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本宏,徐红灯,黄万金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 401147)
长江上游涉及重庆、四川、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等地,该地区地势不平、交通不便、人口密度相对东部地域较为稀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极其匮乏。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该区面积约为3457 km2,辖区大部分为山区、道路崎岖、交通不便,2013年末全区41个镇乡的城镇人口为33万余人,年产生生活垃圾已达12.36万余t,由于收运处置系统尚未建立,存在乱倒乱堆、管理无序的状况。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万州城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无害化,但镇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指导长江上游地区镇乡垃圾收运系统建设,保护三峡库区水体,针对重庆市万州区镇乡发展所带来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现状、特点以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2013—2020年万州区镇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方案和建议。
参照《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中71个重点小城镇生活垃圾规划项目和8条次级河流域治理项目,确定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按1.00 kg/(人·d) 计。万州区2013年垃圾产生量为339 t/d。经过实地调查,目前万州区大部分镇乡的燃气/燃煤的比例超过90%/10%,可以认为万州区各镇乡的生活垃圾的理化性质与主城区的生活垃圾相似,其组分见表1。
表1 重庆市万州区生活垃圾组分 %
万州区各镇乡的垃圾运输工具主要为箩筐、人力推车、三轮车、普通货车,初始收集运输采用人力挑运或人力拉车,作业手段落后,作业水平低下,严重影响收运效率和城市形象;采用楼式站进行生活垃圾收集,蚊蝇大量孳生,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目前各镇乡生活垃圾大部分未经无害化处理,除武陵镇、长岭镇等少数镇乡生活垃圾纳入已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得到妥善处理外,其余大部分镇乡生活垃圾为任意乱堆乱放,垃圾自然暴露在环境中,经风吹或降水淋溶,堆放的垃圾又成为镇乡和长江流域新的污染源。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论证镇乡发展需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确定镇乡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规划方案,合理布局镇乡垃圾收运设施和处理设施,确保系统成本最优化。
2)统一收运,集中处理。各镇乡以确保提高生活垃圾收集率为宗旨,按照“镇乡收集、区运输、区处理”的模式,建设垃圾收运系统,将其纳入城镇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处理。
3)把握节奏,逐步实施。充分考虑镇乡生活垃圾收运特点,做好重点交通沿线、重点镇乡、旅游景区、流域及河流、移民新区等镇乡垃圾收运工作,优先覆盖垃圾易收集的组团片区和聚居区,逐步扩大收运和处理范围,分批逐步实施。
4)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强化镇乡生活垃圾管理,制定镇乡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政策激励机制,引导先进工艺技术的应用和项目科学化管理,确保镇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5)因地制宜,设备通用。紧密结合各镇乡的地域特点,积极采用资源化效益高、无害化处理效果好、投资和运行费用少的收运方式和处理工艺,形成有地域特色的镇乡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各镇乡的压缩工艺大体一致,应保证设备检修时的通用性。
镇乡人口以万州区统计年鉴提供各镇乡非农业人口为基数,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2004]194文件,2013年之后逐年人口规模以现状城镇人口为基数按4%人口增长率预测,则2020年规划服务区域人口为445647人。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按1.00 kg/(人·d) 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服务区域2020年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为446 t/d。生活垃圾收集率按100%计,则2020年全区镇乡垃圾预测总清运量为446 t/d。
万州区各镇乡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34 t/d,单程运距为1~72 km,根据万州区镇乡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收运较分散以及运距长短不均衡等特点,结合各镇乡的实际情况,本生活垃圾收集系统采用收集点+压缩式转运站和收集站(点)收运模式相结合的生活垃圾收集模式。具体有:①运距超过10 km(含)时,宜采用标准垃圾桶→后装压缩垃圾车的生活垃圾收集模式;②运距小于10 km时,宜采用垃圾收集箱→拉臂车的生活垃圾收集模式。
为加强管理和环境卫生方面考虑,每个镇乡分别建设1个生活垃圾集中接收点(设有片区压缩转运站的镇乡除外)。生活垃圾集中接收点采用垃圾房,建筑面积应不少于20 m2,设置应规范,宜设有给排水和通风除臭设施;垃圾收集容器宜配置标准垃圾桶和垃圾收集箱。
根据上述确定的生活垃圾收集模式原则,分别对万州区各镇乡的收集设施进行配置,则本收运系统前端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如表2所示。
表2 重庆市万州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前端收集设施
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选址建议符合以下原则:①选址在数个邻近的镇乡生活垃圾产生的重心区域,重心区域一般处于数个镇乡的生活垃圾物流路线上;②选址应在服务区中心与相应处置场连接轴线带附近;③选址应尽量靠近服务区,缩小站前运距,增加集装转运的距离,以降低运输成本;④选址应在交通便利地区,以缩短新建进场道路,节约费用。
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的建设建议符合以下原则:①尽量采用相同工艺形式的设备,以提高设备通用性;②转运站的转运单元数宜不小于2,以保持转运作业的连续性与事故状态下或出现突发事件时的转运能力;③转运站的环境保护配套设施须与转运站主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启用,防止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的二次污染。
