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丽
【摘 要】对生产中玉米存在的空秆、缺粒与秃尖、倒伏等生理病害发生症状、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防治对策加以探讨,以期达到玉米优质高产的目标。
【关键词】玉米;生理病害;发生;防治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很重视自然界病虫的危害 所造成的损失,而忽视了玉米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在生产实践中,玉米多种生理病害的发生,常造成严重的损失。玉米常见的生理病害有空秆、秃尖、倒伏等。玉米生理病害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内部因素,即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品种抗逆性不强,种子生活力弱,种子发育不健全。第二类是外界环境条件,如土壤、肥料、水分、空气与光照等条件不良,阻碍玉米的正常发育,形成生理病害。为此,探讨生理病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对减轻或避免玉米生产中生理病害造成的损失有重要意义。
1.空秆
1.1症状
又叫“空身”是指植株不结果穗或有果穗而无籽粒或不能长大的现象。一般空秆株在苗期基部为圆形,叶片发紫,顶端浓绿发紫。叶脉相间有白色透明的斑点或条痕。拔节期植株细弱矮小,叶片淡绿、窄长、与茎的夹角小。常见有先天不育型空秆和不稔穗型空秆。
1.2发生原因
先天不育型空秆又称“公玉米”,产生原因是种子内在问题。如种子生理机制衰退,新陈代谢失调,输导组织受障碍,致空秆中的养分不能输送给果穗,幼穗腋芽因缺乏营养物质而不发育、不稔穗型空秆是指植株上有幼穗雏型,但不抽花丝,不结籽粒。其原因主要有:
(1)种植密度过大。生产中不考虑品种特性、土壤地力和施肥水平,留苗过多,密度过高,田间布局不合理,造成玉米个体发育不良,使空秆率增加。
(2)植株之间生长不平衡。由于种子大小不整齐、播种深浅不一、覆土厚薄不匀、施肥不均,造成幼苗参差不齐,长势强弱不一,造成大苗欺小苗。苗大的根深叶茂,生长旺盛,争光夺肥;苗小的则缺乏营养,生长细弱,发育不良,果穗的分化与发育受到抑制,自然正常发育果穗少。
(3)营养失调。在玉米果穗发育时期,体内缺乏碳、糖等有机营养或营养失调而造成的。如果营养不良,糖代谢缓慢,有机物积累少,植株瘦小叶黄,光合面积较小,不能满足果穗分化期对养分的需求,雌穗发育不良,空秆率提高。玉米旺长阶段,矿质营养供应过多,造成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减弱,有机质向雌穗上分配的少,从而形成空秆。
(4)气候条件的影响。不良气候条件会增加空秆率,穗分化的关键阶段(喇叭口至抽穗前)是玉米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干旱缺水,根系瘦弱,植株矮小,光合作用受阻,就会影响雄穗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抽雄提前,吐丝延迟,花粉生活力弱,花丝容易枯萎,不能授粉受精。玉米抽雄散粉时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丧失授粉能力,而雌穗花丝未能及时受精,造成有穗无籽。另外,如果田间积水土壤缺氧,根系呼吸困难,吸收力减弱,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空秆。
1.3防治方法
(1)确定合理密度。合理密植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增加单位面积种植株数,扩大绿色叶面积和根系的吸收面,有效利用光、热、水、气、肥等要素,生产出更多的干物质。生产中可根据土、肥、水及品种、种植方式、田间管理水平来确定单位面积种植的株数,这样既可保证个体的正常发育,又可促进群体的充分发展,减少空秆的发生。
(2)选用优良的杂交品种,播前精选种子进行晒种使幼苗整齐健壮。
(3)合理用好肥水。拔节到开花,是果穗分化形成和授粉受精的关键时期,肥水必须及时供应,以促进果穗的正常结实,这对防治空秆有积极作用。
(4)人工去雄。当雄穗刚抽出尚未开花散粉时进行。每隔一行去掉一行,也可以每隔两行去掉两行或一行。在去雄行内可全部去掉,也可以隔株去雄切忌带掉功能叶,去雄株数不超过全田株数的一半。而地边几行的玉米雄穗不应去掉,以免影响授粉,去雄后,全田只剩一半雄穗。授粉结束后,将剩余的一半雄穗再去掉,植株去雄后,植株变矮,改善了中部叶层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有机物质积累,减少空秆。此外,拔除部分雄穗,可将原来用于开花、花粉发育及后期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转运到雌穗,使本来无效的果穗变为有效,从而降低空秆率。
2.缺粒与秃尖
2.1症状
玉米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三是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秃尖是玉米缺粒的主要形式。
2.2发生原因
