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体育“耐久跑”教法探究

2013-12-29 00:00:00阚胜利
考试周刊 2013年16期

摘 要: 耐久跑是指中、长距离的跑,它是初中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主要田径教材之一,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练习耐久跑能够提高学生的内脏器官功能,发展耐力素质,提高健康水平,锻炼顽强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但学生对耐久跑项目缺乏兴趣,不愿参加耐久跑练习。针对这种状况,在耐久跑教学中,改变组织形式、评价方法,增强耐久跑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加耐久跑练习是每个教师都应不断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耐久跑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耐久跑是指中、长距离的跑,它是初中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主要田径教材之一,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练习耐久跑能够提高学生的内脏器官功能,发展耐力素质,提高健康水平,锻炼顽强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但是,由于耐久跑练习时间长,体能消耗大,再加上教师教法简单,练习方式单一,学生就容易产生害怕与厌倦相互交织的复杂心理,严重影响耐久跑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爱好程度,分析原因。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其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把耐久跑与游戏等相结合进行,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增强参与意识,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对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在耐久跑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1.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新教学理念。

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新课程标准的“健康第一”的理念,让学生明确耐久跑是一项很好的、有效的身体锻炼项目,同时也是终身体育中简单实用的锻炼手段。跑的最终目的是健身,耐久跑的教学就必须同各种群体活动相结合,课内结合,达到教学、锻炼、群体活动的一体化。

2.切实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教师在耐久跑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言、意、行、情”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注意多关心学生。加强交流是一种教学反馈,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教学方式、练习要求等进行及时的调整,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耐久跑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和掌握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的倾向,是人们积极探索某事物获得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耐久跑是一项长时间的单调重复的练习,非常容易使学生厌烦,甚至使一些身体条件较差、意志力不强的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对提高耐久跑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学生对某种事物、运动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延迟疲劳的产生,减轻疲劳的程度,即使是练习中有了困难,也能积极主动地克服。因此,培养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是体育教师要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1.学生明确锻炼的作用,端正学习态度。

(1)明确目的,了解意义。在教学开始时,教师首先应当向学生讲清耐久跑的锻炼价值,使学生明白,耐久跑的练习同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学习效率是紧密联系的,能够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为将来的社会活动打下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

(2)理论先导,知而不惧。在耐久跑的练习中,许多学生都害怕“极点”出现时的感觉,错误地认为“极点”就是“极限”。跑时不敢主动克服。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在练习前,教师应加强理论引导,使学生懂得“极点”是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所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使学生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同时,向学生介绍克服“极点”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出现“极点”时就会正确对待,主动克服,顺利地渡过难关。比如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的克服“极点”的方法有:首先,当“极点”出现时,让学生尽量睁大双眼,增加脑的供血量,维护脑的功能。其次,让学生加大吸气深度,降低呼气频率,使摄氧量增加。同时让学生适当减慢跑的速度,加大摆臂力量,缓解“极点”出现时的生理反应。这样,有助于降低生理“极点”的副作用。当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自己克服了“极点”后,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练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2.教师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注意练习方法和训练方法的科学性、趣味性。

(1)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初一时,通过学习原地摆臂,体会摆臂与呼吸的结合,先练习小步跑,再由小步跑转入中速跑。注意跑与呼吸的正确结合。适当增加一些高抬腿跑、连续的单脚跳等辅助练习。初二时,在初一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弯道跑教学,弯道跑教学要与耐久跑结合进行。同时,开始出现变速跑,要求快、慢交替进行练习,发展速度耐力。初三时,安排越野跑,但距离、强度要有不同安排,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运动负荷上,应当以小强度练习为主,强度控制在30%~50%。练习总时间在20分钟左右,练习与休息可按1∶1的比例安排。

(2)创造新的环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新鲜感。耐久跑教学形式单调、枯燥,是影响学生练习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学形式要丰富多彩。同时,练习环境的改变,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利用比赛、测验、定时和定量结合、走跑交替等形式调节学生情绪。利用越野跑、障碍跑、定向运动跑等练习方法;利用校园、校外地形、山坡等自然环境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和耐久跑专项素质。这样,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新鲜事物的刺激,常常使学生忘记疲劳,在活动的快乐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当然,在教学中要组织好,确保教学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教学中,我就借鉴采用过一种趣味耐久跑练习方法,简化场地设计,改变传统练习方法,以一块篮球场为基础,学生在耐久跑练习中,不断改变跑的方向,分散注意力,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有比较轻松的心情,不易疲劳。同时,利用分层教学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大小,利用得分调整每个学生跑的距离。

3.在教学上注意项目的搭配和同伴的鼓励。

耐久跑是经过数年的劳动实践,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项独特的、卓越的锻炼人们身心的体育运动,很受中小学生喜爱。在耐久跑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与之搭配。同时,对耐久跑练习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规定按质按量完成者,可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自己决定练习的方式。这样,对学生就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使耐久跑的练习质量得到提高。另外,教师在计时跑和考核时,将那些平时“合得来”的学生分在不同的小组内,布置互相鼓励、相互带跑的任务。这样,学生在平时结下的友情就变成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鼓励同伴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程烽.怎样帮助学生练耐久跑[J].南方论刊,2004.5.

[2]曹承武.耐久跑教学案例[J].新课程(中学),2010.10.

[3]高金星.如何训练学生进行耐久跑[J].内蒙古教育,2011.6.

[4]张士华.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提高耐久跑教学效果[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5.

[5]罗红秀.提高学生耐久跑学习兴趣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44.

[6]林爱萍.中学耐久跑教学问题的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7]何四彩.培养初中生耐久跑兴趣初探[J].江西教育,2009,Z6.

[8]吕亮.浅谈中考体育耐久跑教学的一些体会[J].科技风,2009,07.

[9]张艳丽.耐久跑教学八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