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育家、物理学家——孙国封

2014-01-01 03:13欣,姚
关键词:东北大学院长学生

白 欣,姚 远

(1.首都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北京 100048;2.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69)

由吴国盛教授发起的“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科学”学术研讨会已经举办了两届,目前北京大学理科史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北京大学于1913年设立物理学门,1919年更名为物理系,这是我国物理学高等教育的发端。1916年从北京大学物理学门毕业了北京大学物理学的首批毕业生,也是中国首届在国内培养的物理学毕业生,他们是孙国封(1890—1936)、丁绪宝(1894—1991)、张崧年(1893—1986)、刘彭翊(?—?)、陈凤池(1910—1960)、郑振埙(?—?)5人。后来从事物理学教学研究工作的只有孙国封和丁绪宝两人。

由此可见,孙国封是中国近代物理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但是,目前国内对孙国封关注还不够,对他的专题研究还未曾见到。随着北京大学理科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对孙国封进行深入研究。

图1 孙国封像Fig.1 Sun Guofeng

1 求学之路

孙国封,字献廷,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十八家子乡干沟村一个平民家庭。他少年时期就显露出对知识的向往,以及自己自强不息的性格,“年弱冠,入省立中学,转高等院校,洊升北京大学,习物理学”。1913年夏元瑮任理科学长,开始招收理论物理学生,孙国封成为物理系第一届学生。孙国封不仅天资聪颖,天赋过人,在4年的学习期间也十分刻苦努力,“每试辄冠其曹,适业成,已留校任助教矣”[1]。完成学业之后留校做助教。

1916年,孙国封参加了国民政府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被分配到海军办事处任职。当时很多有才华的学子像黄墨涵①黄墨涵(1883—1955),名云鹏,先后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重庆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宗瀚②赵宗瀚(1889—1944),赵藩次子,字澄甫,一字橘农,别号稚蝯,剑川金华人。1929年任云南省办公厅办公室主任。等都参加了这个考试,之后也走上了政治之路。然而,孙国封渴望对未知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于是放弃了这个政治职位,远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一步深造。“君不自足,负笈赴美利坚康奈尔大学,仍习物理。”[1]

1917年8月,教育部派遣了包括孙国封在内的一批留学生去美国留学。孙国封经常与其他留学生积极交流,努力让自己向当时的先进人物靠近。著名的《科学》杂志,就是当时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们忧心国事,抱着科技救国的想法,在美国创办的。孙国封听同学说到《科学》杂志和中国科学社,心中就充满了无限的向往,积极申请加入到这个向国民传播科技知识的先进队伍中去。经过努力,他在1917年末终于成为了中国科学社的一员,成为《科学》杂志的一员,这一份名单还在科学杂志记事有记载。[2]

由于孙国封豁达开朗,乐于交往的性格,使得他在海外结交了很多朋友,如赵元任、叶企孙等。“赵元任见到了自己读书时的同学,孙国封、叶企孙等……为初到芝加哥的赵元任接风洗尘,然后大谈特谈,十分开心。”[3]

孙国封在美国康奈尔大学陆续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担任了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久之,服务某电气公司,多发明”[1],任工程师。这个电气公司即为美国大名鼎鼎的奇异公司③奇异公司:今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简称GE,NYSE:GE),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

1922年,孙国封结束了在海外的学习,本应回国。但由于当时东北政府计划大力兴建教育,准备筹备东北大学,便交予孙国封一项重要任务,令他在美国和英国等地考察教育体制和管理方法,为之后东北大学理工两科的建立筹备提供素材和资料。

2 孙国封与东北大学

2.1 筹建东北大学

民国十年之后,东北各省“庶政繁兴、百业竞起”,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再加上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可以说时时处于日俄威胁之中。在教育方面,俄国在大连湾、旅顺、金县等地开办学校,吸引东北当地学生。日本也在大连和旅顺等地设立学堂,目的也是吸引收容中国学生。1923年奉天省内属于中国自己办的高等院校只有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和私立医学专科学校而已。像旅顺工科大学、满洲医科大学等等,这些教育体制健全,资金充足,设备完善的高等学府,几乎全是由日本人开办的。“人谓该校一校之经费与奉天省教育经费相伯仲”[4],而东北学生要是不愿意上日本人开办的学校,就只能远走他乡,去北平、天津等地求学。

