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新,廖晓群,马 莉
(1.西安科技大学网络中心,西安710054;2.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54)
随着宽带在中国的建设和智慧城市的实施,国家电网在十二五规划中把智能电网列为重点,计划十二五期间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发展光纤到户FTTH(Fiber To the Home),逐步实现家用电器联网应用[1-3]。作为光纤传输网络的一种技术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的由来已久,该技术具有节省光纤资源、网络协议透明等优势,在光接入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5]。同时,以太网(Ethernet)技术以其简便实用,成为承载IP数据包的最佳载体。随着IP业务干线传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以太网也在通过传输速率、可管理性等方面的改进,逐渐向接入、城域甚至骨干网上渗透。而以太网与PON的结合,便产生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具备了以太网和PON的优点,正成为光接入网领域中的热门技术[6-7]。本文根据网络接入的需求,采用EPON芯片,开发智能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 Network Unit),实现智能家电网络接入模块。在文中以国家电网实施智能电网为例,实现DL/T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和Q/GDW376.1《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互转化功能,使得无需更换电能表,在电能表上加装智能模块即可实现终端的网络接入。
智能电表作为智能电网互动性良好的媒介及物联网终端的接入点,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设计并实现负荷控制、网关和强大的通信功能,解决用户智能用电费控及负控到户,与电力用户实时互动,解决配电侧网配电侧信息采集系统全采集,全覆盖,并使远程集抄系统及家用电器上网的一大难题[8-9]。现行的DL/T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645规约)已经实施将近10年,存在如耗费大量人力、对抄读上来的数据管理不便、对人为窃电应对迟缓等弊端,而IC卡电表也不能满足管理部门及时了解电网负荷情况的要求。因此,国网公司制定Q/GDW 376.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Q/GDW 376.1规约),为实现双向互动的要求,规范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终端、通信协议等。而目前,大部分信息采集都是基于DL/T645通信规约,如果推广Q/GDW 376.1规约,需要大面积更换原有终端。所以,本文提出一种基于EPON技术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Q/GDW 376.1规约与DL/T645规约之间的智能转换。
ONU光通信模块是上位机程序通过OLT设备访问智能终端以及智能终端接入网络的关卡,由于每个智能终端的通信协议不一致,需要在ONU光通信模块中内置协议转换程序使得双向数据帧的解析,数据帧格式的转换,包括2种协议数据帧之间的映射,以及相关数据字段和数据项的转换,数据项标识的转换等。整个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ONU响应上位机建立连接和数据交互的请求;经过协议转换之后,对智能终端的建立连接和数据交互的请求。OLT与ONU端通信通过TCP/IP网络通信协议,ONU端与智能终端一般采用串口通信。
目前市面上EPON芯片比较多,我们根据课题需要和以后扩展,通过对比普然公司OPL_06750、OPL_06752嵌入式芯片和Qualcomm公司QCA8829芯片,在综合考虑功耗、成本、性能以及尺寸等方面因素,选用QCA8829芯片作为主控芯片,该芯片具备的超低能耗,支持北美以太网开通有线电缆数据服务接口DPoE(DOCSIS®Provisioning of Ethernet)1.0规范、IEEE 802.3ah EPON规范、国家电网EPON规范和中国电信(CTC)EPON规范。Flash选择Macronix公司的32 Mbits flash MX25L3205D,该芯片有sop封装和pdip封装。RS-232收发器使用sipex生产的SP385ECA,通信速度可达120 kbit/s。电源芯片采用MPS公司的MP1484可将4.75 V到23 V的电压转换成为3.3 V,输出电流可达3 A,而板上需要的电流不会大于2 A。看门狗芯片采用Max706SESA监控芯片,能够监控电源电压、微控器工作状态、手动复位等功能。
图1 EPON光模块处理流程
设计目标是通过在现有支持DL/T645电能计费装置中添加规约转换的嵌入式模块,使得电能计费装置能应用于Q/GDW 376.1通信规约环境中,可以使电能计费装置与符合Q/GDW 376.1通信规约的基于EPON技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信,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协议互转化系统框图
