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德育课程资源特色开发的理念,使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笔者就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紧密联系学生的需要开发德育课程资源,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开拓德育教材资源
教材一直是我们最主要的课程资源,“范例性”是思想政治教材的重要特征,我们必须把握教材提供的范例启示、目标导向,并根据本地学生的生活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对范例进行改造与创新,加强范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互动与整合,将教材内容融入乡土资源。乡土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有比较好的了解,这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使范例教学体现学生生活的地域性和个体性。时事热点问题是社会生活现实的写照,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政治教师要注意收集国内外重大时政、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对此做分析思考,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思考道德矛盾,学会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
二、利用德育人力资源
学生不是思想政治课德育活动的接受者而是探索者,所有德育人力资源的开发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德育发展需要开发德育人力资源。
1.学生是重要的德育资源
学生是德育对象,学生的社会关系、生活背景、认知基础、活动体验、心理特点、成长需要等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德育的旁观者,思想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时刻关注学生的德育需求。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出如下德育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是否矛盾?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坚持真理是否矛盾?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什么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等等。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深入学生生活,对学生个体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身上蕴含的德育课程资源,增强德育实施的适切性和实效性。
2.利用德育社会人力资源
为增强德育的亲切感和说服力,我们要通过优秀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将当地这些沉寂的德育社会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出来。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德育环境。社区及社会上的知名人士、先进人物、道德模范等对学生有巨大的德育感召力和影响力。把这些家长能人、社区的先进模范人物、企业家、律师、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工商管理人员等“请进来”,或让学生“走出去”,发挥他们各自的知识、经验、专长方面的德育优势。如在学习“存款储蓄”时可邀请银行工作人员讲授;在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可走访工商局的有关人员,聆听他们介绍市场经济中的具体案例。德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实现德育目标。
三、开发德育实践活动资源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只注重文本知识的掌握,仅仅了解道德知识并不代表能够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观点的真正形成动力来自于实践。学生依托贴近自身实际的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能使德育过程充满真实性和可信性。
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活动的喜好,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企事业单位、红色旅游景点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感悟。例如,我校地处的丹阳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相当丰厚。丹阳不仅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发源地,还是齐梁两代开国皇帝的故里,有以褚遂良为代表的几十位宰相,有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现代文化名人吕凤子、吕叔湘等;有季子庙等历史文化古迹,有南朝帝王陵墓及其石刻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有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旧址、许杏虎烈士纪念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针对这一丰富的德育资源宝藏,我们注意加强同本市博物馆、纪念馆、教育基地等部门的联系,或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请专家学者到校讲授乡土历史或组织学生参观游览、调查访谈,使学生在“亲历”中感受实践德育课程资源,从而激发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政治认同感。
四、拓展德育网络资源
德育网络课程资源是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一座“金矿”,在课程构建与实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开发符合学生需要的德育网络课程资源已势在必行。
1.德育网络资源特色化和个性化加工
目前很多政治学科网站提供了大量的德育网络课程资源,但其中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特点的较少,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对互联网中的原始课程资源进行符合学生需要、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化加工,满足学生自我建构、自我教育的要求。另外,学生仅凭教师的口述,难以达到德育情境的生动再现,其德育效果就会打折扣,广大思想政治教师要通过Flash,Photoshop,PowerPoint信息技术虚拟和再现德育情景,使思想政治课德育内容能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的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对此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思考,从而更好地领悟德育内容。
2.德育网页的制作和德育网站的建立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思想政治课的作业不再是过去的抄抄写写,而是增添了创造性、拓展性的作业。如,可以让学生主动浏览德育网页,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网页、建立有意义的网站。思想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建立德育专题网站、网页,开设“德育资源库”、“德育政策法规”等栏目,并与相关的德育资源网站链接,如中小学德育资源网、中青在线、中国环境保护网、中国人权网等,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设立“德育成果展示”、“德育论坛”、“教师频道”等栏目,让师生参与发表见解,为学校德育工作理论学习和交流提供平台;通过校园的BBS,开设“校长信箱”,设立“心灵之约”、“学生天地”等栏目,让学生在网上真实地发表意见,交流思想;设立专题学习网站,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立志为建设自己的家乡而发奋学习。总之,德育活动充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德育网页和网站,可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使其成为服务于德育的重要资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师生的发展应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根本的着眼点,思想政治教师要把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越贴近学生的需要,其开发利用的效率就会越高,就越能为新课程改革提供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