玉米缺粒与秃尖除与遗传特性有关外,主要受不良气候环境和不当栽培管理的影响,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品种、土壤、营养与肥水、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1)品种。由于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同,当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超过了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易发生秃尖。
(2)气候因素。以温度的影响最显著,气温过高,超过38℃,雄穗就不能开放,气温在32~35℃,遇上干旱,空气干燥,可使花粉寿命变短或失去生活力,同时,花丝也易枯萎,因而受精不良,影响玉米雌雄穗的发育,产生缺粒秃尖玉米散粉。玉米授粉时刮大风、无风或下大雨对开花受精也不利,花粉在大气湿度过大的条件下,会吸水结团引起死亡,影响授粉结实,刮大风或无风都可能授粉不良,造成秃尖缺粒。
(3)栽培管理不当。首先,如果密度过高,玉米群体内光照条件差,植株生长细弱窜高,体内养分无法满足果穗形成的需要,果穗发育迟缓,吐丝时雄穗大量散粉的时期已过,特别是果穗顶部抛丝较迟,不易得到花粉而造成秃顶。其次,土壤贫瘠,肥水管理失调,影响果穗的分化形成,而雄穗的发育则较少受到影响,导致果穗吐丝和雄穗开花不遇,受精结实受阻。最后,土壤缺磷,导致玉米孕穗开花时糖代谢紊乱,影响果穗发育。另外玉米各种叶斑病和玉米苗枯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的发生,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玉米生长不良,尤其是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致使玉米不能正常地开花授粉,造成缺粒秃尖。
2.3防治方法
(1)种植优良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栽培条件选择和种植抗病、抗虫性和适应性强的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一是要合理密植。根据品种、地力和栽培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密度,以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满足中上部叶片对光的要求,促进雌雄穗的发育。二是要加强中耕除草、培土技术,尤其是拔节后培土,可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玉米根系发育。三是当遇到不良的气候条件而影响正常授粉时,要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技术。四是加强病虫害防治。
(3)合理施用穗肥。在拔节至开花期,果穗的分化与形成对肥水反应敏感,需要量大,此时充足的肥水可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能够收到穗大粒多的效果。穗肥要以氮肥为主,在抽穗前10~15d施入可以减少秃顶和缺粒。
3.倒伏
3.1症状
玉米倒伏可分为茎倒伏、根倒伏和茎倒折三种,但不论何种倒伏都会对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2造成倒伏的原因
(1)品种特性。有些品种自身抗倒性弱,多数杂交种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能力强,而农家品种茎秆细弱,根系发育差,易倒伏;高秆品种易倒,而矮秆、株型好的品种抗倒能力强。
(2)施肥、灌水不合理。如氮、磷、钾三要素配合不当,机械组织发育不好,苗期受涝,拔节前后肥水攻的过急或中后期灌水后遇大风等。
(3)密度过高,光照不足。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拟制,营养物质合成减弱,细胞伸长,植株高而细弱,节间长,机械组织不发达。
(4)田间管理不当。如中期培土不及时,耕翻质量差,以至根系发育不良;或者因耕翻过深,土壤被雨水浸泡松软等。
3.3防止倒伏的措施
(1)适当加深耕层。深耕能促进玉米根系发育促使根数增加,且入土加深,植株的倒伏程度也会减轻。
(2)及时中耕培土。玉米中耕培土可使根系发达,特别是拔节以后的培土,能使玉米产生出大量的支持根。
(3)合理的肥水管理。苗期一般不应浇水,也不应追肥。使地面上部节间缩短,根系入土深而广。拔节后的灌水,一次灌水量不宜过大,防止在过湿、高温、多肥的情况下引起徒长。
(4)实行合理密植。一般竖叶型品种亩留苗4500株左右,平展叶型品种3500株左右,通过适当密植可改善植株个体发育,对减轻倒伏很有益处。
(5)减缓自然灾害。顺风成行以及根据当地暴风雨出现的规律通过播种予以调节,适期早播。
(6)倒伏后的对策。玉米发生倒伏以后,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发生根倒的地块,在雨后应尽快人工扶直植株并进行培土,以便重新将植株固牢。发生弯倒的地块,雨后可用竹竿轻轻挑动植株,抖落植株上的雨水,以减轻植株压力,待天晴后让植株慢慢恢复直立生长。但在抖落雨水时尽量不要翻动植株,以防人为造成茎秆折断。发生茎秆折断的玉米地块,要根据发生程度来区别对待。茎秆折断情况比较严重的地块,将玉米植株割除作为青饲料,然后再采取一定的补种措施;茎秆折断比例较小的地块,应将茎秆折断的植株尽早割除。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