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20 例的超声诊断体会

2014-01-09 01:52彭开兵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团块肠套叠肠壁

彭开兵

PENG Kai-bing

(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四川 彭州611930)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近段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远端肠管的一种机械性肠梗阻,小儿肠套叠占各年龄组肠套叠的绝大多数。小儿急性肠套叠以5 ~9 个月的婴儿最多见,半数以上为1 岁以内婴儿,2 岁以上发病仅占10% ~25%,近2/3 是男孩[1]。本文分析我院及上级指导医院2010 年2 月至2014 年2 月超声诊断20 例小儿肠套叠患者影像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 年2 月至2014 年2 月,经我院及上级指导医院临床证实为小儿肠套叠患者20例,男16 例,女4 例,年龄4 月至10 岁,平均2.3岁。所有患者均以腹痛哭闹就诊,伴呕吐者12 例,血便者5 例,腹部扪及包块者13 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小儿肠套叠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仪器采用GE Logiq-S6、Aloka SSD-4000 和Aloka α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结合线阵高频探头检查,探头频率2.5 ~12.0 MHz。患儿取平卧位及左、右侧卧位,尽量利用阵发性腹痛间期,待患儿相对安静时,对其进行全腹扫查,发现包块后,取纵向及横向切面观察,结合彩色多普勒与频谱多普勒特点,综合判断,并留图分析。

2 结果

20 例患者超声检查均发现腹部包块,其中17例患者包块位于右侧部位,而位于右上腹者达12例,占60%(12/20)。团块具有典型的“同心圆征”及“套筒征”特点的15 例。3 例表现为杂乱回声团块伴肠间隙积液,其中2 例经手术证实肠套叠已坏死出血,1 例为非霍杰金淋巴瘤多次肠套叠,伴肠道囊性扩张(图1),并经手术治疗切除部分肠管。另外2 例患者团块特征不典型。CDFI 显示,13 例患者的套叠肠壁呈分层征改变(图2),血流信号丰富增加,同时经空气灌肠治疗后全部恢复好转;团块内血流信号稀疏甚至消失,阻力指数增高的5 例患者,有4 例行手术治疗。

图1 非霍杰金淋巴瘤肠套叠患者肠管呈囊性扩张

图2 超声表现为“分层征”的肠套叠肠壁

3 讨论

肠套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90%的肠套叠属原发性[2],病因可能与回盲部系膜固定不完善、回盲部游动度过大有关;也可因饮食规律改变,肠道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及植物神经不稳定造成[3]。继发性肠套叠原因主要有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过敏性紫癜、淋巴瘤、肠重复畸形、寄生虫和异物等,其中淋巴瘤是6 岁以上儿童肠套叠的最常见原因[1]。本组患者均以哭闹、腹痛就诊,13 例患儿腹部扪及包块,呕吐者12 例,血便者5 例,贫血者1 例(该例为非霍杰金淋巴瘤所致肠套叠患者)。总之,阵发性腹痛、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为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详细地了解病史及仔细的体格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4]。肠套叠早期,由于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管璧受压,静脉回流受阻,肠管壁水肿增厚,超声横、纵两个方向的切面上分别显示为典型的“同心圆征”和“套筒征”,此时增厚的肠壁呈分层状态,位于“同心圆”的周边及“套筒”的外层,分层中的低弱回声为水肿带。若肠套叠为继发性,因长大的淋巴结、息肉、憩室及蛔虫等异常团块的嵌入,超声则表现为偏心的“同心圆征”或不规则的团块。由于肠管壁为充血状态,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肠壁内血流信号增加,据黄晓东[6]的四级血流标准,此时的血流信号多在Ⅲ级~Ⅳ级。随着病情的进展,套叠的肠管壁肿胀越来越重,加之近端肠管蠕动加强而伴发肠管的扭转,使得肠管的血液供应受限,继而发生缺血坏死,甚至穿孔,此时超声检查发现肠管壁的分层征模糊消失,同心圆内部出现不规则液性区域,彩超显示血流信号多在Ⅰ级~Ⅱ级,甚至消失,腹腔肠间隙也可出现游离液体。同时,超声频谱多普勒测量也有一定的特点[7],当肠套叠程度较轻,肠壁分层现象明显,彩色多普勒血流在Ⅲ~Ⅳ级时,血流速度多小于30 cm/s,阻力指数RI 也小于0.7;但当套叠程度较重,血流信号Ⅰ~Ⅱ级时,则血流速度可大于30 cm/s,RI 也升高甚至超过0.8,本组病例中,RI 最大的为0.79。另外,1 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为肠套叠程度较重而出现肠坏死的情况,其超声表现为右下腹腔内一混合性回声团块,边界欠清,团块内可见不规则混浊液性回声区,团块周边也见游离液体,CDFI 显示周边血流信号Ⅰ~Ⅱ级,内部无血流信号,再加上患儿哭闹不止,频谱多普勒不能测及,从而造成误诊。

实际工作中,小儿确切的发病时间往往难以确定,这就需要参考超声检查,常规腹部探头可以发现肠套叠的部位、大小、肠管是否扩张,腹腔是否积液等情况,再联合运用高频探头观察套叠肠壁层次结构,肠壁及肠系膜缺血的严重程度,从而综合判断肠套叠的具体情况[8],为临床采取何种复位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夏焙.小儿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35.

[2]沈晓明,桂永浩.临床儿科学[M]. 第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81-382.

[3]陈孚健. 彩超在小儿肠套叠诊疗中的运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222-223.

[4]唐春笑,段小武,黄文胜.小儿肠套叠112 例临床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2):81.

[5]邓祖群,韦建华,王运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套叠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7-18.

[6]黄晓东.24 例成人肠套叠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92-93.

[7]宋萍.彩超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价值[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4):62-63.

[8]乔向彬,梁红雨,欧新伟,等.彩色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诊断及治疗指导价值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33):4017-4021.

猜你喜欢
团块肠套叠肠壁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通道压裂支撑剂团块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含铁尘泥自还原团块固结机理及强度劣化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冷轧酸再生团块破碎机堵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团块型腹腔结核的超声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