ONU实现的核心是在光网络单元(ONU)中完成DL/T645规约与Q/GDW376.1规约的相互转换。ONU一方面作为主站,收集基于DL/T645规约用户电能表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充当服务器,负责接收Q/GDW 376.1通信规约的数据信息,为光线路终端(OLT)提供服务。这两种规约具有不同的数据结构和信息模型。因此,下行要将Q/GDW 376.1规约的请求数据,按DL/T645规约定义的数据帧格式重新定义组合;并要将DL/T645规约上传的数据,按Q/GDW 376.1规约定义的数据帧格式重新定义组合。规约转换的主要工作,可分为3个部分:(1)规约的接收和解析,Q/GDW 376.1规约报文通过以太网通信方式接收,然后解析出应用功能码AFN、Fn的值、数据单元等信息,DL/T645规约报文通过串口通信方式接收,然后解析出被抄读电能表的真实数据。(2)DL/T645规约和Q/GDW 376.1规约帧的重组和发送,根据DL/T645规约和Q/GDW 376.1规约中帧格式的定义,重组两规约的数据帧,并通过串口或以太网发送出去。(3)应用功能数据的映射与格式转化,将解析完成的电能表信息向相应的数据结构映射,并实现数据格式的转换。处理流程如下:自无源光网络通过TCP/IP通信方式获取到符合376.1协议帧数据包,首先对其进行帧正确性判定处理(包括起始位68H、长度L、控制域C、地址域A、链路用户数据、校验和 CS、结束符68H判定)不正确则放弃此帧,正确则进行376.1协议帧链路用户数据域处理,判定数据应用类型,无法识别则回复否认帧,有对应类型则判定属于哪类应用类型,若需要向智能终端做请求,则判断应用类型是否与645协议对应,无对应类型则上发否认帧处理,有对应类型则按照请求类型组成符合645协议的数据帧,通过串口发送至电能表,之后电能表回复数据,获取到符合645协议的数据帧,首先进行645协议帧信息处理(包括起始位68H、地址域A、数据域DATA、数据长度L、校验和CS、结束符68H判定)判断帧信息不正确则丢弃,正确若电表异常应答则上行回复否认帧,正常应答则对645数据帧数据域处理,判定是否有对应应用类型,无则丢弃不作处理,有则组成符合376.1帧格式数据帧上发送至OLT,即完成一次数据协议转换的整个过程。
该部分主要由处理器芯片(QCA8829)、启动加载Flash、RS-232收发器、电源芯片、看门狗芯片等几部分组成,组成如图3所示。UART(RS232)的任务是与电脑相连实现对系统、规约转换软件做控制和调试;SPI FLASH是用来存储本设计所用操作系统和转换模块的应用程序;EJTAG是对软硬件进行调试;Uart2与电能表相连,完成向电能表发送Q/GDW 376.1规约转换符合DL/T645规约的数据帧和接收电能表发来的符合DL/T645规约的数据帧,实现 ONU与电能表的通信;SFF Optical Module是本系统的光收发接口,完成接收OLT发来符合Q/GDW 376.1规约的数据帧和发送DL/T645规约转换的符合Q/GDW 376.1规约的数据帧,实现ONU与OLT之间的通信。
图3 硬件组成
在实验室环境搭建了整个光通路过程,系统测试环境如图4组成实验线路连接方式:网络线路连接局端OLT的G6口,单模光纤一端与OLT的PON2口连接,一端与无源分光器IN1口相连,另一条单模光纤从OUT1口连接,连接至光纤模块光纤接口,光纤模块与智能电能表以5 V TTL电平相连接,而且通过DB9-USB转换线与PC机连接,此时PC机可作为控制台平台,运用SecureCRT去操作光纤模块实验板系统以及使用国标376.1采集终端后台v2.6.2模拟OLT下发376.1协议数据包。
本设计主要针对ONU光模块重要性能指标功耗做了测试,使用E3631直流电源给实验板供12 V电压,电流值显示为150 mA,计算功耗值约1.8 W<2 W。结果符合表1功耗要求,性能很好。ONU光模块符合YD/T 1475—2006中8所涉及ONU的功能要求及基本传输性能要求,模块上行通信协议符合Q/GDW 376.1—2009及备案文件的相关要求,对表端的通信协议遵循DL/T 645—2007协议及其备案文件。模块远程通信采用1路SC接口,上行工作波长使用1 260 nm~1 360 nm,下行工作波长使用1 480 nm~1 500 nm,符合各项要求。
图4 系统测试环境
表1 功耗等级测试列表
针对我国光纤到户的建设,智能电网现状,提出了采用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在Linux2.6.x系统内核平台上,基于美国Qualcomm公司QCA8829嵌入式芯片采用可接入EPON系统的光纤接口技术,实现了智能光模块ONU,可以实现配电侧信息全采集,全覆盖,并使远程费控及负控到户,使得智能终端可以借助于此ONU模块接入网络。最后以DL/T645—2007规约和Q/GDW376.1—2009规约互换化为列,实现了该两个协议的互转化功能,使得上位机可以通过EPON网络采集电表侧信息,同时对电能表进行实时监测,互动。
[1]李祥珍,何清素,孙寄生.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技术研究及应用[J].中国电力,2011,44(12):78-81.
[2]静恩波.智能电网发展技术综述[J].低压电器,2010(6):14-18.
[3]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等.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8):1-7.
[4]Bai H,Wang B,Wang D,et al.Active-Fault-Alarm Enabled Pre-Protection Scheme in 10G-EPON for Smart Power Grid[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12,19(4):106-109.
[5]施婕,艾芊.智能电网实现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19):1-5.
[6]马韬韬,李珂,朱少华,等.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关键问题探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30(5):87-91.
[7]Bhuyian M R R,Mostafa R,Khan M F,et al.Application of Smart Grid Techniques for Effective Control in a Mini-Grid System[C]//Dhaka,Bangladesh:2012.
[8]张之哲,李兴源,程时杰.智能电网统一信息系统的框架、功能和实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34):1-7.
[9]Jay D,Swarup K S.Dynamic Demand Response and Control in Smart Grid Environment[C]//Hyderabad,India: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