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红,张绍果,苏 琳
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2007年病人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腕带是病人住院期间医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身份识别的有效工具。住院病人腕带配戴制度,它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病人占住院病人的90%,许多糖尿病病人仅仅利用工作之余来医院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一项检查治疗结束又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由于这一病人群体的特殊性,导致病人腕带配戴的依从性较差。为了提高病人腕带佩戴的依从性,我科于2013年9月开展品管圈管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3年5月我科采用品管圈管理前病人96例,其中男42例,女54例,年龄25岁~81岁。2013年9月—2013年10月我科采用品管圈管理后病人321例,其中男161例,女160例,年龄23岁~74岁。
1.2 方法
1.2.1 品管圈管理方法 ①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品管圈小组成员共10人,由辅导员1名(护理部副主任)、圈长1名(护士长)、副圈长2名(高年资护士)、圈员6名(抽选各护理组护士)组成。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8人,专科1人;工作年限:1年~5年2人,6年~10年4人,10年及以上4人;职称:护士3人,护师4人,主管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病人腕带佩戴依从性,商定品管圈小组名称为连心圈,设定圈徽及意义。品管圈管理实施日期为2013年9月—2013年11月,主要运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柏拉图、雷达图等品管工具。②拟定计划,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圈长负责收集圈员的建议,制定甘特图活动计划书,明确分工,圈员参与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和进行评价的筹划。③制定《内分泌科腕带使用规范》。明确规范腕带的正确书写、正确告知、正确佩戴、正确使用、正确核对、正确终末处理等,做到有章可循。④规范化培训。由圈长负责对全科护士进行品管圈规范化培训,特别是品管圈小组成员,培训内容包括品管圈相关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示范腕带的正确使用方法。⑤将科室使用腕带的工作纳入护理质控检查项目和绩效考核中。每日晨间床旁交接班时,通夜班与主班、小夜前责与小夜后责、护士长与责任护士两两核对病人腕带佩戴情况,护士长在每日的两查房中负责监督落实情况。护士在为病人进行各项治疗操作前均应认真、及时核对腕带信息,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1.2.2 评价方法 采用品管圈管理前后应用自设问卷对病人腕带佩戴的态度和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佩戴率≥91.72%为达到目标值,管理有效,依从性提高。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表1 品管圈管理前后病人腕带佩戴依从性情况 例(%)
表2 品管圈管理前后病人不愿意佩戴腕带原因 例
腕带标识在当前医院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是临床实际中发现病人腕带佩戴依从性不容乐观。王莉等[1]在2011年对699例住院病人腕带佩戴依从性进行调查,发现18.5%愿意佩戴,19.4%不愿意佩戴,5.6%强烈排斥。方淑玲[2]调查结果显示,在腕带使用过程中,发现病人依从性不高,对腕带使用认识不足甚至抵触。因此,研究如何规范佩戴腕带,提高病人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减少或避免依从性差的发生对加强我科护理安全管理和维护病人权益方面有重要意义。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3]。此次连心圈品管圈活动取得显著效果,不仅收到有形成果,还收到了很多的无形成果,临床护士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意识逐渐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渐增强,促进了圈员们开发脑力,以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题。
[1] 王莉,张涵,孙脊峰,等.住院病人标识腕带佩戴依从性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422.
[2] 方淑玲.心血管内科病人佩戴腕带依从性的调查及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4):24-25.
[3]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