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军
“美国不高兴,中国很强硬”——这是2013年12月27日《日本经济新闻》一篇报道的标题。这篇由驻美、驻华记者联合采写的报道,描述的是中、美官方对一天前日本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反应。随后有记者问我在这个“不高兴”和“很强硬”中到底包含着什么?我的解释是:这表明中、美都不愿意陪着日本玩“短跑”。
要解释日本为什么玩“短跑”其实很容易,只要看看两天前日本政府公布的2014财年的预算就一目了然了。在这份财政预算中,总支出为95.5万亿日元,其中税收只有50万亿日元。也就是说,从4月的2014财年开始,日本还要在积累已达上千万亿国债的基础上,再发行45.5万亿日元的国债才能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行。而与之对应的是,2014财年支出中国债的还本付息是23.2702万亿日元,即在2014财年的财政支出中有约24%要用来还债。当然,这还只是第二大项开支。第一大项开支是社保费,为30.5175万亿日元,这是该项费用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趋势首次超过30万亿日元。看完排在第一和第二的这两大项开支后,我们再看排在第七的国防开支。2014财年日本的国防开支为4.8848万亿日元,较之2013财年增幅为2.7%。而排在第一、第二的社保支出和国债还本付息支出的增幅,分别为4.7%和4.6%。问题是在看待这三项开支时,有两个关键参照:一是从过去十几年的情况看,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两大项开支是不可逆的;二是在经济增速有限和老龄化程度可预知的情况下,最大的财政来源——消费税上限是10%。因此,即便安倍是个可以最大限度支配国家资源的强势首相,日本未来在外交和军事上玩的也只能是“短跑”。
现在再分析一下“美国不高兴,中国很强硬”的真正含义。美国的“不高兴”显然不仅在于情感层面,更在于美国担心安倍参拜的举动,会刺激韩、俄与中国靠近。前者靠近有每年对华近7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为基础。至于后者,美国著名专栏作家阿普尔鲍姆(Anne Applebaum)在安倍参拜当天的《华盛顿邮报》上已撰文发出警告。而安倍此前为美国搞定陆战队迁往关岛和冲绳普天间机场迁往边野谷的两件大事,早已让美国的“不高兴”大打了折扣,因为这两件大事是确保美军未来10~15年在第一岛链“前沿存在”的基础。至于“中国很强硬”,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所谓“很强硬”大都是在外交和舆论层面。而在安倍参拜当天,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在回应东海紧张局势时的一句“日方应该拿出实际行动,与中方共同管控危机,为解决有关问题创造条件”,更能说明问题。由此可以得出判断,中、美两国在安倍参拜这个问题上的表态,实际上只是表明目前双方都不想在军事和外交上被安倍的某些激进举动带入“短跑”比赛。
现在的问题是,接下来中、美两国在军事和外交政策上怎样玩“长跑”呢?如果考虑到2014年中国海军将会参加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演习,以及两国军方未来将进行一系列合作机制的商谈,短期内还不可能找到明确的答案。当然,2014年的美国中期选举和2016年的总统大选,对美国军事和外交政策的影响,目前也难以评估。但在等待明确答案的过程中,有个历史经验值得参考,这就是在1921年刚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不久的美国,为了与日本和英国在太平洋上玩“长跑”,利用在华盛顿召开的太平洋海军裁军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那么100年后的2021年,中、美会以什么样的赛制玩“长跑”呢?要想了解这场比赛,做媒体的人恐怕现在就要多留心了。
三联生活周刊201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