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锋, 郑松源, 叶石生, 吴雄彬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纠纷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这给医护人员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不可避免地也会给在校医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科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同时,医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业压力相对较大,再加上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其更易产生心理疾患。若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不足,以及对心理卫生基本常识的缺失,易使其在应对现实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消极心态。为寻找缓解这一现状的办法,本课题组对汕头大学医学院在校医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2012和2013级的七年制和五年制的在校学生,以及2011级的七年制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调查学生440名,其中有效调查人数399人。
参考相关心理健康自评量表[1],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汕头大学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和《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问卷》。其中《汕头大学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采用1~5级评分制(1—从无;2—很轻;3—中等;4—偏重;5—很重)测得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问卷》采用等级评分方法,测得分数越高参加体育锻炼程度越高。由各年级组长发放调查表,并负责回收。
全部问卷资料经审核后,采用Excel记录数据,并去掉极端数据,求出各个体育锻炼程度所对应的心理健康水平。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
共发放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399份,有效率为90.68%。2012级调查人数最多,占53.69%,男女比例大致相当,非独生子女占70.68%,城市户籍的学生占47.62%,农村户籍的学生比例为52.38%。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n,%
本调查结果显示,3个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505,P<0.01),2011级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最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最低;3个年级间的体育参与度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854,P<0.01),以2011级的体育参与度为最低。见表2。
经多重比较SNK法检验,结果显示,2011级与2012级、2013级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参与度两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5);2012与2013级在这两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213 9;P=0.071 7)。
表2 心理健康水平、体育运动参与度及其差异情况
本调查结果显示,3个年级的男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分与体育运动参与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体育参与程度越低,其心理健康水平得分越高,而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参与度的关系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13.768,P<0.01)。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x)的关系为=53.596-1.232x,存在负相关关系(t=-3.711,P<0.01)。
有研究表明,近年来,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强迫、忧虑、焦虑、恐怖、偏执的均分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焦虑、抑郁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休学、退学、自杀等现象也呈上升趋势[2-4],这些都引起了教育界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由于五年制和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处于探索和改革阶段,专业的特点让临床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复杂和难以处理。
本调查结果显示,3个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大一新生低。这可能与二年级、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难度、考试压力均较大,其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明显高于一年级有关。同时,高年级的学生面临考研、毕业找工作等选择,这也可能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本研究与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结果相近[5-6]。
有研究报道,30min的跑步会使紧张、疲劳、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显著改善,同时使精力保持在高水平;Roth研究发现,仅1次自行车功率练习就可使大学生焦虑程度下降;甚至Thayer还认为5min的步行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心境状态,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心境状态明显改善,而心境状态的改善也必然会降低焦虑水平[7]。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3个年级的男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运动参与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体育参与程度越低,其心理健康水平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反过来说,体育参与程度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得分越低,心理健康水平则越高。这也说明体育运动参与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一定程度地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消除疲劳、减缓应激、增进心理健康[8]。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眼球,在生物学理论上已经存在了不少假说。内啡肽假说则认为,体育活动能使人体内的脑啡呔含量增加,脑啡呔是一种类似吗啡的生物化学物质,它能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觉,这种欣快感对减轻忧愁,降低忧郁、焦虑,增强活力有积极的作用[9]。同时,体育锻炼可以作为一种发泄方式,将各种烦恼、不安等应激情绪发泄出去,从而使心理得到平衡,增进心理健康[10]。经常锻炼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效益和应对压力的良好状态,提高机体对抗压力和紧张状态下“正常运转”的能力,降低压力不良反应,从而减轻压力对身体的危害[11]。
当前医学生的学习强度不断增大,他们往往更容易忽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医学生背负的各方压力比其他专业大学生压力平均水平高,心理健康问题是医学院校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次研究提示我们,应在医学生中大力提倡体育运动,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在认识层面上,学校和学生必须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其次,可通过增设体育课的学时,迫使学生不得不参与体育运动;同时,还可引导学生组织体育社团等形式,吸引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课业负担大的医学院校,尽可能地促使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是缓解其心理压力的有效手段,其作用不容忽视。
[1] 许明智,龚耀先.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2):111-115.
[2] Sreeramareddy CT,Shankar PR,Binu VS,et al.Psychological morbidity,sources of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among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of Nepal[J].BMC Med Educ,2007,(7):26.
[3] 喻箴,罗家洪,李晓梅,等.昆明医学院临床专业三个年级医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医学信息,2005,18(7):790-792.
[4] 徐燚,周庆环,陈红,等.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5):655-656,689.
[5] 王月云,孙维权.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2):93-95.
[6] Kirsch DJ,Doerfler LA,Truong D.Mental heealth issu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who gets referred for psychopharmacology evaluation?[J].J Am Coll Health,2014,15:0.[Epub ahead of print].
[7] 张昆,蔡瑞金,吴云凤.体育锻炼治焦虑的机制[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6):40-41.
[8] Harris LL,Demb A,Pastore DL.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f athletic training students toward a course addressing psychological issues in rehabilitation[J].J Allied Health,2005,34(2):101-109.
[9] 郭强.大学生体育锻炼调节自我的心理健康机制理论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6):108.
[10] 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5-6.
[11] 卢三妹,张晓红,麦粤徽,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影响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35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