本国教育凋敝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注意,于是奉天省积极采取政策,要回日本在奉天的教育权。在限制和反对日本霸占南满教育权的同时,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无论是为了维护教育权,还是为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在东北筹办一所有影响力的高等学府是势在必行的。在时任省长王永江的主持下,1922年8月东北大学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筹备期间,王永江想到了当时还在海外深造的孙国封。这个“想到”并不是心血来潮而已,第一,孙国封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对于东北教育事业更多一份责任;第二,孙国封学的是物理学,还担任过奇异公司的工程师,可以说是理论和实验都比较擅长,这也符合东北大学“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王永江筹备东北大学得到了张作霖的全力支持。张作霖曾言“我没读过书,知道肚子里没有墨水子的苦处,所以可不能让全东北的人以后没有上大学求深造的机会,……我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但东北大学是非办不可”[5]。王永江给孙国封去电,“就近将美国学校学制宜于吾国者,详密调查,加具意见,报备采择”[6]。孙国封对于这项考察的工作十分用心。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的办学经验,以彼之长,补己之短,他不仅走访了王永江来电说的美国的许多大学,还亲赴欧洲,对英国等国知名大学进行考察学习。

1923年4月26日,东北大学正式成立。东北大学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王永江更是主张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必须辅以教学实验和生产实习,尤其认为理工科要设立实习工厂和实验园地。所以建立东北大学校办工厂,又变成了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王永江又一次把眼光放在了孙国封的身上,当即决定将校办工厂的设计工作交予孙国封和当时的理工科院长赵厚达等人。

1924年1月,工厂方案设计完成之后,东北大学校方就派理工科院长赵厚达前往机器制造先进的德国购买建厂所需的各种机械和工具。然而8月初,赵厚达却不幸病逝在了德国。孙国封又接下了这项工作,赴德国挑选购买各种优良设备。

1925年1月,孙国封等在德国采买的各种工作母机、电动机、起重运输机等总共1 274套设备陆续到达东北大学。同时,校方任命孙国封接任原赵厚达的理工科院长一职。经过了多方的协调和努力,在1926年4月东北大学厂房落成,机器设备也都安装完毕。校办工厂很快就承担了奉天省很多的建设工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同年就为奉海铁路修造了8辆机车,运行情况良好,还为东北各铁路局安装机车和客货车740余辆,修理客货车271辆,并能制造起重机,机车发电等各种机器。”[7]

东北大学的建成对当时的东北有着非凡的意义,它帮助奉天省培养了很多实用型人才,而这些人才大多在奉天省重要部门任职,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东大也推动了东北社会教育的发展。

2.2 执教东北大学

孙国封所在的理工院可谓是东北大学当时的王牌学院,一是此学院培养的人才很符合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二是理工科有着东北大学工厂作依托,培养的人才更加有实践能力。

孙国封积极改善理工院的各项条件,一直致力于帮助理工院学生增加与世界及现代科学界交流的机会。1925年8月,孙国封商准与中国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对东北大学补助大学理科科学教席5座,每座每年设备费2 000元,以7年为期限。孙国封积极联系,向英美德专函订购在东北无处经售的画图器具和书籍。为了给理工科学生开拓眼界,了解外国文化和先进技术,孙国封在1926年12月和1927年4月分别邀请法国科学院永久书记兼国际研究会总书记拉克华博士给理工科学生演讲:《火山现象》;奉海路技术长陈荫轩演讲《奉海路工程》;留美归国的赵明高演讲《列国对华之联合政策》[8]。像这样的讲座,孙国封大大小小举办了几十起。

在学生心中,孙国封既是治学严格的师长,也是可以共娱的朋友。他对于学生的教育理念很明确,一直是坚持严格要求,创造机会,理解关爱这3条。

孙国封对学生要求严格当时是出了名的,但是学生心中也知道,这是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1930年10月23日,孙国封在东北大学理工院举行了会议,核心内容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管理问题,出席的教授、讲师达58人之多,最后得到了关于学生管理的几条一致决议。“①月考仍依章既本科每学期举行月考预科三次;②教授限制学生迟到及早退并管束学生在授课时之一切行动,即教授与院长共同负责管理责任如学生不服教授管理可报院长从严惩警;③不准学生约求早下堂如学生有约求报告院长惩警。”[9]对于校方严格的制服令,孙国封更是在理工学院一再重申[10],指出如果不穿制服不准入院,可见孙国封对于学生是从里到外,从外表到内心学习态度都是一样的要求严格。

