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2014-01-06 08:29谭睿
现代教育信息 2013年5期
关键词:进行曲国歌音乐作品

谭睿

【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欣赏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怎样促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音乐欣赏 情感体验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育里面的音乐欣赏课,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欣赏我国民族音乐作品,有助于弘扬民族音乐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欣赏教学能使学生接触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和建国以来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让他们初步了解我国音乐 的发展史以及著名的音乐家,并向他们介绍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以丰富学生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聂耳(1912--1935)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家,他虽然只度过乐23个春秋,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为我们留下了大批的音乐财富。他以音乐为武器,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斗争,为中国革命音乐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歌曲号召中华儿女为争取自由解放、为民族的生存而英勇奋战。它鼓舞着千千万万的英雄战士浴血战斗、为国捐躯……这是聂耳最杰出的一首作品,全国解放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给学生介绍完以上的知识后,让学生看着歌词欣赏一遍歌曲,其效果不亚于给同学们上一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因为学生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后,听到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他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就会油然而生,从而达到欣赏这首歌曲的第一个目的:启迪分辨"好与坏"的智慧、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其次,欣赏教学能使学生在听、唱和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养成欣赏音乐的好习惯。

还是以《国歌》为例:学校在每个星期一早上或重要节日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时,学生必须看指挥、听准歌曲旋律的音高和节奏、唱准歌词、唱好《国歌》。在唱《国歌》时,学生的脑海可能会联想到电影中解放军战士们在英勇战斗时的情景;可能会联想到我国体育健儿们站在国际冠军领奖台上看着国旗冉冉升起时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同时作用,使他们各方面的音乐技能很好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了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第三,欣赏教学能使学生接触各种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懂得一些音乐常识,如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声乐和器乐的表演形式、民族音乐种类等。在获得丰富音乐常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力。

例如:在欣赏一首属于进行曲的作品时,可加入抒情歌曲或其他体裁的作品加以对比;在欣赏声乐的表演形式时,先学习人声的分类和表演形式的种类,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介绍、欣赏民族乐器时,加入民族乐器与我国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相互联系;在欣赏少数民族民歌时,把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居住情况、服饰特征、宗教信仰等进行介绍,这样,学生所上的音乐欣赏课就不在是枯燥的、一味听的欣赏课,他们从中学到一些趣味性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欣赏音乐、鉴赏音乐的好习惯。

第四,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例如一年级教材上的《口哨与小狗》,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形象。在欣赏作品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嘣来跳去。我不禁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激动,更为音乐欣赏的魅力而折服。

但是,是不是所有音乐都值得去欣赏呢?其实不然。音乐也有好与坏,它们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在我们的生活中,坏音乐也不少,只是我们的文化修养不高,审美能力受到限制,发现不了,感觉不到。我们教学生学音乐,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辨别、区分什么样的音乐是好的,什么样的音乐是不好的;培养、塑造远大的理想、优良的品格、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使其身心都得到健全的发展。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1.利用情景创设帮助学生理解、体验音乐作品

传统的音乐教育由于教学理念的限制,不利于学生想像力、创造力的发挥。创设情景就是再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或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促使其移情,借助气氛的渲染多角度、分层次地逐步进入音乐作品的情感,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和感悟更加深刻、完善。

例如在进行《柳树姑娘》等一系列表现春天的音乐教学时,教师可选择在春季进行讲授,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捕捉自然的灵感,激活学生的想像,情景交融,真真切切地感受春的气息。只要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春的基调,作品的细枝末节无需做单一、固定的界定。创设情境时应注意自然真实,保持音乐视觉和听觉的和谐。

2. 采用多种形式探求音乐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段

主题探求法是音乐作品教学的重要形式,又称作类别式教学法,可以借助演唱、演奏、诗歌、散文、图画、舞蹈等手段,引导学生表现情感,有利于个性化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记忆。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音乐作品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以作品的体裁划分可分为进行曲、摇篮曲、舞曲等,例如以进行曲为主题的赏析,可通过《土耳其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等使学生感受进行曲雄壮的情绪,加深对进行曲体裁特点的认识,可让学生将听到的音乐选取其中一首进行曲用图画表示其曲式结构,或者模拟军队进行时的雄姿,使学生边听边即兴表演;以演奏乐器和形式可分为大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独奏曲等;题材方面可分为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例如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等。以春天为主题的作品赏析可包括《春之歌》《春天奏鸣曲》,表现秋天的有《丰收锣鼓》等;按照作品的表现手段,可分为描绘性的音乐、情节性的音乐多种类型。

只要作品能激发学生的想像与联想,允许他们在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方面的多样化。音高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张驰变化、速度的强弱快慢、旋律的优美动人,只要学生的理解不南辕北辙,即使体验不够深刻到位,也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同时,音乐欣赏中作品涉及的大自然人文背景知识,老师可做简要归纳,弥补学生理解力度、深度方面的欠缺。

3.注重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与表达

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是广泛的,加上它本身的流动性,导致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在同一个环境欣赏同一个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和瞬间性。

例如,在欣赏奥地利名曲《雪绒花》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同名影片观赏,最后由学生自我总结。《雪绒花》的旋律一共在影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的背景不一,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不同,具体展现表达了主角的哪种情感,渲染了哪种情绪。学生充分自由的评价之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改变以往只有少数优秀学生能自由发言的局面,给予学生更多肯定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

每一首歌曲都表现、反映着生活的某一个侧面,当一个学生具有一定音乐修养时,他就能比别的同学更全面、更深刻地洞察、感悟、理解生活的本质。如果镜子是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外貌的话,那么音乐修养则能窥测内心世界。

作为当今的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不仅受到音乐艺术熏陶,而且要懂得音乐艺术。让他们知道,一个热爱音乐艺术的人,他的生活必然是明朗的、乐观的、永远富有朝气和活力。让我们带领着孩子们在音乐的殿堂里一起探索、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一起激动……

猜你喜欢
进行曲国歌音乐作品
假日进行曲
国歌
当国歌响起
嫌短,捷克奥委会要求修改国歌
MAKE COOL 夏日清凉进行曲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包饺子”进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