根据以上原则,本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结合万州区的地理条件和交通情况,建议建设白羊镇、龙沙镇、李河镇、熊家镇、太龙镇、龙驹镇和余家镇7座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根据生活垃圾清运量预测结果,考虑季节波动因素的影响,本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生活垃圾产生量季节波动系数取值为1.3~1.5,可以预测转运需求量,从而确定转运站的设计规模。本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的7座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2020年生活垃圾转运需求量为365 t/d,各转运站的建设内容如表3所示。
2013—2015年建设的转运站更新和增配前端收集箱体,以及后端转运箱体。根据计算,本项目共需配置240 L标准垃圾桶2620个,2 m3收集箱189个,3 m3收集箱31个,5 m3收集箱20个,15 m3集装箱27个,20 m3集装箱11个。
表3 重庆市万州区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建设内容
根据环卫行业运行的一般规律和重庆市实际运行的经验,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中的垃圾箱体使用寿命一般为4 a,则2016—2020年期间需对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中的垃圾箱体进行更换和增配,以保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正常运行。
根据本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建设内容,将各镇乡的建设内容进行归类和整理,万州区41个镇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共需建设10个项目,分别为:万州区白羊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万州区李河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万州区龙沙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万州区熊家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天城等三乡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武陵等十三乡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万州区太龙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万州区龙驹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万州区余家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万州区镇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扩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1333.4 m2,总收运规模约为446 t/d。
①2013—2015年,全面启动万州区白羊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万州区李河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万州区龙沙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万州区熊家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天城等三乡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武陵等十三乡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万州区太龙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万州区龙驹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万州区余家镇生活垃圾收运工程。完成以上9个生活垃圾收运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构建成覆盖万州区41个镇乡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总收运规模达到446 t/d。②2016—2020年,完成万州区镇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扩建项目。本项目的实施,对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中的垃圾箱体进行更换和增配,以保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正常运行。
经测算,万州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建设,服务区域为重庆市万州区的41个镇乡,总投资额约9039万元。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成后,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的运行费用约为900万元/a,生活垃圾转运系统的运行费用约为1750万元/a。
根据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万州区镇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项目为公益性环保项目,在依靠三峡移民后续专项规划补助资金支持、“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的专项资金和地方自筹配套的同时,不足的金额通过地方分年度进行自筹资金。
1)长江上游山区城市镇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现状及其不完善,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建议应尽快实施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建设。
2)根据长江上游山区城市大部分镇乡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小、运距较远的特点,其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考虑建设片区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服务于地理位置邻近的数个镇乡,对辖区内生活垃圾进行分区收集、集中压缩减容后运送至终端生活垃圾处置场进行处理,以降低生活垃圾收运的成本。
3)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的环境保护配套设施须与转运站主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启用,防止二次污染。
4)资金筹措方面,建议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以推进长江上游山区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尽快建立,以防止生活垃圾对周边以及长江流域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