识加以了解和掌握,在糖尿病控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遵医依从,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血糖水平得到较好控制,促使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1]邱翠琼,吴秀燕,张广清.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11,8(3):58.
[2]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3]应文娟,陈书盈,谢金莲,等.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39-40.
[4]Salsali A,Nathan M.A review of types 1 and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ir treatment with insulin[J].Am J Ther,2006,13(4):349-361.
[5]覃淑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探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3):204.
[6]Lowe JM,Mensch M,McElduff P,et al.Does and advanced insulin education programme improve outcomes and health service use for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J].A 5-year follow-up of the Newcastle Empowement course.Diabet Med,2009,26(12):1277-1281.
[7]李华,余桂芳.糖尿病联络护士工作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89-90.
[8]Moriyama M,Nakano M,Kuroe Y,et al.Efficacy of a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 for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results of a 12 month trial[J].Jpn J Nurs Sci,2009,6(1):51-63.
[9]刘东霞,吴海燕,梁勤.在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的效果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11):2995-2996.
[10]曹玉芝.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109-110.
[11]黄慧根,陈凌,黄红友,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的做法和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5):310-311.
[12]夏引芳,韩玉琴,张建华,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提升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J].护理研究,2013,27(10):3283-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