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孙国封更是竭尽全力帮他们增加学习实践的机会。孙国封一直努力改善学院的办学条件,经常性地联系国内国际知名学校筹备理工科所用图书工具[11],聘请知名教授任教[12],增建理科实验楼等。孙国封还积极的联系让学生走进兵工厂学习参观[13],在这多次参观中都是他联系和带队[14]。他希望学生借助参观来明白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在孙国封严格要求学生的外表下有一颗关爱理解学生的心。除了学习上,他对于学生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很关心,发现旧的理工学生宿舍暖气出了问题马上调停修理[15],联系校方增加了理工院女生沐浴室[16]。对学生的文娱活动也很有兴趣。“孙院长……故令春开学来,既于每周六映演电影,以资调和丰富群众致生活,意至善也。”[17]他甚至还与理工院的学生们切磋足球。

2.3 离开东北大学

1931年4月15日为东北当局的选举日。张学良事前指令该校选王卓然、赵雨时、王化一等3人为代表。东大秘书长宁恩承回忆中说道:“事前张学良请我去帅府,交给我一张名单。……名单中并没有我在内,也没有东大各院院长在内。他说:‘你们事忙,离不开沈阳,不必参加这种形式会议。’……名单传下之后,六院院长也没反应,没说有什么不妥。”[18]

张学良以为这种选举只是形式,他以为这种私下内定人选的做法没有问题,但学生对于这种做法十分不满。亲历风潮的陈彦之记道:“班长们离开宁恩承后,便找到一个教室继续开会。法学院政治第二班的班长解茂棣(国民党员)首先发言,‘这是我们第一次获有的选举权,我们必须尊重它,我们应该选举我们自己所爱戴和所乐于选举的人。我建议以我们的两位老院长,文法院长汪兆璠和理工院长孙国封,作为我们的候选人。即请大家商讨一下。’解茂棣发言之后,经过大家短时间的争论和讨论,一致反对校长张学良指定的‘二王’作为候选人,并决定回班后,以班长会议的名义,向同学们推荐,以文法院长汪兆璠和理工院长孙国封,作为东北大学选区的候选人。”[19]

选举在学生的计议后开始了,这也为张学良对孙国封产生不好的看法埋下了伏笔。投票结束后,“监选方面职员,主张于选举后,将投票箱带至民政厅,会同其他一齐开票。但是,学生们慷慨激昂,要求工作人员马上当场唱票,双方相峙不下,僵持了有5个小时之久[20]。而在这5个小时中,孙国封赶到选举会场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让他们抬走吧!”并指着票箱说:“你们看!那是票箱吗?那是棺材呀。”[21]孙国封这种说法并不夸张,他知道一旦自己被选上,张学良就会对自己怀疑,会认为他为了当国民代表,表面上同意内定人选,但是私下鼓动学生借民主之名投自己的票,那么他的教书生涯恐怕就要葬送了。但是,由于学生群情激奋,最后还是开箱唱票,“诸学生以为公理战胜,齐唱凯旋,得意洋洋共同返回学生宿舍。”最后的选举结果为:汪兆璠,935票;王卓然,742票;孙国封,660票。而指定的候选人中,王化一,130 票;赵雨时,90 票。”[22]东北大学选举风波就产生了很大影响,孙国封等也成了风口浪尖的人物。

选举结果很快到了张学良那里,宁恩承记道:“李毅(当时东北大学的选举监督)见了张少帅,……他加油加醋说四位院长自己要当代表,让学生们选他们四人,所以学生全没照名单选举。”[23]张学良听后,对孙国封等院长十分气愤。张学良大声说:“东北大学是我的学校。你们要当代表和我说,我派你们就得了。你们鼓动学生选你们自己,你们和我开玩笑,我也和你们开玩笑,我枪毙你们。现有纸笔,你们写遗嘱吧。”由此看出当时张学良十分愤怒,幸好有辽宁省政府主席臧士毅等人前来说情,但孙国封等还是被押送到了沈阳公署。

得到消息后,学生组织罢课向张学良示威,但是经过张学良的一番“温和说教”之后,就纷纷回去好好上课了[24]。在臧式毅等人的帮助下,孙国封等先后被释放。但这件事却在孙国封等人的心中留下了创伤,极大地伤害了当时努力办学的孙国封等人。没过多久,孙国封等人都卸下了东北大学院长一职。在辛勤工作了8年之后,孙国封告别了他热爱的东北大学。

