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启军
垦区2007年遇上春涝和少有的夏旱,但农业生产形势很好。最近《农垦日报》喜讯频传,10月16日与10月18日等报道,“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首次跃上240亿斤新台阶”“垦区水稻平均亩产创新高”等。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发展了水稻和玉米生产,平均亩产768斤。2007年水稻面积突破1500万亩,增加192.3万亩,亩产增加20斤,贡献率101.3%;玉米面积达600万亩,虽亩减产35斤,但由于面积扩大,贡献率为50.4%。其中建三江分局水稻面积达到650万亩,平均亩产1160斤。垦区超高产水稻超1800斤,有建三江分局的七星、大兴、红卫、创业和红兴隆分局597农场,均列为垦区前列。显而易见,垦区240亿斤粮食生产力贡献最大者,就是水稻。而垦区水稻生产贡献最大者是建三江分局。因为建三江分局虽然土热资源稍差,而由于水稻面积最大,占垦区七个分局水稻的43.3%;2007年水田增加最多(150万亩),占垦区增加(192.3万亩)近80%;平均亩产不仅是垦区平均的1.5倍,而且亩增产42斤,是全垦区亩平均增产2倍多。然而,建三江分局水稻却几乎100%为井灌稻(占98%以上),全垦区井灌稻也占垦区水稻近80%(1200万亩);笔者推测建三江分局井灌稻超30~40万亩的农场不少5~6个,全垦区不少10个;最大者已超70万亩(七星农场井灌稻73万亩,超过856农场以渠灌为主60多万亩水田,跃居“世界最大”水稻场);有的农场几乎100%耕地为井灌水田,如创业农场等;2007年列为亩超高产水稻榜首前五名全为井灌稻(其中建三江分局占4位)。近二年居榜首者,七星农场1660斤(2006年),红卫农场1996.9斤(2007年),也均为建三江分局井灌稻。为此垦区粮食生产跃上240亿斤新台阶是奇迹,垦区水稻生产是奇迹,而井灌稻的发展更是奇迹。
井灌稻奇迹的表现,不仅是如上所述的规模和产量,而且是其发展的神奇速度。建三江分局2005年380万亩;2006年发展至500万亩,增加120多万亩;2007年发展至650万亩,又增加150万亩,二年共增加270万亩,而似乎不费吹灰之力。然而对于一个水利工程“打井种稻”发展的灌区而言,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难以想象和不敢想象的奇迹。270万亩水稻灌区的建成仅短短二年,没有动用国家太多的资金(甚至可以民办水利),比全垦区六十多年来发展的所有塘库灌区和江河提水灌溉共计230多万亩还多;而相当全垦区从日伪时期开始所有引水自流灌溉和江河提水灌溉共280万亩;建三江分局井灌区650万亩,相当于我省正在兴建最大的尼尔基水库规划灌区454万亩(水田322万亩)还要大得多,然而还不知道尼尔基水库灌区要经过多少年的艰辛和巨大投资才能实现。
建三江分局打井种稻如此集中连片(尤其大兴、七星、创业、红卫、前进、浓江、洪河、前锋这一大片),如此高强度开采地下水(有的农场几乎100%耕地为井灌水田,有的井灌水田已占土地面积50%以上,如创业农场与红兴隆分局宝山农场占57.3%,几乎占耕地100%),2007年又遇历史少有干旱,竟没有出现“吊井”现象。据权威专家进行计算机模拟,近年地下水下降速率减少,预测到2012年几乎100%耕地“打井种稻”的创业农场地下水位埋深12.8m,尚在粘性土层(平均厚13.6m)中,尚呈半承压。笔者估算随着周边水稻按远近期规划水稻发展,可在地下水位埋深15~20m中,取得新的采补平衡。可见含水层不会太多疏干,且地下水埋深15~20m,还有利减轻或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这是得益于三江平原地下有个巨大的天然地下水库,其贮水库容相当好几个世界最大的阿斯旺水库,相当100多个我省最大的尼尔基水库,有巨大调节能力;是得益于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年数千亿m3地上地下径流汇集本地区,形成稳定的地下补给水源;是得益于地下有百米巨厚粗颗粒含水层,形成的四通八达输水渠道,能把水送至耕地咫尺之下。这又是得天独厚的自然奇迹。
地下水温度低(5~6℃)比水稻最低要求温度13~17℃和适宜生长的25~30℃有很大差距,而使水稻质劣产低,是我省打井种稻的最大忧虑。然而由于井灌稻有利节水增温,有利科学水管理,可以改善农田生产与生态环境条件,使在短短几年中,井灌稻反超渠灌稻;尤其井灌稻亩超高产接近2000斤,在我国创建“6789”优质高产示范工程中,本井灌稻高产超单季稻1400斤指标近600斤;超双季稻1800斤指标近200斤;在地处高纬度的前哨农场杂交粳稻仅10片叶的“三江一号”创亩产1642.6斤,可与袁隆平在南方创杂交高产纪录媲美,创造了犹如嫦蛾奔月的奇迹。更值得一提,笔者在垦区水稻所进行三年节水增温试验,井灌即使没有采取晒水池、渠道等工程与设施增温,采取“快、少、巧”方法直灌。经实收测产,三年井灌节水小区平均亩产571.1kg,比渠灌稻小区平均亩产550.6kg,增产20.5kg,增产3.7%。同时渠灌者倒伏比井灌者重,而米质稍差。这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奇迹。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为此,垦区实现百亿斤商品粮生产宏伟目标,要论贡献者在垦区实施工程、农业、耕作综合治理和综合技术中,笔者认为:“打井”+“种稻”工程及农业技术,才是理所当然头功一件。因为“打井”极快提供水稻灌溉工程,是水稻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因为“井灌”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兴利除害结合,尤其降低三江平原过高地下水位,可改善区域水利条件,有利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改善区域农业生产生态条件,而使水稻能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所以垦区“打井种稻”的发展和“井灌稻”产量效益的突破,不仅是垦区实现24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力的最大贡献者,而且有利水利生态和农业生态建设。
为此,对于“打井种稻”这个重大战略举措,值得极大关注和肯定,从而深化研究(尤其研究井灌水稻全面实现亩超高产2000斤的水土条件与排灌技术),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转变我省对 “打井种稻”心有余悸的旧理念,使打井种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为“打井种稻”发展擂鼓助威,从而创造人间更大的奇迹。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