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 王金麟 许大为 景向欣
(1.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2.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哈尔滨市目前具有湿地面积为12.5万hm2,这得天独厚的天然生态资源是哈尔滨的一笔财富。在此基础上哈尔滨政府建设了太阳岛湿地公园、金河湾湿地公园、滨江湿地公园、群力湿地公园、滨江湿地、呼兰河口湿地、伏尔加庄园、白鱼泡湿地等多处自然湿地景观。2011年,哈尔滨政府充分利用湿地景观价值,借助湿地文化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推行“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让更多人了解哈尔滨的湿地文化,观赏湿地景色。
哈尔滨市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是空中走廊和第一条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有着欧亚大陆桥明珠的称号。其气候的特点是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而有着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短暂而炎热的夏季,四季区分非常明显。受经纬度、地形等地理环境、海陆气团和季风的交替影响,全市各季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很大。哈尔滨湿地公园所处地的年降水量是567mm,却集中在6—8月(占60%~70%)。昔日的湿地得到了恢复和改善,并已晋升为国家城市湿地。本文的研究为哈尔滨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研究对象主要是哈尔滨主要湿地公园植物应用现状及其特征分析,最终研究结果是总结出该地区植被的本底特征、生态特性,能够满足园林植物配置所需。
由于哈尔滨地理位置特殊性,湿地植被生长周期比较短,连续两年在植物的生长旺盛的八月份,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时,以宋永昌提出的野外鉴别植物群落的方法为依据,采用样方法对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在不同植物群落各个典型样地内进行随机取1m×1m小样方,分别记录群落物种、多度、盖度和其他群落特征以及群落分布的环境特征,每种群落重复取样6~10次,掌握湿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
同时进行采样记录该区域植被的生态特性,再将科属等有疑问的物种带回实验室进一步参照《黑龙江植物志》进行确定,然后对该区域植被的植物多样性进行测算,主要运用生物统计学、数理统计学等原理。
通过对哈尔滨城市主要湿地公园内的植物采样、辨认、统计分析,主要的湿地植被类型有苔藓植被和水生植被、藤本植被和旱生杂草、天然次生林、人工林植被等四种类型。人工林和次生林植被有32种;草本和藤本大约166种;水生植物和苔藓植被50种。如表1所示。
表1 哈尔滨城市湿地公园植物名录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根据植被分类规则,将哈尔滨城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分为12个主要群落类型(表2):其中水鳖群落、荇菜群落、微齿眼子菜群落多分布于航道两侧,未见大面积分布;而菱群落、小茨藻群落只有发现,且为人工种植群落;龙须眼子菜群落缺乏大面积分布,但分布范围较广;狭叶香蒲群落、芦苇群落、紫背浮萍、莲群落、金鱼藻群落、槐叶萍群落为优势群落,分布面积较广。
和2000年初作对比得出,有4个群落类型消失了,其发展趋势是从沉水植物优势群落向挺水植物优势群落转变。其中微齿眼子菜、狭叶香蒲以及小茨藻等群落为新生群落,而原来的轮叶黑藻、光叶眼子菜、水蓼、两栖蓼等群落在本次调查中均未发现。但是根据当地的居民介绍,每年9月仍有大面积的葛蒲群落分布。因此,由于调查时间的原因,本次调查结果很可能不是很全面。
表2 哈尔滨城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主要群落名称及其分布特点
从湿地的植物组成上看,哈尔滨城市具有松嫩湿地的特点。所调查的地区种子植物虽然仅占黑龙江省的30%左右,但具有一定的复杂的和特殊的植物区系组成。群力湿地公园通过就地营造地形起伏,挖塘堆山,池底做防水,增加池塘数量等,建立更加多样化的湿地生物环境,从而使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得以提高。在湿地水域上方布置木质栈道,让游客呼吸湿地新鲜的具有大浓度负氧离子的空气,体验湿地生态特性的感染力,并且保留大量原有的生长状况较好的杨树、柳树,适当增加双子叶草本植物品种,以增加湿地生态景观的丰富度。
但在调查中也发现,湿地变化的原因很复杂,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类进行有目的改造的原因。一方面,湿地处于水体系统和陆地系统的交界处,水体系统和陆地系统的变化都会使湿地发生变化(湿地的变化是湿地的自然过程)。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也加剧了湿地的变化。比如周边的湿地由于开垦、养殖和放牧,生活和生产污水大量排放到湿地水源,都使湿地植被受到严重威胁。虽然湿地变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人类活动无论在方式、方法上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都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这也是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湿地植物中林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哈尔滨城市湿地植物和湿地资源的保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加强城市湿地重要性的宣传,让更多的人感觉到增强保护环境意识、保护城市湿地的重要性;第二,加大对城市湿地的管理资金的投入力度,制定适应哈尔滨地区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从规章制度上确立保护湿地的地位;第三,必须建立监控机构,对城市湿地进行持续监测和调控;第四,彻底查清哈尔滨城市湿地植物和湿地资源分布的状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湿地植物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按规划实施管理,有效控制开发利用;第五,从实际条件出发,依据湿地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和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因地制宜地优化组合或设计营造新的景观节点,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第六,设计营造多种植物群落和植被类型,比如水生植被类型、沼泽植被类型和陆地植被类型等,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景观整体功能最大化。只有使湿地植物资源得到积极的保护和科学利用,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哈尔滨城市湿地公园现有的植被特征和地貌状况,结合周边风土人情创造人文景观,运用湿地水文的特点和湿地生态工程的原理,通过人工湿地建设或天然湿地改良,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的多种功能与效益,精心规划与建设,将湿地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达到污水净化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物质生产与强化肾生态服务功能的目的。大力提高人们的环境素养和自然保护意识,一定会给哈尔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带来新的元素和面貌。
[1]宋永昌.植被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28.
[2]白晓慧,王宝贞,余敏,聂梅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应用[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6).
[3]刘汉湖,等.城市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10.
[4]汪辉.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