选举风波和之后孙国封等人的离去,对东大产生很大影响。1931年4月26日,是东北大学成立8周年纪念。该校定于当日举行盛大纪念式,除行典礼外,并举办游艺会,表演新旧剧、跳舞、魔术等,以资纪念[25]。但在当日日记中,金毓黻记道:“教授均未与会,学生亦系少数,草草举行,殊不壮观。”[26]可见东大师生因选举风波大都未参加8周年纪念,场面十分冷清。

1932年孙国封出任南京国民政府督学一职,履行视察各地学校,处理教育事务的职责,还担任了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院长一职。在担任督学4年的时间里,他秉承着勤勉和认真的原则,走访了多地的学校视察教育。1936年孙国封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46岁。

病逝后,北平大学于1936年10月20日,为其举行追悼大会。徐诵明校长主祭,教育部代表周天放、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等500余人致祭。

他任职的东北大学理工院长、北平大学工学院,于1938年7月在陕南合组为西北工学院,从而不仅为东北,而且也为西北的高等工程教育做出了贡献。

3 科学研究

孙国封不仅是民国时期一个很成功的教育家,在物理学的研究上也有在当时比较先进的发现。

孙国封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期间,电解质是当时很多人研究的方向,而精确测量电解质电池的电容和电阻则更是许多人心中的愿望。在他研究之前,很多人都知道,电解质可以看作电容和电阻的一个网络,但是从事高电阻这方面特性测量的人却十分的少,而孙国封便看准了这方面的空白,准备填补。他在康奈尔大学物理实验室完成的博士论文——“用测量相角法确定Pt-Rh-damine BPt电池的电解质电容和电阻”,介绍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他设计的一种当时没有的直接测量小相角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特点是既灵敏又精确。通过这种新设计出的方法对高电阻光活电解质电池的等效电解质和电阻进行实验测定,说明它们随电动势,电池几何结构,溶液浓度,温度,以及半透明铂膜电极厚度的变化情况。除此之外,他还在研究中,区分了电极电阻与电解质电阻,并从测量的等效电阻和电容值中,进一步推导了计算电池的实际电阻和电容的方法。

这篇文章耗费了孙国封很多心血,是他长期在康奈尔大学物理实验室埋头研究,经过了一系列的实验最终完成的。“实验发现,对于所有电池,电极的单位面积(1/cm2)电容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大体相同,在低浓度时,电容迅速增大,但当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电容则缓慢增大,电容随溶液的稀释而减小,这一结论为大多数研究者赞同。”[27]文章完成后,1924年就被美国的《物理评论》发表。他的这篇论文在当时国内的物理学界有很多的刊载,文章的英文原版“a new method for the precise measurement of a capacity in series with a high rasistance”[28]也被刊登在《中国工程学会会刊》。

4 社会活动

孙国封给人们的印象不仅是勤勉认真的院长,还是鞠躬尽瘁的督学和广泛交际的社会活动家。

在东北大学期间,孙国封就一直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活动。1926年12月18日,孙国封在奉天发起科学教育协进会,当日下午召开了全体大会,到会者分布9所高校共20人。1927年,孙国封参加了南开大学举办的第三届暑期学术研究会,“本校孙学长特致于该会,介绍本校理科物理系”[29]。孙国封还亲赴各地作有关的教育讲座,“孙国封博士,前往锦县交通大学进行讲演,闻此次孙氏在交大演说,颇受该校之教员及学生欢迎云。”[30]他是中国科学社会员,加入了中国电机工程协会并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协会的委员。可见孙国封当时已经在教育界和学术界有一些影响,并且在社会上也被人熟知。

孙国封与当时的科学界、教育界名人关系都十分的好,像金毓黻、蔡元培、夏元瑮等。蔡元培在孙国封母亲去世后给他修书一封。信中这样说“国封,我兄苫次:惊悉太夫人噩耗,同深悲感,属撰像赞,亦不敢辞,手写寄奉,兄孝思素挚,毁瘠可想,然国事多艰,积志为孝,尚希顺变节哀为要。”[31]可见蔡元培对孙国封深沉的安慰及鼓励,也可见两人关系至诚。在孙国封留学期间他的恩师夏元瑮对于他的消息也是十分期待,孙国封给他带来的一些有趣见闻,夏元瑮就刊登在北大的校报上[32]。

在孙国封去世之后,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教育界,追悼他的文章很多。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对他表示深深的哀悼。金毓黻先生特意作了追悼孙国封的文章《孙国封君事略》刊登在孙国封热爱的《科学》杂志上。

孙国封在对于国家民族也有一份大爱,尽管不能像士兵一样上马击贼,但他还是一直心系家国大义。当时俄国不断骚扰我国东北边境,在孙国封要求和奉天政府的帮助下,孙国封代表东北大学去前线慰劳军士。这条消息在1929年81期《东北大学周刊》刊出后立即就吸引了各方的视线“孙院长上前线——代表东北大学慰劳抗俄军士”。1932年孙国封离开东北大学任国民政府督学后,广泛在国内各大高校考察调研,也留下了不少足迹与影像。较早的先以国民政府专员的身份去视察了辅仁大学[33],而后则是去到广东省视察教育,然后去到厦门大学,视察学生情况(见图2)[34]。

图2 孙国封与厦大校方合影(左一为孙国封,右一为督学戴夏)Fig.2 Group Photo of Sun Guofeng with the School Authority of Xiamen University

5 结语

孙国封从海外回国,到东大任教,再到后来担任督学,这一路走来可谓是从求学到教学再到治学的旅程。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筹建东北大学和担任东北大学理工院院长期间,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东北大学的工作中去。正是在孙国封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东北大学才在建校后得以迅速发展。东北大学的建成和迅速发展,改变了日、俄国霸占东北教育权的格局,同时对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1] 金毓黻.孙国封君事略[J].科学,1936,20(2):1086.

[2] 樊洪业.《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1914—1918[J]. 科学,2005(1):37-40.

[3] 刘萧.挺进美利坚:二十世纪留美精英谱[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120.

[4] 王凤杰.王永江筹建东北大学述略[J].渤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5.

[5] 朱传誉.张作霖传记资料[M].台湾:天一出版社,1979:21.

[6] 辽宁市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四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合出版,1990:64.

[7] 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Z].第2845号卷.

[8] 杨佩祯,王国钧,张五昌.东北大学八十年1923—2002[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52.

[9] 编者.理工院教授会议.[N].东北大学周刊,1930:105;68.

[10]编者.理工科重申制服令.[N].东北大学周刊,1927:57;36.

[11]编者.理工科筹备新书.[N].东北大学周刊,1927:52;39.

[12]编者.理工科新聘教授到校.[N].东北大学周刊,1927:51;47.

[13]编者.理工院参观兵工厂业经批准.[N].东北大学周刊,1930:108;76.

[14]编者.参观兵工厂.[N].东北大学周刊,1927:40;2.

[15]编者.学生宿舍暖气工程竣事.[N].东北大学周刊,1927:54;29.

[16]编者.理工科增设沐浴室.[N].东北大学周刊,1927:53;55.

[17]编者.理工院演艺部正式成立.[N].东北大学周刊,1929:75;78.

[18]宁恩承.东北大学话沧桑 (上)[J].传记文学,1990,55(1):48.

[19]政协沈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沈阳文史资料,1983(4):40-41.

[20]编者.五夜沉沉开票毕[N].盛京时报,1931-04-17(4).

[21]陈彦之.“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东北大学[C].//政协沈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沈阳文史资料,1983(4):41.

[22]编者.五夜沉沉开票毕[N].盛京时报,1931-04-17(4).

[23]宁恩承.东北大学话沧桑(上)[J].传记文学,1990,55(1):49.

[24]郭民任.回忆王卓然老师[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抚顺市顺城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王卓然史料集,1992:97.

[25]编者.东大八周纪念[N].盛京时报,1931.4.25.(4).

[26]金毓黻.静晤室日记[M].辽沈书社,1993:2603.

[27]戴念祖主编.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论文集粹[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28]孙国封.A new method for the precise merasurment for a capacity in series with a high rasistance[J].中国工程学会会刊,1931(3):341-348.

[29]编者.孙院长参加暑期研究会.[N].东北大学周刊,1927:49;48.

[30]编者.孙院长赴锦讲演.[N].东北大学周刊,1927:59;55.

[31]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71.

[32]编者.纪事:二日得本校理科物理门毕业生孙国封子来信极有趣味特登入日刊焉(夏元瑮附注)[J].北京大学日刊,1918(39):4.

[33]君五.辅仁消息:教育部特派高等视察专员孙国封等三人来校观察竟日[J].磐石杂志,1935,3(5):67.

[34]教育部督学戴夏先生专员孙国封先生来校视察留影:[照片][J].厦大周刊,1935(厦门大学十四周年纪念册):1.

猜你喜欢
东北大学院长学生
非线性q- 分数阶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差分方法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院长究竟该拿多少钱
东北大学成功实现“零污染”低成本制取金属钛粉
A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to 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ing
聪明的学生等
院长的葡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